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通过鲁迅翻译的儿童文学作品,分析其对现代儿童文学题材、体裁、主题方面的贡献,揭示出鲁迅在现代儿童文学领域拓荒者的身份。  相似文献   

2.
时人对鲁迅先生的研究多注重其杂文、小说、散文诸类,而鲁迅先生对儿童文学的关注和奉献却是一片鲜有开发者的生荒。本文就从这个独特的角度切入,以翔实的材料论证了鲁迅先生如何热爱关心儿童文学,及其在儿童文学理论和创作上的成就和贡献。为当代儿童文学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和创作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现代文学开创史上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就是新文学的第一批著名的作家,差不多都曾为培育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出过贡献,写下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最初几页。例如,鲁迅、周作人、郭沫若、茅盾、郑振铎、叶圣陶、许地山、王统照、冰心、赵景深等等,或从理论上倡导,或从创作、翻译上实践,或二者兼而有之。这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而是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的。  相似文献   

4.
翻译介绍外国儿童文学 ;着意刻画少年儿童形象 ;提出建设新的儿童文学的主张 ,鲁迅在儿童文学建设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功绩永载史册  相似文献   

5.
鲁迅早在"五四"前夕,就发出了振聋发聩的"救救孩子"的呼声,到他逝世前二十天在《立此存照七》里再次呼吁"真的要'救救孩子',这'于我们民族前途的关系是极大的'!"这充分表现了他关心民族前途和国家命运的伟大而崇高的爱国主义思想.鲁迅的一生,始终关怀儿童教育,尤其重视儿童文学.鲁迅可以说是我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开拓者、奠基者和建设者.他不仅猛烈地向一切残害儿童的反动势力、反动读物掷出了投枪而且亲自翻译介绍外国儿童文学作品,非常关注我国儿童文学创作的发展,为我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发生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一生未专门创作儿童文学作品,但其笔下的儿童形象却参与了五四时代现代文学史对“儿童的发现”。过去研究鲁迅作品的诸多著述研究重点是鲁迅笔下的农民和知识分子形象,而忽视了鲁迅作品中大量儿童形象。中学语文教材选用鲁迅先生的作品不少,其中许多涉及儿童形象。鲁迅关注儿童、了解儿童,他作品中的儿童形象,具有深厚的文化蕴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绝不是农民形象和知识分子形象的陪衬,而是与农民、知识分子形象鼎足三分的重要一类。鲁迅一向认为将来是“子孙的时代”。“童年的情形,便是将来的命运”“看  相似文献   

7.
儿童代表一个民族的"未来",鲁迅一生都在关注中国的儿童.在他的译作中,与儿童有关的作品占了很大的比重,内容涉及儿童的地位、儿童的教育和儿童文学.本文细致考察了鲁迅所译相关的全部译作,由此探讨鲁迅特殊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8.
随着20世纪以来儿童文学创作的不断繁荣,关于儿童文学的研究也逐渐走向专业化和学科化,可谓成果颇丰。但如果对其进行梳理,则不难发现,现有的研究在方法与维度上并不足够丰富宽阔,而在总体上呈现出局限在儿童文学这一学科体系内的平面化状态。2013年8月,徐妍辑笺的《鲁迅论儿童文学》(海豚出版社)一书正式出版问世,具有特别的意义。进一步说,作为一位辑笺者,徐妍从作者思想史角度切入,客观、系统、严谨地对鲁迅关于儿童、儿童文学和儿童教育的理解做出梳理、思考和新解。  相似文献   

9.
●鲁迅这些能极大唤起儿童阅读兴奋感的作品,它不像一般的儿童文学作品那样去讨好儿童,迎合儿童,它没有装腔作势地去模仿儿童的语气来说话,博人一笑。它就像一位慈祥的老爷爷在面对孙子,细细地讲述自己曾经拥有的“烂漫童年”。  相似文献   

10.
鲁迅小说对儿童活泼、萎顿以及扭曲的生命实体的描写,构成了丰富的儿童生命景观。从中不仅可以感受到鲁迅对儿童生命的沉重关怀,更能体会到他在哲学层面上对民族救赎所进行的深刻反思。鲁迅小说中对儿童生命的悲剧性描写,在当时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对自由、活泼的儿童生命个体的展示.则对现今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方向起着某种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鲁迅乃翻译界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宁信而不顺"的硬译主张,因译文生涩饱受争议。笔者认为在翻译儿童文学作品时,他采取了与其一贯坚持的"直译"相异的"意译"法。本文主要从儿童心理、爱好、审美情趣入手,结合翻译作品的题材、语言等,较为详细地分析了鲁迅儿童文学翻译采用"意译"的深刻原因。  相似文献   

12.
鲁迅儿童文学思想的要点为:以儿童文学之真,契合童心美之纯真,摒弃难行难信的说教;以儿童文学之新,契合童心美之喜新爱奇,保护儿童爱美的天性;以活泼的生活情趣,还儿童以童心编织的美丽的梦,反对精神虐杀与奴化教育;以活泼的文字笔调,抒写童心中流出的话语;以精美的图画装帧,满足儿童爱美的天性。  相似文献   

13.
儿童文学观演变之评述章红如何为幼儿选择适宜的儿童文学作品,如何为幼儿创作改编儿童文学作品,是幼教工作者必备的基本能力。这种能力是建立在儿童文学理论的基础上的,而儿童文学观则是儿童文学理论中的核心。因而,是否准确、透彻地理解了儿童文学观,决定着幼教工作...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淄博市中小学开展的儿童文学阅读活动在探究儿童文学阅读现状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经调查发现,其儿童文学阅读呈现了阅读数量不足、质量令人担忧、阅读结构失衡、语文教育中缺乏儿童文学元素等问题。而在教师层面上,教师虽大力呼吁读书,但是对儿童文学的知识知之甚少,以致不能有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或向学生推荐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总体而言,中小学生儿童文学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5.
在“儿童是独立的人”的认识基础上,周氏兄弟提出了以“儿童为本位”的儿童文学教育思想,强调儿童文学教育功能实现的前提是对儿童文学儿童性和文学性的尊重。由于强调儿童的成长与国家、民族未来的联系,鲁迅更关注儿童文学的思想教育功能,其儿童文学教育思想带有实用主义色彩。周作人的儿童文学教育思想则建立在对儿童文学的文学主体性的确认上,他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对儿童文学进行了系统而深刻的研究,探讨儿童文学与儿童成长的关系,他对儿童文学教育功能的理解超前、成熟,更具现代意识与科学品格。  相似文献   

16.
儿童文学事业关乎民族未来,但我国高校儿童文学学科却长期处于弱势和边缘,国内综合大学基本上没有设置儿童文学课程,即使在师范院校的相关专业里,儿童文学的地位也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全国高师现己开儿童文学课程的院校,也往往只限于"学前教育专业"或"小学教育专",而中文系或文学院开设儿童文学课程并不多见.当今,时代的发展迫切需要具有儿童文学素养的教育、创作、编辑、出版、影视、传播、图书馆、文化产业等儿童文化从业人员,人才培养的缺失现象已经严重阻碍了儿童文学和儿童文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儿童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有机的组成部分。将儿童文学置于中国现代文学的整体之中进行研究,将有助于凸显出中国现代文学的完整面貌和真实的现代性质。五四时期,周作人的《儿童的文学》所主张的现代儿童观,在此前的《人的文学》里已得到强调。鲁迅在《孔乙己》、《故乡》、《社戏》等作品中,通过对"童年"与"成年"的对比性描写,提出了深刻的"现代"主题。作为新文学的重要阵地,《新青年》和《小说月报》对儿童和儿童文学都给予了极大关注。文学研究会悄然发起了一场"儿童文学运动",在童话、诗歌、散文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绩。儿童文学给中国现代文学带来的不是"量"的增加,而是"质"的生成。"儿童"和儿童文学的被发现,不仅给中国现代文学这一"人的文学"以具体的内容,而且强化了它的现代性质地,提高了它的现代性价值。  相似文献   

18.
儿童文学创作既有文学创作的共性,也有儿童文学创作的个性。儿童文学创作的共性是,它和成人文学创作一样,也是主体和对象的和谐统一、生命融合。儿童文学创作的个性是由儿童文学的作者和读者的不一致性(主要是读者的特殊性)决定的,儿童文学是成人写给儿童看的文学,读者(儿童)的心理特征、接受程度和审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儿童文学创作。儿童文学创作的个性主要表现在创作主体的二重性、创作对象的限定性、文学形象的特殊性、创作风格的空灵性、语言表达的浅近性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昆明师专民族儿童文学研究所是由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正式批准的,从事儿童文学教学和研究的研究机构。是目前全国高校中为数不多的儿童文学研究机构之一。民族儿童文学研究所从2001年成立以来,在学校领导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致力于儿童文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树立专业形象、学术形象、教学形象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并得到业内同仁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在“中围儿童文学新主流阅读趋势研讨会”上,儿童文学理论家、评论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泉根先生曾谈到:“我始终很奇怪。为什么我们这么多的教育家提倡素质教育却从来没有谈过要强调文学教育。文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必要性、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樊发稼先生也说:在未成年人教育中,“儿童文学大有其用武之地。儿童文学的功能之一就是要用感人的作品,来启迪、感染、诱导孩子,使其善的本性不受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