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新高考改革的背景和生涯规划的内涵,探讨了普通高中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现实意义,以吉林省通化市三所高中的生涯规划教育开展情况为例,分析了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从学校、家庭、教师、学生四个层面,讨论了普通高中“四位一体”的生涯规划教育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2.
在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已纳入选修课程范畴。因为没有统一的课程纲要,各个学校课程开发人员对课程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所以各所学校的生涯规划课程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总的来说,在实践初期,普通高中生涯规划课程的开发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仿照大学的职业规划课程、就业指导课程等成熟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3.
生涯规划教育在普通高中开展具有重要性与必要性。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既有助于学生做出“最优”选择、助力整体人生规划发展,也能够帮助学生做立远大志向,培养助力国家发展的人才。但教师专业素养欠缺且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课程资源匮乏且课程内容过于单一、重视程度不够且对概念理解存在偏差等问题阻碍了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开展。为此,必须构建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多元主体模式,提高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成效: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建立系统的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完善专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建设;发挥政府保障作用,提供制度政策制定与保障支持,建立生涯指导在线系统;发挥社会支持作用,提供信息资源与实践体验平台;发挥家庭辅助作用,切实转变家长观念以辅助学校更好地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4.
西北地区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形式相对单一,力量过于薄弱,效果不甚理想,学科课程教学中渗透生涯规划教育应该成为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关注的新方向和着力点。回归学科课程,挖掘整合生涯教育资源,立足课堂教学捕捉生涯教育契机,选择适当的内容、素材、时机、方式适时开展学科实践活动,可以实现学科课程教学与生涯规划教育的紧密对接,实现生涯规划教育的全科渗透、全员参与,从而更加有效地提升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于洲  张艳 《天津教育》2020,(1):55-56
2017年,新高考改革在天津实施,它将生涯规划教育的重点由以前的大学阶段前置到高中阶段。同年,天津市教委制定了《天津市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实施意见》,我校高度重视生涯规划教育,将该课程的校本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依托学校“领导力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两大特色课程,将生涯规划教育的种子播撒其中并生根发芽,探索出一条融高中学生领导力培养课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为一体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在新高考改革的驱动下,生涯规划教育将成为所有普通高中教育的新常态。结合生涯规划的理念,设计并展示生涯规划工具在选科中的应用,帮助学生提升新高考选科决策的效率和科学性。具体如何实行呢?主要分为初选、复选和选科志愿确认三个步骤。生涯规划工具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面对新高考选科的一套方法,实践证明,其中的每一步都能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知。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促进高中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普通高中新课改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关于"增加学生选择权"教育思想,培养学生自主选择能力的有效载体。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应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引领,确定"一引领""五帮助、五培养"和金字塔型的"三景目标"定位,设计四方面生涯规划教育内容,建构"一主三辅二维"的立体式生涯规划教育实施体系。  相似文献   

8.
一、案例实施背景
  (一)社会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应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职业等多方面指导。《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15〕59号)指出: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进一步推动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  相似文献   

9.
生涯规划教育是落实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需要,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就是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这与学校"让每一个学生成功"的办学理念是高度契合的.承担着唤醒学生自主意识的生涯规划教育应该渗透于学校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角落,融入学校文化发展传承中,形成育人整体合力,将生涯规划教育与学校文化建设相融合,是提升学生自主发展的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以适应新高考改革的需要,并借此丰富和完善核心素养培养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10.
曹薇 《贵州教育》2022,(5):9-11
<正>随着新高考改革政策的落地落实,高中生的未来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普通高中学校掀起了生涯规划教育的浪潮。在新高考“选科”背景下,如何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发展,已成为学校、教师、家长及学生等群体关注的焦点,而在此过程中生涯规划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相比原来的文理分科,新高考赋予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一、案例实施背景 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教学的主要途径,高中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趋势有力推动和保障了学校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化、系统化的开展.在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已纳入选修课程范畴.我校从 2012 年起开始开设生涯规划类选修课程,我所开发的课程"高中生生涯规划"共设置四个课程模块:认识自我、了解环境、生涯愿景和职业素养,12课时."我的生涯家谱"是"了解环境"这个模块里的一课时,因此,该教学案例首先是在这样一个课程的背景下实施的.  相似文献   

12.
新高考方案背景下,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已然成为当前普通高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江苏省邗江中学生涯规划教育立足于新高考改革"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核心素养"的要义,通过转变生涯规划教育理念、建立两个"三层目标"体系、加强操作体系建设、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建立评估体系等,逐步构建和完善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实施体系。  相似文献   

13.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阶段的生涯规划教育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尤其是新高考改革对中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大学专业的选择能力与生涯适应力影响极大,使得各高中学校只能积极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在现有条件下,以农村生源为主的高中学校生涯规划教育应该如何开展成了大部分县域高中面临的课题。文章分析归纳了县域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和面对的困境,并对提高县域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效果提出了向内挖潜、向外共享和向上借力的对策和建议,为县域高中学校生涯规划教育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4.
新高考制度的实施,对选课走班背景下如何做好生涯规划教育提出新要求.学校教育需要深度把握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和意义,切实研究生涯规划力与学生学业能力、学科实力的关系,并要充分发挥学校德育工作在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作用,从而提升学校发展规划水平,完善学生生涯规划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部《高考招生改革方案》的公布,《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和《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实施办法》正式出台,不少学校已经开展了生涯教育探索.《浙江省教育厅关于适应高考招生改革变化 统筹安排普通高中课程教学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各普通高中学校要加强对学生学业规划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指导学生根据兴趣特长和学习能力,理性选择修习课程,确定修习层次及进度."同时《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高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的指导意见》指出:"为贯彻选择性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全面推进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加强对普通高中学生的心理、学业、职业指导."从教育部到教育厅的各类课程改革和新高考改革传递出的信息就是引导高中生进行自主选择,这就为他们自主地规划创造了条件.基于我校生涯教育诸多要素的分析,本文就我校生涯教育的定位、实施途径、生涯课程体系、生涯导师、生涯资源建设等问题进行探索和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16.
探索生涯规划教育新模式,营造课堂、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生涯规划教育环境,完善自我探索、能力提升、习惯养成、职场适应四个维度的生涯规划教育内容,构建金字塔型自下而上全覆盖的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宋辉 《教育教学论坛》2019,(23):190-191
本文着眼于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改进。在校内,构建以学生为核心的三个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内容体系:认知体系、课程体系、资源体系;在校外,加强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问题研究及政策运行保障,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陈坚 《教育》2010,(12):54-5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我国在普通高中阶段“设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学生指导,是和普通高中几乎同步出现的学校教育活动。它和管理、教学一样,都是学校的基本职能,包括心理辅导、选课指导、升学指导、生活指导、生涯规划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开展生涯规划教育能够体现学校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这一举措也是推动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途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突出学生选择权的教育思想。因此,普通高中应当完善以学生为核心的教育观,立足于树立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不断调整教育方法,开展相应的高中生涯规划教育。  相似文献   

20.
新高考改革引发开展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它越来越引起中学的重视,任何一所学校都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在现有的基础上开展生涯规划教育,了解其现状,明确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的意义,采取相应的举措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