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加快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实施,促进体育产业快速发展,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我国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为研究对象,在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的耦合发展机理基础之上,提出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的耦合发展路径:(1)制定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耦合发展政策,完善其协同发展战略规划;(2)聚集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耦合发展要素,激发群众体育消费需求;(3)建立全民健身与体育产业耦合发展机制,促进体育产业与健身相关产业的相互融合,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健身运动是适应社会发展大趋势,适应人民生活逐步提高发展的需求,适应体育产业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全民健身是整个产业体系的基础与核心。体育产业依靠全民健身打造浓厚的商业氛围。业余训练既需要浓厚的商业氛围、又需要体育产业的资金支持。因此,发挥河南省体育场的优势促进全民健身,构建河南省体育场的产业化模式,从而推动河南体育产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健身人群逐渐增多。为推进韶关市体育产业满足全民健身、完善健身中心的管理与运营和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本文对韶关市文化宫健身中心的运营现状与发展对策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推动韶关市体育产业发展和为韶关市开展全民健身提供理论参考,并为韶关市文化宫健身中心经营者和管理人员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分析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之后对体育产业的巨大推动作用,归纳国外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和国内体育产业在全民健身背景下的研究成果,以此为基础提出广东省以赛事为主体,促进体育产业的跨业融合,以互联网为平台,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深度广度,以市场为支撑,促进优秀企业的发展,以服务为中心,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产业发展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5.
学区体育与全民健身体系互动式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趋势探讨了学区体育与全民健身的辨证发展关系。第一,学区体育为全民健身的社会化提供了场馆和人才方面载体的优势,全民健身的社会化促进了学区体育的开放性发展。第二,学区体育为全民健身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方法,全民健身的科学化促进了学区体育的理性发展。第三,学区体育为体育产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体育消费市场,体育产业的发展为学区体育的持续性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国内外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徐缓的原因所在,提出发展以全民健身为特色的体育产业的必要性,并对全民健身为特色的体育产业的发展思路进行如下初步探讨。1.破除福利型体育体制,树立体育产业意识如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公共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实行有偿服务,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对群众的健身活动实行有偿指导等。2.加强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扩大健身群体应利用一种有煽动性的口号来动员大家参加体育运动,同时应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如电视、广播等宣传全民健身运动,出版全民健身杂志和书籍以及各种宣…  相似文献   

7.
全民健身服务业是体育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全民健身服务业的研究 ,有助于推动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1 全民健身服务业的内涵及其基本特征全民健身服务业在我国是一项新兴产业 ,是体育产业中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主要是指社会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健美、娱乐和休闲等方面的需求和消费而发展起来的面向大众的有偿性体育服务行业。其特点是以活劳动的形式向社会广大成员提供各类体育服务 ,与此相对应的是体育物质产品的生产与经营。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体育健身、健美、休闲和娱乐、体育运动技术、技能和体育知识…  相似文献   

8.
以全民健身为特色的体育产业发展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国内外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徐缓的原因所在,提出发展以全民健身为特色的体育产业的必要性,并对全民健身为特色的体育产业的发展思路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试论以全民健身为特色的体育产业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结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和体育产业自身发展的需求,提出以全民健身为特色的体育产业发展模式应该成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纲”,并进一步阐述发展以全民健身为特色的体育产业的优势条件。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国内外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徐缓的原因所在,提出发展以全民健身为特色的体育产业的必要性,并对全民健身为特色的体育产业的发展思路进行如下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全民健身观念的形成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体育运动充分体现其社会实用价值的具体方式。而社会体育指导员有着重要的社会价质,是基层全民健身普及和宣传的中坚力量,能调动群众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积极性,引导群众终身体育观念,养成科学的锻炼方式,从而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文章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和发展进行研究分析,旨在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管理提供参考,推动全民健身活动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休闲体育与经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休闲体育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休闲体育属于国民经济的第三产业,和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经济是休闲体育发展的基础,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以体育为主的休闲健身娱乐业的发展,增强了人们的体育消费意识,促进了休闲体育相关产业的发展,体育消费观念的增强,又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略论体育产业发展的战略地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介绍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发展的战略地位概况的前提下,探讨了国内体育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战略背景,并对其产业结构调整、社会就业、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等进行了分析。认为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为我国确立体育产业发展战略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建议把体育产业的发展纳入战略的高度,与“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并驱齐驾,加速体育产业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以外的55个少数民族是体育运动的重要群体。大力发展民族体育事业,是在体育工作中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实际举措;广泛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是少数民族群众对强身健体和弘扬本民族文化的特殊需要。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特别重视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已挖掘整理出了1000多个体育项目。随着社会进步和体育事业的发展,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健身价值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特别是对于当前正在全国广泛开展的全民健身运动以及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则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不断向前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为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营造了一个适宜的发展环境.本文通过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现状进行研究综述,发现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在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政府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服务体系不够完善、自身缺乏专业的人才及科学的管理机制、营销宣传形式单一等等.把握我国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发展趋势,从而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便政府更好地发挥职能,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和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体育俱乐部运营模式的完善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更好的发挥体育健身俱乐部对于全民健身和大众体育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北京奥运看奥运战略与全民健身战略的冲突与调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法简要分析我国在北京奥运会的影响下,"奥运"战略和"全民健身"之间存在的调适和冲突.研究发现:北京奥运会在促进我国国民健身意识、体育设施建设、体育产业发展以及同世界体育交流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奥运战略"也会影响到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地位、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体育健身价值取向,扩大地区之间体育发展的不平衡.因此,提出了要"两个战略"协调发展,全面提高我国体育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为推进太极运动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开展,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以推进太极柔力球在全民健身运动中开展为研究对象,对太极柔力球运动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优势、作用及其开展对策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认为:太极柔力球运动形式多样,趣味性强,适合不同年龄、体质、阶层的人进行锻炼,是一项融快乐于体育锻炼之中的一项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它具有健身、娱乐、观赏、教育等作用;同时提出加强太极柔力球运动在学校的推广与传播,加强太极柔力球的师资培训,加强对太极柔力球运动重视,以活动促竞赛等措施来促进太极柔力球运动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开展。  相似文献   

18.
为了促进我国体育彩票事业的发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广东省体育彩票的作用进行了探讨,认为广东省体育彩票的作用领域正日趋广泛,在经济建设、增加社会就业岗位、为竞技体育发展提供资金、促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开展社会公益等多方面广东省体育彩票都展现出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媒介技术与健身需求交互建构是5G时代"移动互联+全民健身"的生成机制,供需主体同向共变是其发展状态,多元要素系统融合是其演进趋势,并最终在实践中生成"数字化健身共同体"形态。直面5G时代"移动互联+全民健身"机遇与挑战,探索突围路径:完善体育科技伦理体系,以"人民性"作为衡量技术发展的标准;制定针对性政策法规,协调政策激励与过程监管;做好顶层设计,引导数字健身平台与体育实体产业协同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引进社会力量与新型人才共建全民健身事业;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助力健康中国与体育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