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2 毫秒
1.
体育文化是民办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采用文献法、调查法、实地考察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民办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河南省民办高校在体育物质、制度、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但影响河南省民办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因素有学生体育参与意识薄弱、校园体育氛围不够浓厚、体育场地设施条件不能满足需要等。同时对河南省民办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潜在的发展优势和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分析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从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设的目标出发,分析了目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和机遇。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依此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从生态哲学视角下探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从生态哲学视角下探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分析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高校体育文化生态化建设的措施,从而促进高校体育文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等方法,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内涵着手,探究了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认为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在体育教学、体育师资、体育观念等方面的现状堪忧,即体育健康教育发展不成熟,体育文化活动形式单一,体育教师结构和教育水平不完备,体育观念传统守旧等。对策:加强体育健康文化教育;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多样性;打造高水平体育师资队伍;革新传统体育观念。  相似文献   

5.
丁响  吴军伟  林大参  高丽华  方媚 《体育科研》2011,32(4):85-90,99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个案研究法等,以上海市部分社区居民及社区体育管理人员为调查对象,在对社区、社区体育、社区文化、社区体育文化等概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上海市社区体育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在借鉴了部分发达国家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的经验后,构建上海市社区体育文化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全民健身为新常态立足点,探讨社区体育文化结构的观念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建设。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田野法等研究方法,对城市社区体育文化建设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城市社区居民的体育参与意识较强,体育人口不断增加;体育组织建设趋于完善;体育文化活动的硬件设施逐步提高。结论社区体育指导员严重欠缺,体育资源的整合优化有待提高,培训途径的科学化、规范化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7.
建设新农村与构建和谐社会中发展农村体育文化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农村体育文化是建设新农村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农村体育文化的建设不能只停留在体育的表面上,应有其丰富且成体系的体育文化内涵。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分析了现阶段发展农村体育文化的可行性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中制约农村体育文化发展的因素,从管理机制运行体系、经济与基础设施物质体系、农民群众的体育文化精神需求和发展农村体育文化的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构建农村体育文化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8.
刘振中 《精武》2012,(11):64-65
新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建设是山东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也是山东省体育文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新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建设不仅是当前山东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构建山东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农村体育发展之重要一环。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以及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山东省新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建设有关的问题进行探索,旨在为有关政府部门制定山东省新农村社区体育文化建设方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体育文化软实力建设是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系统地阐释了高校体育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并以建设高校和谐体育文化为目标,提出并分析高校体育文化软实力建设过程中应处理好与高校体育文化硬实力、传统体育文化、现代体育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校体育文化之间的关系,旨在提高高校体育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效能,增强高校体育文化的亲和力、凝聚力,对高校体育文化发展及我国体育文化建设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对广西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针对制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主、客观因素,从方法论角度,为我区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供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法,对甘肃省地方体育运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对校园文化内涵理解不全面;对所在学校校情校史的了解程度不深;学校物质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学校校园文化活动开展最多的是体育比赛,学生对学校课外活动开展的满意度不高;学生对于学校或者社团举办的活动所持态度各异;学校体育文化活动对学生产生的心理影响相对较大。为进一步加强地方体育运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公布,明确了体育强国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阶段、战略任务和重大工程,目的就是要将体育强国建设达到未来可期的状态。青少年体育建设是体育强国建设中的基础环、根源环和未来环,促进青少年体育建设有助于保障体育强国建设的创新力、持久力和生命力。特色校园篮球文化建设是建设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的重要基础,在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建立特色且具有差异化办学模式的行程中具有点睛之笔意义。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对校园篮球特色学校校园篮球文化建设现状进行调查,概括了体育强国建设中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文化内涵,辨析特色校园篮球文化建设意义,总结出特色校园篮球文化建设困境,并提出特色校园篮球文化建设改进路径。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分析归纳法,收集整理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现状,结果表明:校园体育文化主旨不明确、其物质基础与建设发展的不平衡是目前校园体育文化结构内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体育制度及校园体育政策法规的完善、校园体育文化的意识形态建设可作为今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结构的主要内容;提出规范体育课教学及学生体育测试系统,加强体育协会、体育社团及各俱乐部的管理,加大校园体育文化宣传力度,规范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管理制度,加强学校运动队建设畅通校际间体育文化交流渠道5点参考建议,以期促进我国高校素质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体育特色学校的建设误区进行反思,认为由体育特色项目到学校体育特色,再到特色学校文化最后发展成为体育特色学校,这是一个局部到整体不断推进的过程。体育特色项目立足于使个体习得某项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而体育特色学校立足于文化引领。指出从体育项目到学校文化、体育与艺术相结合以及开发体育特色课程是"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体育特色学校的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15.
运用个案研究法,以茂名石化实华股份有限公司体育文化建设为样本,对"校企合作"促进企业体育文化建设的具体操作及效果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企业构建企业体育文化建设的"校企合作"可行模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中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含义、内容和作用的分析,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领域,提出了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需注意的问题和加强中学体育文化的措施,使之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推进校园文化的发展和和谐校园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总被引:52,自引:0,他引:52  
黄欣加 《体育科学》2004,24(6):67-71
通过对校园体育文化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关系的分析,认为,营造体育文化氛围,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拓展素质教育阵地、培养高素质人才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对提高校园精神文明、确立良好的校风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对营造校园体育文化的实施途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高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形成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通过确立终身体育为高校体育的指导思想,重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强化学校的体育基础建设,建设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等措施来促使学生在高校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相似文献   

19.
气排球运动凭借良好的健身价值、健心价值等,以及相对较低的运动技术要求和较强的趣味性,在全民健身背景下成为了人们喜爱的体育课堂运动项目。气排球在中学体育推广,对丰富中学体育教学项目内容、解决中学体育教学技术问题、丰富中学校园体育文化具有积极的作用。但是,从现实情况来说,在中学体育推广气排球还面临着课程建设不足、气排球运动场和专业师资缺乏的问题。因此,加强气排球在中学体育的推广,还要在课程建设、气排球运动场建设和专业师资配置方面下功夫,为其创造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高校体育社团在构建群众性多元化服务体系中的功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校体育社团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与校外群众性体育组织相比,具有专业水平高、运行机制灵活的特点。高校体育社团在构建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中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社团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是现代高等体育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另一方面,社团通过与校外群众体育的交流以及指导,带动校外群众体育的发展,提高校外群众体育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