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前教育”,顾名思义,指的是儿童入学前的教育,或称为“学龄前儿童的教育”。由于不同国家儿童入学年龄并不一致,并且开始入早期儿童养护与教育机构的年龄也有差别,而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的有关规定也可能有变化,遂使“学前教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别。其中至少涉及三个问题:1.儿童何时开始入学为宜。这既是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课题,又同各国的“初等教育”观念相关。所以,单就“学前儿童”年龄的下限而论,“学前教育”概念的外延就不一致,并且难以科学地论定。2.儿童从几岁起入早期儿童机构为宜。有的国家从年满一周岁开始,有的…  相似文献   

2.
"留守儿童"教育的再思考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留守儿童”不是问题儿童的代名词,“留守儿童”的教育不是一种“帮教”性质上的“扶差”教育,它的基点是预防性的,因此,在正确认识“留守”的前提下,充分挖掘“留守”本身的正面的教育意义,把“留守儿童”的教育塑造为一种“特色教育”,通过“留守”本身所蕴藏的教育内容来预防“留守儿童”所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是“留守儿童”教育的另一条值得尝试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软件”教育,渗透在校园活动的方方面面。它力图创设一种宽松、民主且具有一定儿童文化底蕴的校园氛围,来弘扬儿童文化,张扬儿童个性,开发儿童潜能。在我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联系教育改革新形势,结合学生实际,提出了新的设想和要求。1.要关注审美育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应当“将美育融入教育的全过程”。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美育,我们认为,须克服无视学生成长需要和身心健康的教育实践弊端,将以儿童的成长需要为本的美育观念,融入校园文化活动的全过…  相似文献   

4.
针对新纲要提倡的以人为本、注重情感体验和能力培养的教育思想,多次尝试将儿童生活中的突发事例引入课堂教学,让儿童在真实环境中,通过切身体会感悟,并获取经验,锻炼能力。  相似文献   

5.
归结为对受教育质量与规格规定的“教育目的”只是多种教育目的概念中的一种,它的缺陷是忽视了教育的生活特性,排斥了儿童当前的幸福。这种忽视与排斥是隐性的,接受了这种教育目的概念就接受了它的缺陷。要消除这种隐性缺陷,唯一的办法是重建教育目的概念。  相似文献   

6.
对儿童早期进行"双语教育"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语教育”是一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同时使用两种语言作为教授其他学科知识的媒介或工具,从而达到既提高了外语水平,又学习了学科知识的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但如果不是在自然的语言环境里,过早地对儿童进行“双语教育”,不仅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同时还会对他们将来的外语学习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说:“我们发现了儿童有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必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为此,他明确提出了“六大解放”的教育主张,倡导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谈;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大社会;解放儿童的时间,不逼迫他们赶考。“六大解放”是陶行知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针对当时中国教育的诸多弊病而提出的富有创建性的教育主张,至今依然具有现实意义。解放儿童的头脑。陶行知曾强调指出,要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先…  相似文献   

8.
据英国BBC国际新闻网2007年11月7日报道,英国政府将会投人大笔资金继续用于资助3岁至4岁儿童的免费幼儿教育.儿童事务大臣贝弗利·休斯(Bevedey Hughes)还承诺,儿童每周的免费教育时间也将从12.5小时增加到15小时.  相似文献   

9.
王浩 《教育导刊》2009,(9):45-45
1840年,福禄贝尔把自己创办的儿童教育机构命名为“幼儿园”(Kindergarten),意为“儿童的花园”。其教育方案不是一所“学校”。而是儿童通过游戏进行发展的地方。如今,很多幼儿园似乎更为重视幼儿的识字和阅读,读写教育成了幼儿园重要的教育主题,与福氏当初的预想相距甚远。在儿童认知与情感之间,在知识技能传授与儿童自由发展之间,这种选择经常引起争议。从幼儿园形象的种种变迁之中,我们可以看见时代打下的印记。理想的幼儿园应该是什么样子?本期“话题讨论”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范梅南"教育机智"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梅南认为教育机智是教育的一种特殊品质,教育机智是教师对学生的深切关注,以教师对学生的爱为基础,教育机智促进儿童独特个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民国废止读经后曾有过三次儿童读经运动,目前出现了第四次儿童读经运动。王财贵是第四次儿童读经运动的核心人物,他试图颠覆儿童教育的现代观念,提出“填牛”理论和记忆的“黄金时期”理论,主张让儿童死记硬背“经典”。他的这些主张在理论方面是极为错误的。在实践方面是极其有害的。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研究杨振宁教授的超常儿童早期教育思想,阐释了杨振宁教授不赞成“少年班”教育形式的教育观点及其超常儿童早期教育应当坚持正常发展、完善人格和通才教育原则的教育思想,希望能引起我国教育界对超常儿童早期教育更多更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从做中学"新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做中学”是现代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教育理论,生动地阐述了他对知与行关系的看法。无论对于儿童发展来说,还是对于学校教育来说,“从做中学”都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在“从做中学”的依据、涵义以及在学校教育中的意义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试图给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一个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4.
儿童时代画画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很大的享受。等我们接受了“正规”的美术知识和技巧后,虽然得到了许多科学的技巧,但好像感觉不会画画了,因为各种条条框框似乎显得太多,我们的创作越发变得被动,失去了儿时的某种快感。因而批寻一条非“程序化”的艺术创作之路是每个艺术工作者的期盼。  相似文献   

15.
魏卿 《教育导刊》2006,(4):14-17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为儿童提供一种动力,促使他们的活动顺利、高效地展开。但是,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兴趣被泛化了、被误读了,所形成的只是兴趣幻想,而非真正属于儿童的兴趣。因此,真正理解“兴趣”的内涵是消除这些问题的迫切需要,也是注重儿童兴趣、培养儿童兴趣的关键。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一、兴趣内涵解析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项活动的倾向。这意味着,兴趣的实施者就是儿童自己,而兴趣就是儿童对自己所进行的活动具有某种积极的反应。兴趣源自于儿童,兴趣是儿童的兴趣,儿童是兴趣的主人。诚如杜威所说,兴趣的…  相似文献   

16.
夸美纽斯提出的教育适应自然的教育原则,主张研究人发展的自然规律并倡导依照人的自然本性即儿童的天性和年龄特征开展教育活动。教育适应自然的教育原则对今天的教育仍具有较大价值。本文对此原则从三方面进行了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17.
在我的案头,已经积起了厚厚的一摞《学前教育研究》,闲时,我总爱读卷首语:“带着爱,站在一旁,用心去关注他……”“教育研究不外于两大课题:一是教什么,二是怎么教……”“一想到我们是在干教育事业,我们在培养人,该对好多好多好多儿童的发展负责,我们就应该感到很紧张……”……这些不同刊次的首页短语,总能冲开我“虚无般的寂寥”,让我这个年过半百的人产生一次次“冲动”,一阵阵“激情”,激励我在这个默默无闻的岗位上去研究、去探索、去拼搏,去开启一个个小生命的智慧之窗,去精心培育祖国的未来!它伴我走过了一年又一…  相似文献   

18.
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在促进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随着越来越多的儿童少年随父母迁徙异地,如何解决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的受教育问题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热点。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义务教育法》的贯彻和实施,还关系到我国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为此国务院专门颁布了《流动儿童少年就学办法》,其中明确规定:“流入地人民政府应为流动儿童少年创造条件,提供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流动儿童少年就学,以在流入地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借读为主……”。这一规定明确了流动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属地化,明确了流入…  相似文献   

19.
李方 《现代语文》2006,(2):54-55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章,历次教参和其它参考资料大多认为,是“用百草园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而我认为,作通过对三味书屋生活的回忆,仍然表现作儿童似的天真、快乐的心理。下面我就“三味书屋”部分做一些分析,来阐明这一看法。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留守孩"教育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84,自引:0,他引:84  
“留守孩”是个特殊的儿童群体,他们的父母外出学习、经商、打二,把他们留在原住地交给亲人或老师照着,这部分儿童由于不能得到父母面对面的教育、关爱,身心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在个性品质、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等方面受到的影响尤为明显。在调查访问中我们看到,大多数代养人的化素质较差,不能很好地教育留守孩,我们希望通过各种途径把科学的教育方法传递给代养人,以期对留守孩的成长给予更好的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