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随着"汉语热"的热潮,各类汉语教材也随之陆续出版。而日本出版的汉语教科书在形式设计、内容安排、水平等级等方面所呈现出来的优势和不足,对中国的对外汉语教学及对外汉语教材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笔者综合研究了近期日本几大出版社出版的各类汉语教材,对日本汉语教材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概括,并与中国的对外汉语教材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2.
中日两国教科书里的日本二战小说在历史认识上所存在的偏差和作为教材所起到的负面作用值得注意。在日本,它们对青年一代二战史观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中国别导致对日本二战小说的误读,影响了从历史层面对日本侵华战争的总体把握。  相似文献   

3.
私小说是日本独特的文学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中国"五四"时期的文学创作活动,然而这两者在社会意识的表现上存在着差异。文章通过比较"五四"时期中国"私小说"作家的文学创作意图和日本私小说作家的文学创作意图来探讨这一问题,得出结论为:日本的私小说不具备社会意识,小说中的自我形象是缺乏社会性的。  相似文献   

4.
教科书是教材的中心,也可以说是狭义的教材。各国教育改革都非常重视教材改革,而改革离不开借鉴。本文旨在通过对日本地理教科书的内容分析,透视其教科书的编纂思想,为我国教材的改革提供一点思考和启发,并期望能为我们进行创新寻找一些灵感。一、精选学习内容区域地理的内容包括世界地理和本国地理。在内容选取上,日本少而精,只讲在世界有重要影响和与日本关系密切的国家。如日本东京书籍株式会社  相似文献   

5.
选修课程是21世纪我国教育史上的亮点,选修教材的建设也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各教材编写单位殚精竭虑,大胆探索,2005年以来,已有5家出版社编写的高中选修教材通过初审并在实验区试用。这些教科书涵盖了课程标准规定的五个系列。具体品种有:人教版第一批8种:《中国古代散文诗歌欣赏》《外国散文诗歌欣赏》《中国小说欣赏》《外国小说欣赏》《中外戏剧名作欣赏》  相似文献   

6.
日本文化是靠输入中国古代文化成长发展起来的。这已成定论。日本文化的母体是中国古代文化。从日本的政体、日本的宗教和哲学、日本的文字和文学以及绘画工具及其它方面都能看到这一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7.
“三言”是中国古代短篇白话小说中的重要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影响。东传日本以后,对日本文学也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日本前期读本小说以改编“三言”为主,日本学术界的“三言”研究也取得了重要成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8.
孙智昌 《学科教育》2000,(7):30-34,41
历史科学书中如何认识和描写“南京大屠杀”,关系到如何认识历史,如何教育下一代的大问题。中国很重视对学生进行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教育,各家教科书对这一事件都有详细描述,都配有插图,都设计了针对这一问题的习题,由此揭露日本侵华战争的残酷性和野蛮性。日本历史教科书把重点放在这一事件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意识上,描写这一事件的分量也很少,同时还存在着史实错误。我们希望日本能正确对待历史,教育好下一代,让中日  相似文献   

9.
崔海燕 《考试周刊》2014,(22):13-13
中国古典小说在整套高中语文教材中所占比例大大低于中国古代散文、诗歌,而作为小说,其篇目基本与中国现当代小说和外国小说的总和持平。这套教材中古典小说的篇目比选入教材的其他任何一种文体的篇目都多,可见长期以来它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处于突出地位。那么古典小说在高中语文中的价值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为何将中国古典小说编入教材呢?这与其特质及其承担的教育任务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小说名篇,曾经也被多国教科书采用,而同为亚洲并且一衣带水的中国和日本,对待这篇小说的态度则不尽相同。本篇文章则从中日两国的历史原因、教材编写原则、教学目标等方面探究两国产生不同态度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1.
名著是中国古代小说在域外传播的主流,但它们在不同国家传播的情况不尽相同,一些二三流作品的传播有时超过了其在本土的影响,这是由于中国古代小说域外传播带有随意性、偶然性以及名著文化含量高,传播难度大等原因造成的。中国古代小说对接受国的文学创作有所影响,其中被改编以适应接受国的文化传统是一个很突出的现象。而中国古代小说在译为外文时,除了文学翻译本身的限度,在文化上也存在着不少误解与遗漏,这在非汉字文化圈表现得更明显。由于文化传统与观念的不同,中国古代小说在域外的解读,还产生了许多与本土不同的歧见。  相似文献   

12.
清末中国境外的中文报刊其副刊也常登载小说,尤以文言小说为主。这对研究小说文献与小说史有着不可忽视的资料文献价值。文章通过介绍新加坡《叻报》上登载的小说,来证此说。  相似文献   

13.
晚清上海租界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中所发生的积极与消极作用学者们论述的较多,而从文学的角度来研究上海租界对小说的影响,人们探讨的还不够深入。晚清小说的繁荣以上海为中心,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租界的存在。其中的报载小说的迅速发展又促成了古代小说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4.
《汉书·艺文志》之“小说”与中国小说文体确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说”一词 ,始见于《庄子》,但对小说文体进行界定和总结的首推汉代刘向、刘歆。浓缩刘氏父子校出成果、删《七略》之要的《汉书·艺文志》不仅首次确定了小说文体术语 ,著录了小说作品 ,也说出了小说出自民间 ,具有故事性、虚构性的特征 ,标志着中国小说文体在理论上正式确立并开始步入自我发展的正史时代。那种主张将自《汉书·艺文志》开始的目录学“小说”概念与自唐传奇开始的所谓文学小说概念区别开来 ,将唐传奇以前的小说视为中国小说的前史状态的观点 ,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5.
《申报》是旧中国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该报在晚清小说的传播中独树一帜:在报纸上刊登小说征文,登载理论文章,大量登载小说出版广告;开辟小说专栏登载著、译小说或附送石印绘画小说;创办文学杂志登载小说;与其相关的书局大量出版各类小说。因此《申报》在晚清小说传播中的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小说与古代日本汉文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汉小说是日本小说中一个独特的类型。它们是日本小说作家以汉字为叙述语言,描述日本本民族故事、反映日本人民民族感情的一种独特创作。多年来,由于这种小说形式上的“汉化”和内容上的不相一致,致使它们同时被排斥在中国和日本小说的研究视野之外.其面貌不为人所知。事实上,它们虽然从学疆域划分的角度上属于日本,但无论其语言风格、体形式,还是小说旨趣等等,它们又的确深受中国小说的深刻影响,甚至是自觉模仿。这一切,显示了处于化强势地位的中国小说对域外小说强大的影响力,及其在学交流中不可取代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唐代文言小说与科举制度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唐代科举选官制度和文言短篇小说创作情况的考察,本文提出:唐代的科举制度造就了一个不同于往古的读书士子人群,也造就了唐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作者和读者群体;在科举制度下形成的唐代士风--科举士子所共同体现出来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精神心理、文学风习等,是中国散文体短篇小说在以往叙事艺术积累的基础上得以成熟的"必要条件",同时也决定了唐代文言短篇小说的精神内容和美学风貌。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小说演变的特征——从六朝志怪到宋元话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小说有两大系统,即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魏晋南北朝小说记叙奇异故事,人物的逸闻轶事,粗具文言小说的规模。唐传奇始有意为小说,是文言小说成熟的标志。而宋元话本以其通俗化、口语化、市井化及说话人的风格等特点不同于文言小说,成为白话小说的定型文本。  相似文献   

19.
晚清小说主要以报刊杂志为载体,其广告宣传方式已具近代特色。传播者在各大报纸上登载征文广告;或在杂志上开辟广告专栏做各种广告宣传;或者在随报附送的单页小说上登载广告;或者在单行本的封底上介绍小说作品等。晚清小说的传播者通过广告,宣传救国救民的办刊宗旨、阐明小说理念,指导作家借鉴中外小说艺术规则,提倡千奇百怪的小说类型,强调版权、标明稿酬,或者在杂志上登载与小说无关的商业广告来扩大经济来源。晚清有关小说的广告宣传,推动了小说的发行,对晚清小说的繁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印度文学与唐代传奇——立足于佛典影响的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正较为成熟的中国小说,首推唐人传奇,它当然是我国学长期发展的结果,但在发展过程中,佛教对唐传奇表现题材的扩大、形象创造及结构方面的影响也是非常显的,并使唐传奇在艺术上开拓出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