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晋伏韬《北征记》亡佚已久,虽是零圭断璧,文史价值仍大。伏滔出身大儒世家,深得桓温礼遇,曾从桓温伐袁真,《北征记》当是其从征纪行之作。从历代著录及引用《北征记》情况来看,该书似亡佚于南宋。该书主要记述沿途名人冢墓、三国地理等,不乏有价值的史料。《北征记》所记狐书、三王墓等,也对此后的志怪小说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特别是关于老子庙九井的记述,可与后世史籍有关记载相印证,为证明老子故里在安徽亳州提供了史料支持。  相似文献   

2.
杜甫《北征》三题章起一、墨制放还“皇帝二载秋,闰八月初吉。杜子将北征,苍茫问家室。”《北征》开端的这四句完全是文章的写法,在年月日与“问家室”之间只插入诗意浓郁的“苍茫”二字。金圣叹说这二字好就好在“将一时胸中为在为亡无数狐疑一并写出”“。听谓“狐疑...  相似文献   

3.
据蒙汉文史书的有关记载,特别是《俺答汗传》中有关兀良哈万户住牧地的地名以及与俺答等人北征兀良哈相关的地名的记载,反映出兀良哈万户的牧地位于蒙古国肯特山、克鲁伦河一带.因此,学界有关兀良哈万户牧地的“内蒙古说”和“蒙古国杭爱山说”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研究者都认为陈子昂北征的时间不足一年。考察陈子昂集中的若干作品及有关史料,其时间并非一年而为三年。与此相联系,陈子昂的《西还》诗作于此行的东归途中,时间应为垂拱四年秋八月,而非天授二年。  相似文献   

5.
1940年延安“时事问题研究会”编印了《九一八以来国内政治形势的演变》,在罗列有关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福建事变、西安事变等史料时,特加“编者按”,强调这些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托派汉奸的破坏和捣乱,以致最终失败。我们认为,这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第一,既然编者说,“由于材料的不足,有许多应放进去的东西,恐怕是被缺漏了”;那么对编者的结论就完全有理由提出疑问。第二,对于托派汉奸与上述事件的关系问题,史学界还无人进行过具体的研究,这种研究有助于托派汉奸问题研究的深化。因此,根据现有史料,重新考察这些历史事件的有关问题是很有意义的。一关于察哈尔抗日同盟军的失败,《九一八以来国内政治形势的演变》(以下简称《演变》)的编者认为,是因“遭受内外夹攻,及汉奸托派张慕陶  相似文献   

6.
岳珂佚书考     
南宋文学家、史学家岳珂是抗金名将岳飞之孙,一生著述甚富。除了六部传世作品外,还有《小戴记集解》、《读史备忘捷览》、《东陲事略》、《西陲奏稿》、《北征》、《续东几诗余》等六部作品已经散佚,这些作品共同构架起其在学界享有盛誉的以辨明“公是公非”为目的的著述思想。本文依据现存史料对岳珂的这六部佚书作一考证,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7.
初中第五册课本注释说:“岳阳楼……建于唐初”。但根据有关史料,应该说,岳阳楼建于唐朝开元初年,或是建于唐朝中期。岳阳楼是唐代张说(字道济)谪守岳州时所建。张说谪守岳州事,在《旧唐书》与《历代名人年谱》中都有记载。《旧唐书》列传第  相似文献   

8.
东晋伏韬叶北征记曳亡佚已久,虽是零圭断璧,文史价值仍大。伏滔出身大儒世家,深得桓温礼遇,曾从桓温伐,真,叶北征记曳当是其从征纪行之作。从历代著录及引用叶北征记曳情况来看,该书似亡佚于南宋。该书主要记述沿途名人冢墓尧三国地理等,不乏有价值的史料。叶北征记曳所记狐书尧三王墓等,也对此后的志怪小说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特别是关于老子庙九井的记述,可与后世史籍有关记载相印证,为证明老子故里在安徽亳州提供了史料支持。  相似文献   

9.
共产国际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各家史书说法不一,一般的教科书或有关专著都认为它是一个国际性的联合组织。如1978年出版的《辞海》称:共产国际是“全世界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组织的国际联合组织”①。郑州大学等五院校合编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小辞典》说它是“世界无产阶级政党的联合组织”②。苏联大百科全书的有关条目也称“共产国际(第三国际)是国际革命无产阶级的组织”、“是各国共产党的一个联合组织”③。我认为诸如此类的说法都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10.
《陈独秀与张国焘交往轶事》(《党史文汇》1997年第11期,作者张家康)一文说:“大革命失败后,张国焘为了表白自己的‘清白’之身,对陈独秀已由阳奉阴违转为恶劣无礼,在一次中央会议上,他甚至拍着桌子辱骂陈独秀。”此事涉及中共党史上两个重要人物,为了弄清历史的真相,避免以讹传讹,有必要进行认真的考证,考证此事发生的时间,分析出现此事的原因。张国焘拍桌大骂陈独秀,确有其事,但此事发生在何时,是大革命失败之前,还是真的如上面引文所说的是在“大革命失败后”呢?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必须弄清楚几个问题,即中国大革命何时失败,这则史料的来源及张国焘为什么会这样无理呢?  相似文献   

11.
北宋太宗统治时期,曾经在太平兴国四年(979)和雍熙三年(986)两次大规模出兵北征,企图收复燕云,结果都以失败告终.这是太宗及北宋政权的一系列失策造成的.从高梁河之战到雍熙北征失败,是北宋历史上值得注意的一个转折时期.宋代的积贫积弱发轫于高梁河之败,形成于雍熙北征失败后,加剧于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到仁宗时,积贫积弱之势已积重难返了.本文试图通过对高梁河之败到雍熙北征之间北宋政治的考察分析,说明北宋的积贫积弱是如何开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历来有“仲尼问官”、“夹谷之会”分别在连云港孔望山、赣榆夹山之说。此说实肇始于《舆地要览》、《隆庆海州志》。本文通过分析有关史料,指出“仲尼问官”,史有其事,但登山望海,并非信史;夹谷会盟也有其实而非其地。还提出对地方志史史料应加甄核。  相似文献   

13.
在杜甫的一生当中,做左拾遗时那段“小臣议论”的生活,是实现其政治抑负的最真实、最具体的行动,本文以《北征》为例,分析了杜甫对哥舒翰潼关败亡、唐王趄向加纥借兵平叛、马嵬兵变等重要事件的看法,展示了杜甫作为一个诗人对国家大事的深刻见解和关切之情。以《北征》为代表的一系列诗篇之所以获得成功,与表现这些议论有直接关系。杜甫的一些议论未被唐肃宗接纳,与肃宗“黜华用实”的人才观有关。  相似文献   

14.
有关《国语》怎样成书,比较集中的说法是编撰者杂取周王室及各诸侯国“春秋”史料而成。其实除了“春秋”一类的史料外,尚有诸如“诗”、“礼”、“乐”、“令”、“故志”、“训典”以及瞽矇口述历史等多种文献为其成书提供史料。这些文献不但丰富了《国语》的史学和文学的内涵,而且增加了《国语》的审美价值。那种认为《国语》不过是毫无润色的史料的简单拼凑,显然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5.
先秦是一个“国之大事唯祀与戎”的时代,而这一时期的战俘可以说与“祀”、“戎”都有直接的关系,考察战俘的生存状态有助于深化我们对先秦政治制度、社会构成等多方面的认识,而《左传》作为现存有关先秦的重要史料,通过对其中有关战俘记录的梳理,至少可以让我们对春秋时期战俘的生存状态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李保文影印出版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17世纪初期蒙古文原文文书(1997,通辽)和台湾影印出版的《旧满洲档》(1969,台北),重新探讨17世纪初期内蒙古历史的若干问题。本文认为,史料是指“给人们以历史知识的一切文本、实物和事实”。然而每一种史料都有不同的价值。论文介绍了本世纪德国史学理论家对史料的二分法,即“遗留性史料”(Uberreste)和“记述性史料”(Tradition)。论文进一步分析了有关17世纪前半叶蒙古史的满蒙档案文书等“遗留性史料”和《满文老档》。《清实录》等等“记…  相似文献   

17.
兴致勃勃地读完孙席珍、朱受群两位同志《关于郭老任北伐军“总政”副主任的通信》(见本刊一九八三年第三期),对朱受群同志就一九二七年汉口《民国日报》刊载的一则“本报特讯”,提出为什么到这时才宣布以“郭沫若充任”北伐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的问题,觉得颇有启发。我心中也曾存有这个疑团,现在经过孙席珍同志的分析和推断,促使我查阅了有关资料,终于弄清楚了事情的原委。这里不妨摆点事实谈谈个人看法,究竟是耶非耶,尚祈孙席珍、朱受群等同志指教。  相似文献   

18.
“孔子删诗”问题在(《诗经》学史上历来争议较多,且迄今尚无定论。论文在详细梳理有关学术史料的基础上,重新剔发“去其重”说在诠释“孔子删诗”问题上的独特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在其《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史料为史之组织细胞,……史料者何?过去人类思想行事所龆之痕迹,有证据传留至今日者也。”著名史学家傅斯年有句名吾“史学就是史料学”。德国历史学家兰克提出“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史学工作者总是根据史料来认识和重构历史事实的,通过史料呈现历史事实,认识历史、揭示历史本质。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了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要求做到“沦从史出,史论结合”。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会科学》1982年第6期发表了刘世德同志的《施耐庵文物史料辨析》(以下简称《辨析》),将近四万字,是该刊以来罕有之宏篇巨制。然除了用绝大部分的篇幅迻录1952年21期《文艺报》上公布的和近几年江苏省大丰、兴化两县搜集到的有关施耐庵的文物史料外,无非是:(一)复述了几十年前有关研究所指出的一些材料中的矛盾和可疑之处;(二)汇集了最近在北京召开的“施耐庵文物史料问题座谈会”上两种观点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