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7 毫秒
1.
黄顺铭 《新闻实践》2006,(12):62-62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董天策教授的论文集《新闻传播学论稿》(以下简称《论稿》),共收录了40多篇论文,大致分为四组,即“新闻传播理论”、“传媒产业运作”、“新闻传播策划”以及“媒介批评与新闻教育”。《论稿》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颇值一读。  相似文献   

2.
第一,误把新闻传播史的研究对象作为媒介批评史的对象加以论列和叙述,将媒介批评的内涵无限扩大,侵入新闻传播史研究领域,使媒介批评史与新闻传播史混为一谈,无法区分其应有的学术边界,以致中国媒介批评史的研究在无形中得到消解。  相似文献   

3.
胡正强 《青年记者》2012,(11):16-18
媒介批评的欲望、动机虽然往往是因传播实践而激起,但支撑在其背后的则是人类传播活动漫长历史的整个过程.媒介批评作为一种精神性活动,其思维方式与新闻传播显然有所区别,透辟的理性解析和文化阐释无疑是其话语实践形态的主要表现形式.随着20世纪90年代媒介批评学从西方引进大陆,中国媒介批评史的研究也渐渐引起国内学界的注意,中国媒介批评的发生和开端自然也就成为其中一个无法绕开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代报刊诞生以来,漫画新闻就是报刊新闻传播的核心要素.作为语言和图像相互接近与过渡而产生的一种跨界性的新闻报道体式,漫画新闻介于文字与图像之间,兼有二者之长.在新闻传播史研究空前繁荣的背景下,关于漫画史的研究还属于薄弱环节.《中国近现代漫画新闻史》的出版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意味着漫画史也纳入了主流新闻史学关注的视野.  相似文献   

5.
清代大儒章学诚有句名言:"六经皆史也。"可见任何一个理论,都离不开历史研究。近年来,媒介批评成为新闻学界关注较多的一个话题。不过,对于媒介批评史的研究很少有人涉猎。胡正强教授《中国现代媒介批评研究》(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在检讨现代媒介批评历史的过程中,建构了现代媒介批评研究的理论框架,做到了史论结合。就学术思路来看,作者从相对宏观的媒介批评史研究进入具体精深的个案剖析,  相似文献   

6.
《新闻界》2005,(1):36-36
蒋宏,男,汉族,中共党员,工学学士与法学学士双学位,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上海交大团委书记、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委员、上海交大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交大新闻中心主任。曾发表思政类论文40多篇、新闻与传播学论文20余篇,各大报刊新闻通讯和专稿稿件300余篇。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学。主要研究科技传播、媒介素养和传媒产业。近期主要研究成果:1、论文:“关于现代传媒教育的思考”,《新闻记者》2003年第9期,独立完成;“媒介‘封杀’与公民媒介素养”,《新闻记者》2004年第5期,第二作者;“整合传…  相似文献   

7.
<正>【学者简介】曾一果,文学博士,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媒介文化、城市传播、数字传播和影视文化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数字媒介时代的文艺批评研究”(19ZDA269)、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都市文化生产的媒介实践研究”(19FXWA002)、国家社科基金后期一般项目“西方媒介文化理论研究”(14FXW008)等。出版有《西方媒介文化理论研究》《中国传媒文化百年史》《媒介文化论》《中国新时期小说的城市想象》等多部专著。在《文学评论》《新闻与传播研究》《文艺研究》《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  相似文献   

8.
学人风采     
《今传媒》2020,29(3):F0002-F0002
谢清果,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传播学学科带头人,传播研究所所长,华夏文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华夏传播学研究会会长,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访问学者,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主编《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华夏传播研究》等集刊,主编《华夏文明传播研究文库》《华夏传播学文丛》等多套丛书;出版《华夏传播研究:媒介学的视角》《华夏自我传播的理论建构》等著作30部;在《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60余篇;四次荣获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相似文献   

9.
《新闻与写作》是北京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新闻传播学术期刊,是CSSCI来源期刊、全国新闻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刊扩展期刊。本刊设有新闻与传播研究、新媒体研究、传媒观察、国际传播、新闻传播史、媒介文化、媒介伦理、写作讲堂等栏目,欢迎广大作者投稿。  相似文献   

10.
封面人物     
《新闻爱好者》2010,(2):M0002-M0002
董天策,文学博士,现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传播学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新闻传播理论、传媒产业、媒介文化、媒介批评、网络传播等领域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人文社科规划项目5项,  相似文献   

11.
刘创 《传媒观察》2022,(12):81-84
媒介批评从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大陆走向自觉,这一领域的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作为“往返于媒介理论与媒介现实之间的学术实践”,媒介批评对发掘媒介现实问题、深化新闻传播学术、提升媒介学理内涵具有深远意义。《学理三棱镜:媒介批评文集》一书跨越中国本土近20年的媒介现实问题,站在理性反思与专业批评的视角,从问题、案例、理论三要素的内在互动展开论说,为新闻传播学者如何关注媒介现实、探究媒介问题提供了典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近五年内<新闻大学>、 <当代传播>、 <现代传播>、 <新闻界>等期刊中相关媒介资本运作的文章为主要对象,辅之以报刊、网络上有影响力的文章,试图梳理近年来中国大陆媒介资本运作的基本研究状况,并在已有研究成果中发现研究空白点,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媒介批评是中国现代著名新闻记者范长江概括和抽象新闻实践、演绎新闻理论成果的重要手段。抗战初期他就撰文批评当时战区报刊匮乏的不良文化生态,在抗战进入第二阶段之后,他又及时撰文对抗战形势下新闻工作的变化进行总结,对报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判断和评述。范长江以是否争取抗战最后胜利作为媒介批评的主要标准,以读者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对新闻传播作出具体评价。其媒介批评透过现象直逼本质,具有极强的理论概括性。  相似文献   

14.
严怡宁 《新闻知识》2006,(11):29-31
随着研究视野的开阔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和扩大,近年来国际新闻传播研究成为我国新闻传播学科新兴的研究领域。那么目前该研究领域呈现何种态势和特点?本文以2005年CSSCI收录的综合性新闻传播学期刊《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新闻大学》、《国际新闻界》、《新闻界》以及《新闻记者》的全年论文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这一研究领域的状况。一、西方发达国家仍是主要研究对象鉴于西方发达国家在新闻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领先和影响,目前的国际新闻传播研究较多集中于对西方国家新闻传播活动的梳理分析以及借鉴。主要话题有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15.
郭镇之     
《中国广播》2013,(10):I0002-I0002
著名新闻学者,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常务理事、外国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会长。主要著作和教材有《中国电视史》《北美传播研究》《传播论稿》《中外广播电视史》等;合作的译著有《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议程设置,大众媒介与舆论》《文化研究基础理论》等;合作的著作和教材有《聚焦〈焦点访谈)》《守望社会:电视暗访的边界线》《第一媒介: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电视》《当代广播电视学》等。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藏语报刊诞辰百年(1907年-2007年)的特殊历史坐标上,本文试图凝聚笔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藏语报刊发展史研究》(2004年-2007年)之核心成果,对中国藏语报刊的历史背景、发展轨迹、媒介构架、媒介功能和传播品质做出精要的论述,为学界了解中国少数民族新传播事业的历史,全面把握中国新闻传播事业提供独有的参照文本。  相似文献   

17.
林新 《新闻界》2006,(2):53-54
近20年间,中国新闻界有过多次界定新闻的高潮。最近一次是在2003年。这一年,黄旦在《新闻与传播研究》2003年第1期发表了《中国新闻传播的历史建构——对三个新闻定义的解读》一文,之后《现代传播》杂志第2期发表了王渝新的《对“新闻”界定的探析》一文。他们对新闻定义的研究,作为2003、2004年中国新闻学研究的两个成果,被写进了《2003—2004年中国新闻学发展报告》。报告中对他们的定义作了这样的描沭。  相似文献   

18.
媒介实现跨文化传播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文化的多元性是一种客观存在,跨文化交流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伴随着现代社会与后现代社会时代的到来,跨文化传播的“媒介”或载体也在不断丰富、不断出新。在信息化传播时代,文化传播的“媒介”主要为现代传媒如电影、电视、网络、报刊等,视觉传播是最直接的手段。因此,当前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在媒介的选择上,必须树立现代意识,视觉形象意识。毕竟,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汉语对于西方人来说又比较难学,运用传统的文字手段向外输出中国文化,效果是肯定大打折扣的。正像许多现代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认识是从香港电影武打明星李小龙身上开始的,而不是从学习《论语》、阅读翻译的中国文学名著入手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媒介素养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评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我国媒介素养研究状况回顾 1997年,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卜卫在《现代传播》第1期上发表了《论媒介教育的意义、内容和方法》,被认为是中国第一篇系统的论述媒介素养教育的论文,并以此作为我国媒介素养研究问题关注的开端。近年来,随着大众媒介与民众生活的曰益紧密,由大众媒体带来的诸多问题也被人们所逐渐关注,因此这一课题也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20.
舶来的报刊自由主义思想,将中国近现代报刊活动家一线贯穿起来,形成他们报刊活动的核心指导思想。然而或是由于激进,或是出于对法治的无知,却很少有人能自觉提出用立法(在宪法指导下指定的部门法)来保护新闻传播的自由。尽管如此,还是有报刊活动家提出了不少闪烁法治思想光芒的新闻传播立法思想,至今看来,仍是新意扑面,弥足珍贵。近现代新闻传播立法思想回顾洪仁的新闻立法思想。洪对报纸的出版和管理曾萌发出一些想法:一、报纸应准许民间来办;二、报纸是商品,赢利乃天经地义;三、报纸应有法律地位,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并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