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裁判亮分     
《献丑记》这一作文题在当前普遍都是在引导学生发现美、赞颂美的作文教学语境下,显得别具一格。三位小作者均表现不俗:刘睛同学的作文立意深刻,结构精巧,小作者选取社区音乐会这一场景,生动地刻画出一个揠苗助长、逼女成才且爱慕虚荣的母亲的丑态,引人深思。周卓同学的作文讲述了“我”本欲在元旦晚会上“献美”却最终“献丑”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意为何?意乃主题、主旨、中心,是一种作者的思想或感情.意是作文的生命,少了意,一篇作文哪怕是文辞优美、结构清晰,也绝对称不上是优秀的作文.因此,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立好意,这是作文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作文立意是文章的核心和灵魂,而思想格局是能够引起作品共鸣的决定性因素,更是决胜高考的关键。高中生的思想格局大小决定其作文立意的深度。如何建立和拓宽宏大的思想格局?本文结合高考满分作文和作者作文教学的成功课例,阐述了高中生的思想格局要以爱国情为主线,高扬勇于开拓的旗帜,以抒写正能量为主旋律,在这样的大格局中,文章立意才深刻有意义。要拥有大格局,首先,立意可在小处得以体现,挖掘并传达深远的内涵。其次,写作者要提升个人的修养,因为精神气质影响着作文的气势。文章的气势从何而来?这主要是由作者的思想修养、文章的思想内容来决定的。写作者胸怀强烈的使命感,传达最动人的时代音符,作品才会行之久远。再次,中学生要写出好文章,就要多关注生活。因为写作的本质就是对生命的关注。中学生如果对任何事情都置身事外,很难有大格局,立意势必缺少正能量的情感导向。  相似文献   

4.
寻觅     
以《寻觅》为题作文就不能不注意确立寻觅的对象,即所谓立意。立意高则文章高。这篇作文的立意可以说是新颖而深刻的,小作者以凌晨登山看日出为线索,引出自己对回归自然的感觉的寻觅——然而又不仅仅只是在寻觅一种感觉。作者简笔勾勒了两幅图景:一幅为日出之前的“泼墨山水画”,充满了自然的绚丽和童年的纯真。一幅为日出之后的“炫目嘈杂图”,“整个世界再次变得赤裸裸,每个角落明亮得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5.
裁判亮分     
这是三篇立意都比较新颖且富有特色的作文。罗文学同学的作文着重于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意境的翻新,通过对张继的“枫桥”与马致远的“小桥”的寓意的发掘,由实而虚地写出了心中的美好祈盼和祝愿,文章典雅又富有韵味。黄琼同学的作文是在虚实相间中咏叹桥的美,桥的历史内涵,通过古今的对比来讴歌时代,表达自己的希冀,显示了小作者思路的开阔。刘公卿同学的作文视野则更为开阔一些,以诗一样的语言写了桥的象征意义———友谊和和平之桥,更具有心灵的灵光。其中刘公卿同学的作文语言、立意、结构俱佳;黄琼同学的作文略嫌涩滞;罗文学同学的作…  相似文献   

6.
所谓立意,就是作者为文章确立主题。而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是统帅文章的"纲",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布局、乃至文章的深度,是评判文章价值大小的主要依据。所以,作文立意是非常重要的。各地的中考作文评分标准都明确地指出了对立意的要求,但是,学生在平时作文的写作过程中,却没能对立意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将对"学生作文立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作文该如何立意"这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具体地说明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作文是用文字或口头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活动,也是发展学生智力、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它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实践。作文的目标在于如何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创造性思维。一、激发学生联想联想是探索和创新的一把钥匙。许多小学生写起作文来思路狭窄、语言不生动,这和他们的联想薄弱有关。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特别注重激发学生的联想活动。例如,在写命题作文《钢笔》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我先拿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语文“新课标”精神的落实,材料作文在中考中悄然升温,成为一道引人注目的亮丽风景。 所谓材料作文,就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完成写作的一种作文形式。从审题立意上看,材料作文要求考生根据材料去确定文章的主旨,材料对考生的审题立意起着很大的限制或暗示作用,材料既是考生作文立意的出发点,又是归宿点。从取材上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对考生作文立意起着限制作用外,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考生的取材。作者行文时必须顾及材料,材料或为作者的议论提供论据(如读后感),  相似文献   

9.
裁判亮分     
<献丑记>这一作文题在当前普遍都是在引导学生发现美、赞颂美的作文教学语境下,显得别具一格.三位小作者均表现不俗:刘晴同学的作文立意深刻,结构精巧,小作者选取社区音乐会这一场景,生动地刻画出一个揠苗助长、逼女成才且爱慕虚荣的母亲的丑态.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10.
一、立意要自定话题作文都有一定的文字来引出话题,这如引言。但这段引言只是话题的一个引子,只提供一定的思维启发,并不是要让考生从中提炼出作文的主题。写作时文章的立意倾向、主题思想由作者自己决定。如1999年高考,对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写作时既可褒扬,也可贬斥;可予以支持,也可坚决反对;可以畅想记忆移植的成功,也可描写记忆移植的失败;可以描绘记忆移植成功带给社会的积极意义,也可展现记忆移植给人类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甚至是灾难……二、立意要合意话题作文的命题一般要求在所给的话题范围之内进行写作。仍以1999年“假如记忆…  相似文献   

11.
周敏 《考试》2011,(Z4)
一、典题展示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梁实秋曾与鲁迅论战而使不少人对其存有偏见,但在湖北省新课改语文教材中,梁实秋的文章首次入选;《人民文学》出刊600期的新锐专号全都由80后作者组成,备受争议的郭敬明作品《小时代》被收入其中;历经17年,贾平凹的被禁小说《废都》经修改后再  相似文献   

12.
写作是一种最有创意、最富个性的表达方式,每个人的文章都应该打上鲜明、独特的个性烙印,中考作文也是如此。一篇作文能否突破陈旧的思维定式,映射出作者思维创造的火花,已经成为衡量这篇文章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在此笔者将向大家介绍发散思维、纵向思维、逆向思维这三种思维方法以及它们在作文中的运用,希望能帮助同学们在考场作文中开辟出属于自己的天地。  相似文献   

13.
所谓"材料作文",就是命题者在题干中给出特定的文段,然后要求考生在材料内涵范围之内准确立意、选择角度并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类型。学生写作此类作文出现的最大问题是抓不住材料内涵,或选取角度不准确,因此,离题作文屡见不鲜。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笔者经过三年高考作文辅导课的摸索探究,认为以下两种审题立意的方法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重要地位。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作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一、导入描写师:老师来上海前让宁波的学生写了一篇作文《爱在细微处》,同学们看看这篇作文好不好?(生浏览)生:我觉得这篇作文不好,字数没达到要求。生:这篇作文就讲了一件事,缺少了描写。生:这篇作文细节描写太少了,对人物的刻画太少。二、文本对比师:老师也觉得这篇作文不够好,于是就让小作者进行了修改,《格列夫游记》的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曾经说过: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正确进行立意和选材。具体来说应充分利用显微镜和放大镜原理,使作文选材和立意"大中求小""小中求大"。  相似文献   

17.
意在笔先     
张国鑫 《云南教育》2001,(20):25-26
立意是作文的核心,也是作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议论文的写作训练中,立意是确立文章的中心论点,明确作者在文章里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或基本思想,是决定作文优劣成败的关键。一篇议论文,总是要说明、论述一个主要问题,阐述一个主要观点,全文就是围绕它讲一些有关的道理,根据一些有关的事实,来论证、说明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这个在议论文章中最主要、最基本的思想确定,就是议论文写作的立意。一篇文章的质量高低,往往取决于立意是否深刻,而立意的深刻与否,又取决于作者是否会挖掘。抓住题意,就抓住了“灵魂”,抓住了“神”…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构思立意以及锤炼语言等方面研究“联想-拓展”法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具体分析了作文写作中联想和拓展的思路与方法。作者采用理论分析和实例验证的方式阐述了一种具有针对性的作文指导模式。  相似文献   

19.
中考作文分值大,农村中学学生都感到作文是件难事。学生写作记叙文的最大问题是缺乏真情实感,没有个性。作者着重从作文审题、选材、立意、锤炼语言等方面提高中考记叙文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20.
薛云平 《考试周刊》2014,(76):53-54
"意",文之先也。"意"是"文心",是"灵魂",也是作者内心意愿、精神的需求。作文质量之高低,价值之大小,衡量的关键就在立意的优劣,但学生在写作时往往不注重立意。因此,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在作文写作时三思而行,确保文章立意正确、集中、新颖、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