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法学教育主要是培养法律应用型人才,为社会、市场的法制建设服务。当前,我国法学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培养目标不准确、培养方式单一化等问题。法学实践教学应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调整课程设置,增强实践化课程,完善授课方式,从而达到法学实践教学改革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模拟法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法学专业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传统法学教育的缺陷是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模拟法庭教学是把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相结合的一种完美的实践型教学课程,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方法,旨在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应用能力,规范和完善模拟法庭课程教学,是当前各法学院校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法学作为应用性学科,实践性教学是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法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问题.在此意义上,法学实践教学的质量决定了法学教育的质量.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法学教育模式过于强调法学理论知识的灌输和探讨,忽视对学生分析及处理实际法律案件和纠纷能力的培养.因此,研究和探索法律实训教学模式对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法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笔者结合近几年民事法律实训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就法律实训课程的教学提出完善方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法学实践性课程体系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高等法学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践性课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在我国现行高等法学教育模式下,课程设置上仍以法学理论性课程为核心,实践性课程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法学实践性课程体系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法学教学的效果以及法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应以培养法学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重构我国法学实践性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行的法学课程教育模式比较注重向学生传授法学原理和基于现行规范的法律知识,相对轻视对学生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目前法学专业课程实践环节的难点,提出了一些建议,以强化法学课程实践教学,实现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6.
浅析高职院校商法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高专院校法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既有一定的法学理论知识,又有法律实践应用能力和法律职业技能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人才,我国传统的高职法学教育包括商法教育在内,在教学方法上普遍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应用能力及职业技能的培养.教学过程教师主导、教学内容理论讲授为主、教学手段是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高职院校商法学课程教学目标的需要,需要全方位改革商法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了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人才,要求法学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体系的教育,而且要关注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实践性课程开展和实施的好坏成为衡量法学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加强对我国高校法学实践教学的研究,探索一种切实可行、科学有效的法学实践教学体系成为法学教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传统公安法学教育存在教学手段传统、单一,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与实践脱节,实习流于形式等问题。公安法学教育应将公正执法意识培养放在首位,科学合理设置法律课程,强化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法学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法学教育应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采用实验教学,可以弥补现有实践性教学手段的不足,满足法学实践教学的需要。法学实验课程的设置应遵循侧重法学专业通用性实践能力的训练、循序渐进的系统性、实验课与理论课相结合、实验教学全程化等原则,分程序法实验课程、实体法实验课程、拓展实验课程和综合实验课程四大模式设置。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目前法学教育的发展走向和法律人才培养改革的需要,在法学教育中充分利用"参与式教学"的开放性、强调学生参与实践的自主性等特点,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传统的实践教学形式。同时要拓宽法律实践教学的渠道,以培养学生从事法律职业的能力,促进学生对法学理论和法学制度的理解,并充分调动学生在实践教学课程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相似文献   

11.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是教与学模式的改革。在教与学模式改革中,实践教学作为开放教育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本人根据电大系统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提出开放教育法学实践教学模式,并在课程教学和综合实践环节中加强实践教学,使学员将所学的理论能够更好地联系实际,从而提高法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法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及职业素养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开展很有必要.虽然各高等院校在法学实践教学取得了一些进步,但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尤其是民族院校的法学实践教学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实践、实验课程的设置欠妥,实践教学的民族特色不突出等问题.要从打破传统法学教育观念,强化、巩固实践教学效果 ,妥善设置实验、实践课程,提升教师本身的法律实践能力,立足民族特色、体现民族特色等方面对民族院校的法学实践教学进行革新.  相似文献   

13.
诊所法律教育是当今世界法学教育课程的一种新模式,该课程由课堂教学和实案指导两部分组成,融理论教学、社会实践于一体。课程中进行的、在法律职业训练中所表现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会使学生从中受益,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法律的实践能力。因此,诊所法律教育对于我国现行法学课程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具有开创性的影响,是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4.
创新能力是当代法学人才的核心素质之一,法学高等教育理应将实践创新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法学实践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法学理论能力和培养法律职业能力,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目前我国法学实践教学中存在教学理念未涵括培养创新能力、教学内容未考量创新能力、课程设置未念及创新能力、实践教学评估机制未包含创新能力的问题。文章分析建议将创新能力培养的理念融入法学实践教学,将创新能力培养明确为法学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增设一系列培养创新能力的法学实践课程。在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估机制时,将创新能力作为考核范围。最后还提出不可忽视法律创新人才的道德养成教育。  相似文献   

15.
案例教学是衔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纽带,是连接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桥梁.法学教育要处理好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在卓越法治人才培养中,强化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强化法律实务技能培养,促进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深度衔接.法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案例教学在课程教学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提高学生运用法学理论与法律规范分析与解决具体实务问题的主要途径.富有成效的案例教学,不仅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有助于卓越法治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6.
法学课程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调查显示,一些中职学校法学课程项目的开展盲目性比较大,没有形成完善的教学方式,忽略了中职学生法学意识的培养,从而教学效果不佳。本文主要阐述了法学课程项目化教学实践的意义,并详细分析了其具体的教学设计,最后结合法学课程分析了项目化教学应用实践。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7,(2):10-12
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相对应的教学方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高职《卫生法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是实现高职院校医药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本文在分析现有高职卫生法学课程传统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的基础上,探讨卫生法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意义及实践教学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18.
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法学教育是一门融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综合学科,需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进一步细化为传授法学知识、训练法律思维,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为核心的教育活动。本文以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为例,针对课程体系与实践课程开设内容进行多维度的思考,在原有体系和内容中进行拆分,进一步提出法学教学实践的新途径,为独立学院法学实践教学寻求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王卓 《考试周刊》2008,(22):52-54
加入WTO后,我国高校法学教育面临的挑战大于机遇,国际法教学所面临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便是其一.国际法这门课程是为了适应我国时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政策,培养外向型法律人才服务的,是高等法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作为一门法学基础课程,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顺利开展教学过程,使学生更好地学好国际法,达到教学目的,也成为现今国际法教学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高校法学教育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强化学生的法学实践能力,"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PBL)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与创新能力,在法学教育中开展PBL模式教学大有可为.应针对高校法学课程特点,结合教学实践,提出高校PBL教学模式应用的具体设想,并对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在今后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