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民国成立之前,其国旗制式已基本形成。中华民国成立后,对国旗的确定多次进行过讨论,确定后又几经变动。本文拟概述中华民国国旗制式的形成、确定及演变历史。首先,扼要介绍与中华民国国旗有关的几种旗帜。(一)青天白日旗及青天白日满地红旗青天白日旗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制定的第一面旗帜,由兴中会领导人之一陆皓东设计制作。旗底为蓝色,以示青天。旗子中央置一向四周射出叉光的白日。初制时,叉光多寡不一。后孙中山解释:叉光代表干支之数,应排作十二,以代十二时辰。此后遂成定制。1895年3月16日,孙中山在香港主持兴中会干部会议,决定以青天白日旗为拟于重阳节广州起义时的旗帜。后因叛徒告密,起义未及爆发即遭镇压,此旗未能使用。1900年10月,兴中  相似文献   

2.
清同治初年,曾昙花一现过一支由英国人代办的、名义上可称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舰队的“阿思本舰队”,历史上也称“中英舰队”、“中英联合舰队”。组建这支舰队的原因是,清政府在外国人船坚炮利面前、认清了科学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所产生的巨大威力,使其有了加强水师力量的要求,“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为永远之利”,①加19世纪50年代初,太平天国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声势浩大,控制了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其水军对清军构成了重大威胁。基于此,1860年6月,曾国藩提出“攻取苏、常、金陵,非有三支水师,不能得手”,②建议在江北造船,扩建水师。奕诉、文祥等则认为“造船必须先设船厂,购料兴工已非年余不成,自不如火轮船剿办更为得力”,③提出购买西方舰船,加强水师作战能力的主张,清政府采纳了他们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大西边门     
<正>图为新建的大西边门。图中门顶弧型铁艺上插了两面旗,虽然不够清楚,但似乎是红、黄、蓝、白,黑的中华民国早期的国旗——五色旗。五色旗于1912年1月被定为中华民国临时国旗,民国党北伐成功后,1928年12月17日五色旗被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取代。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将军宣布东北易帜,在东北地区将五色旗改为青天白日满地  相似文献   

4.
《历史档案》1991年第1期发表了赵友慈同志所撰《中华民国国旗史略》一文,读后,笔者认为其中两个问题值得商榷。1.关于旗中“青天白日”的位置。赵文认为“青天白日”在旗面右上角,此说不准确,应是在左上角。南京国民政府在1928年11月2日公布的《中华民国国徽国旗法》、1931年6月1日公布的《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和1947年1月1日公布的《中华民国宪法》等国民党中央政府文件中都明确地写着:“中华民国国旗,定为红地左上角青天白日”。  相似文献   

5.
中国国旗史     
《兰台世界》2004,(7):38-38
我国第一次有国旗,还是清朝末年。当时清朝政府洋务派官僚李鸿章向慈禧太后上奏请制定国旗,并呈上画有虎、豹、狮、龙、麒麟、八卦等图像的国旗图案,请慈禧钦定。慈禧太后决定用金龙旗为国旗,通称黄龙旗(龙为皇帝的象征,黄色为清朝皇族的代表色)。黄龙旗最初为三角形,后改为长方形,从1900年起在全国悬挂,直至清朝灭亡。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中华民国成立。12月29日,17省代表在南京开会,一致选举孙中山先生为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的国旗也由代表们拟定为红、黄、蓝、白、黑五色旗,表示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共和的意思。…  相似文献   

6.
这面日本军旗为长方形,纵长68.6厘米,横宽102.5厘米,旗料为浅灰色的绢,旗的四角由薄薄的人造皮革包扎.军旗一側没有旗插,估计平日悬挂是从两端拉线.这是一面形似日本国旗似的军旗.旗底黄色,正中印有一红色太阳,太阳的周围用毛笔汉字粗体写了“祈武运长久”“挺身报国恩”“坚忍持久”“不惜生命”“生死不归”“百行归一”“必胜”“奋不顾身”“步调一致”“决战一年”等十余条充满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句子.  相似文献   

7.
刘芳  李晓红 《山东档案》2011,(2):58-58,62
在风光秀丽的刘公岛西端,坐落着一所闻名遐迩的清代海军学校—威海水师学堂的遗址。这所我国现存的惟一有迹可寻的清代海军学校,开办于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是清政府继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广东水陆学堂之后创办的第四所培训海军军官的学堂。经历百余年风雨沧桑的威海水师学堂,曾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兴衰。  相似文献   

8.
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从海外回到上海后,就开始了紧张的组建南京临时政府的工作.26日晚,孙中山在哈同花园召集同盟会骨干开会.会上讨论了中华民国国旗的制定,这已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 国旗是国家的象征.清王朝的国旗是龙旗,黄底色,它是帝王的标志、皇权的象征. 辛亥革命期间,各地革命军所用旗帜不尽相同.湖北、湖南、江西等省用十八星旗,江苏、浙江、安徽用五色旗,广东、广西、福建、云南等省则用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还有使用井字旗、金瓜斧钺旗、黄星旗、众星向日旗,甚至有用白旗的.最早使用五色旗的,是沪军都督府,系由宋教仁、陈其美等人创制.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1983,(5)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为五星红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国旗的形状颜色两面相同,旗上五星两面相对,下以旗杆在右为说明标准。(1)旗面为红色,长方形,其  相似文献   

10.
晚清政府在洋务运动时期已建立海军,1911年10月武昌起义后,海军起义反清,配合岸上的陆军起义,为革命的成功补益良多。张怿伯所著《辛亥海军举义记》,记载了海军起义的过程。作者当时为北洋海军海琛号巡洋舰的正电官(电台台长),因受革命思潮的影响,策动舰队官兵起义,担任了号召、策划、联络的角色,是整个起义的灵魂人物。本书写于1940年,封面为牛  相似文献   

11.
浦东电子出版社受处罚由于浦东电子出版社(法定代表人:胡亮)于2003年1月用电子出版物书号出版连续型电子出版物《电脑迷》只读光盘及纸介质杂志2003年第1期;未严格审查把关,出版的该光盘中工具软件的图标里,青天白日旗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并列,将台湾地区作为一个国家来表示。以上行为违反了《电子出版物管理规定》第六条、第二十六条的有关规定。浦东电子出版社在认识到其行为违法后,及时采取了纠正措施,减轻了违法行为的危害程度。根据《电子出版物管理规定》第七十五条及第八十条、《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新闻出版总署于2003年…  相似文献   

12.
《兰台内外》2013,(2):15-16
几年前,一家英国报纸刊登了海军老兵巴迪·哈德的一篇回忆文章。文章讲述了一个发生在1941年圣诞之夜的惊险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中国海军少将陈策。多年后,这位被英国政府授予"大英帝国爵士"称号的"独脚将军"率英军突围的传奇经历,依然被人津津乐道。宁死不当俘虏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拉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8日,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一本新出版的诗集感动了我,这部诗集名为《国旗颂》,是我国出版的一部赞美国旗的书。诗集中女诗人纪向寰的二百首赞美国旗的诗歌.让人感到热血沸腾,热泪滚滚,埋藏在胸中的爱国热情被华美的诗篇所唤醒。  相似文献   

14.
1937年10月29日清晨,在"八百孤军"据守的四行仓库屋顶上,一面巨幅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高高飘扬.在四周遍插太阳旗的世界中,这面国旗显得格外醒目.它昭示了孤军将士奋战到底、誓死不退的决心,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敌、永不屈从的英雄气概.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以为,这面令不少人感奋涕零的国旗为杨惠敏所献.经国内外报章杂志反复宣传,又有环行美欧演讲,及宋美龄、孔祥熙、汪精卫、王正廷、罗斯福、希特勒、甘地等多国政要召见之经历,杨惠敏瞬时成了尽人皆知的显赫人物.  相似文献   

15.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传统外交格局发生了重要变化,西方国家在清政府对外关系中的地位日益显著,传统的朝贡管理机构礼部和理藩院已经不能适应这一新形势。清政府对两次鸦片战争时期的外交体制作出了一定程度的调整,创设了专门针对西方国家外交的五口通商大臣体制。由皇帝任命并被派驻广州的五口通商大臣办理对西方国家的外交和通商事务。  相似文献   

16.
<正>清朝闭关锁国后,外国列强以武力打开清政府大门,为了改变被侵略的现状,清政府内的洋务派提出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增强国内实力,应对列强侵略现状。为了有效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江南制造局翻译工作为增强学习提供了重要途径。翻译馆的成立是应对近代工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更促  相似文献   

17.
白木  周洁 《图书馆杂志》2001,20(9):51-53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国门被打开,清政府自1866年(清同治五年)起,陆续派员去西方列强诸国游历考察,出访驻使。在使外过程中,他们深为西方的近代文明所震撼,开始有意识地向国内介绍与传播西方近代文明。其中关于图书馆文明的介绍与传播,则对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初次目睹西方图书馆的张德彝1862年(清同治元年),总署设立的近代中国第一所外语学校——京师同文馆成立。当年的6月11日,招收到10名的旗籍少年,15岁的张德彝(1847-1918)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8.
段美欣 《历史档案》2023,(1):99-106
米艇是清代广东沿海一带的民间运输船只,乾嘉时期被引入水师,成为粤省主要外海战船,是清代水师“由民转军”模式的典型代表。乾隆末年,东南海盗泛滥,米艇率先引入广东水师,从地方临时私募民船过渡为水师正式战船。嘉庆初年,米艇从粤省推广到全国,并从编制外的替补战船升级为经制战船,但作为其经制战船身份标志的经费全额报销一直未能兑现。米艇能否实现全额报销与清廷财政经费以及海上盗患程度存在密切关系。川楚教乱平定后,国家财政稍为宽松,沿海盗患加剧,清廷遂加大海防投入,米艇终获得全额报销。米艇“由民转军”过程折射出新式战船进入体制的曲折,反映出鸦片战争前中国海上力量虽非完全停滞,却与“由军转民”的世界海军发展潮流相背离。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世界各种军事力量中,海军是最能代表军队现代化水平的军种之一。今年我海军两支舰艇编队出访,既向世界展示了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和中国海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风采。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开阔视野看世界的窗口。本文作者  相似文献   

20.
马金柱 《历史档案》2020,(1):97-103
清政府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在珲春设置八旗驻防,该地由此形成了一个以旗人为主体的军事管制型社会。珲春原不准民人居住,至乾隆时期清政府开始将珲春有限地开放。民人进入该地后,与旗人在日常经济活动中结成雇佣关系与买卖关系,相互依赖、补充。在经济互惠基础之上,双方开始产生更深层次的情感认同,在日常社交活动中建立了跨旗民的社交网络。值得注意的是,珲春旗人的文化面貌并未因此产生明显流变,他们在长时间里较好地保持了以"国语骑射"为代表的"满洲旧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