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我们常听人说:“有比较才有鉴别。”人们认识事物都是由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由对事物表象的感知深入到对事物有别于其它事物的本质的认识,遵  相似文献   

2.
正比较法指按照事物对立统一规律和人的认识规律,将复杂多样的物理现象和本质,进行分析鉴别和综合比较的教学方法.也就是找出事物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思维方法,通过事物间相同特征或相异特征的比较,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区别.人们认识事物往往从区别事物的本质特征开始.要区别就要有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物理学中有许多物理思维和物理规律具有可比性,运用比较法可帮助学生接受新概念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尤其在复习课上运用比较法,能使各个知识点之  相似文献   

3.
肖德梅 《语文天地》2013,(17):17-18
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比较,人们能够更清楚地认识事物,能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把握事物的本质。在现代文教学中多比较、多归纳,是指导学生最有效的阅读方法之一,它不但能使学生对  相似文献   

4.
生物比较法教学,是指按照事物对立统一规律和人的认识规律,将复杂多样的生命现象和本质,进行分析鉴别和综合比较的教学方法。比较法是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也是小学科学“生命世界”单元教学的重要方法,是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薛景芝 《辽宁教育》2005,(7):125-125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活动,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所谓地理思维,就是人们根据思维的共同规律考察地理事物或现象,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揭示地理事物的内部联系,达到对地理事物的规律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一、求同思维(求同比较) 求同思维是确定事物中相同点或相似点的思维方式,是一种聚合思维,它是把各种信息或条件朝着一个方向集中。从而探求其中的规律。求同思维就如同万流归海一般,从众多信息中探求规律性的认识。求同比较阅读以求同比较思维为基础。通过求同思维找出两篇悬殊迥异的文章的相同、相似之点,探索这类文章的共性,发掘文章相同的理由,以便认识规律,掌握“定法”的比较阅读方式。  相似文献   

7.
(一) 凡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广播电视教育也不例外。规律是事物运动的本质的反映,也可以说规律是人们对事物运动的本质的概括。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如果只知其表,或者把表象当作本质,就不能正确认识事物的规律,也就不能把握,驾驭事物,对事物运动过程也就容易在认识上和工作上产生差错。 我国远距离广播电视教育经过十年广泛的实践,人们认识的不断积累,有可能也应该对它的规律进行探讨,以便正确地认识它,更好地完善和发展它。 (二) 研究远距离教育规律,首先要对远距离教育明确内涵。远距离教育是对近距离教育而言  相似文献   

8.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规律的概括的、间接的反应。比较思维则是以分析综合为前提,通过比较,以确定事物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由肤浅到深入,由空洞到具体,由孤立到相互联系,从而形成对事物完整的、本质的认识。生物学知识内容丰富,知识间联系紧密。  相似文献   

9.
生物比较法教学,是指按照事物对立统一规律和人的认识规律,将复杂多样的生命现象和本质,进行分析鉴别和综合比较的教学方法。它是生物教学的重要方法,是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思维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人脑对事物本质和事物规律的反映,它是认识过程的高级形式。人们通过思维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运用思维来预见和推知事物的发展进程以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1.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事物发展总趋势和具体道路的规律,是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必经之路.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完善需要我们在改革开放和四个现代化建设中更好的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然而我们过去对否定Z否定规律还研究得不够深入。为此有七。要对否定之否定规律及其有关问③进行深入、广泛的探讨。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本质是什么,这个问题还没有彻底稿透彻。在大学哲学教科书中对否定之否定规律是世界的普遍规律只是通过举例证明.而没有用理论来加以论证。有些人根据许多事物发展过程中连续的三个阶段不是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第二…  相似文献   

12.
生物比较法教学,是指按照事物对立统一规律和人的认识规律,将复杂多样的生命现象和本质,进行分析鉴别和综合比较的教学方法.比较法是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也是生物教学的重要方法,是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张玉霞 《考试周刊》2011,(50):190-190
生物比较法教学,是指按照事物对立统一规律和人的认识规律,将复杂多样的生命现象和本质.进行分析鉴别和综合比较的教学方法。比较法是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也是生物教学的重要方法,是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从实践到认识,即在实践基础上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人们通过感官获得的关于事物的现象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它具有直接性、形象性的特点.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获得的关于事物的本质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从认识论出发,我们不难分析学生感到物理难学的原因有为:对物理知识的掌握往往是片面的、表层的、非本质的,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  相似文献   

15.
四假象说是培根哲学中最著名的部分之一。在四假象说中,培根分析了阻碍人们正确认识的四种假象或者说是偏见,提出要将感觉与理性结合起来解决偏见与正确认识之间的矛盾问题。具体说就是运用他的经验归纳法。偏见属于我们现在所谈的主体认识结构问题,培根看到了偏见对人们观察认识事物的消极作用,成为西方哲学史上系统、深刻地探讨和解释主体认识结构问题的第一人。培根对主体性问题的探讨具有局限性,是否定性的,没能看到主体认识结构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考试大纲对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的“深刻”作了界定,即“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依笔者浅见,关于“深刻”的具体内涵分别指向认识对象本身、认识对象与其他对象的关系、认识对象的发展走向。“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就是要求我们拨开假象的迷雾,穿透表象的藩篱,用思想之手挖掘潜藏在纷乱现象背后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点。“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则要求我们研究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真理定义“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不严密,真理应定义为“真理属于认识论范畴,是主体在实践过程中对客体的本质或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客观性与事物的客观性含义不同,前者指真理性认识与客体的本质或规律相符合,后者指事物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  相似文献   

18.
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想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较,是人们分析、认识和鉴别事物的重要方法。在社会实践和科学实验中,人们总是通过对相似或不同事物的互相比较才获得正确认识的。所谓有比较才有鉴别正体现了这种意义。语文新课标把思维品质作为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在自然界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规律的事物或现象,它们可以成为我们从数学的角度探索事物的本质联系和发展趋势的丰富素材和良好的教学资源。苏教版数学教材从四年级开始设置《找规律》的教学单元,有计划地选择了一些学生生活和数学学习中经常会接触到的事物和现象,引导学生探索其中蕴涵的规律,利用规律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并在其中切身感受和领悟规律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比较鉴别能力属逻辑思维方式,通俗地讲,比较鉴别能力是比较事物的共同点和它们的差异.学生认识物理现象是从感知开始的,要区别各物理现象的本质特征,找出各个物理现象和形式的差异,就需要比较鉴别.比较和鉴别的方法是中学物理中经常应用的一种科学思维方法,在解答物理习题时广泛运用,通常是进行事物特征的比较,即比较其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异同,比较题目阐述物理过程在不同阶段的异同.通过这些比较,进而确定正确的解题思路.有些物理习题,貌似不同,即物理条件不同,而其物理规律却是相同的.解题中,要运用有关的物理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寻找相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