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的发展同诗之生成和诗之衍变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诗之生成决定了诗的盛衰,同时诗之衍变以流动的方式作用于诗.中国诗的发展轨迹呈陨落状,文章试从诗之生成、诗之衍变等方面来探究诗陨落之根源.  相似文献   

2.
清人薛雪在他的《一瓢诗话》中畜产说:“畅快人诗必潇洒,敦厚人诗必庄重,倜傥人诗必飘逸,疏爽人诗必流丽,寒涩人诗必苦瘠,丰腴人诗必华赡,抑郁人诗必凄怨,磊落人诗必悲壮,豪迈人诗必不羁,清修人诗必峻洁,谨敇人诗必严整,猥鄙人诗必委靡。”这就叫做文如其人。  相似文献   

3.
2009年高考诗歌鉴赏可谓百花齐放,精彩纷呈。试题涉及节令诗、咏史诗、咏物诗、怀人诗、田园诗、羁旅诗、边塞诗、贬谪诗、登高诗、唱和诗、哲理诗,可谓“今年花胜去年红,无边光景一时新”。其中,登高诗、唱和诗、哲理诗是高考百花园中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改诗是诗人提高诗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毛泽东的诗词同样经历了反复修改的过程.诗要用形象思维,改诗应重视加强字词的形象性,以形象的语词表达诗的意境,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诗是绘画性、抒情性和音乐性的综合体.诗的绘画性即诗的语言的形象性,诗的抒情性即诗的语言的感情色彩,诗的音乐性即诗的语言的抑扬顿挫.诗的音乐性主要表现在格律化上.毛泽东的改诗充分体现了诗歌写作的特点,说明诗歌修辞应重视语象的可视性、语意的抒情性和语音的音乐性.学习毛泽东的改诗,不仅可以提高诗的写作水平,而且可以提高运用语言的修辞水平.  相似文献   

5.
诗歌中只有哲理诗而无哲学诗的说法,事实上,哲学诗是哲理诗的精华,有必要将哲学诗从哲理诗中独立出来,将诗歌引向对最高价值的追求。表达普通的生活道理而又抽象化、带有思辨性的诗即是哲理诗;而建立在彻底的哲学基础上、具有明确形而上精神价值取向的诗歌则为哲学诗。哲学诗的精神是形而上的,哲理诗的精神则是形而下的。哲理诗的意义是局部的、有限的;哲学诗的意义是整体的、无限的。中国古代哲理诗发达,但哲学诗极为不发达。哲学诗直到近现代才得以根本改观。中国现代哲学诗的创作远未达到成熟的境界,还没有找到一种终极精神形态。必须重视哲学诗的创作。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的诗教思想是一种艺术,是陶行知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陶行知的诗是真之诗,善之诗,美之诗,爱之诗。陶行知诗教思想就是寓教于诗,用诗阐发教育之美,用诗来教育、引导人们过真善美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诗之海     
小时候,听着它,我手舞足蹈;七八岁,听着它,我摇头晃脑;现在,听着它,我享乐其中。它,短暂而又深长,朴素而又华丽,悠长而又上口。它,就是诗。诗,是自然美的代名词,海上明月是诗,大漠孤烟是诗,春夏秋冬是诗……诗,是艺术美的代名词,旋律是诗,色彩是诗,线条是诗……诗,是人生美的代名词,青春是诗,理想是  相似文献   

8.
"以诗解诗"的教学方法开辟了诗歌教学的新路径,提高了诗歌教学效率,能更好地把握诗的意境。结合《天净沙·秋思》一诗的教学,探求"以诗解诗"的三重境界,以期为"以诗解诗"教学方法作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9.
隐逸诗是我国古代描写有关隐逸文化内容的一种诗体,是从诗歌主题学角度划分出来的。按照诗作具体内容的不同,隐逸诗又可以分为田园隐逸诗、山水隐逸诗、游仙隐逸诗、佛理隐逸诗、吏隐诗等类型。本文从文学理论角度出发,结合每一类型的代表诗人及其诗作,分别总结出其美学风格特征,如田园隐逸诗之平淡、自然,山水隐逸诗之清新、秀丽,游仙隐逸诗之奇幻、绝俗,佛理隐逸诗之悠远、高妙,吏隐诗之疏放、闲雅。  相似文献   

10.
儿童诗社好     
诗的摇篮,诗的果园,诗的天地,诗的王国;在我们心中,播下诗的种子;在我们心中,唱出诗的欢乐。儿童诗社好@王唯华$上海法华镇路三小  相似文献   

11.
从狭义角度来说,悼亡诗不仅指悼妻诗还包含悼夫诗。创作主体性别的不同决定了悼夫诗与悼妻诗在某些方面具有差异。《十年生死两茫茫——古代悼亡诗百首译析》一书中有近百篇具有代表性的悼亡诗,可以一窥悼妻诗与悼夫诗侧重点与揭示对象的不同。一方面,悼妻诗侧重表现诗人自我即悼亡主体的苦痛,悼夫诗则以丈夫为中心,侧重悼亡客体。另一方面,悼妻诗重在揭示妻子的贤良淑德,悼夫诗则是对丈夫一生中光辉处加以弘扬赞美。由这两个方面可体现出男性创作悼亡诗与女性创作悼亡诗间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2.
王珂 《红领巾》2004,(1):65-70
电子网络传播是人类诗歌由口头传播到纸质书面传播后的第二次大飞跃,传播方式的改变带来诗的文体特征及美学特征的改变,使诗的视觉形式、诗的游戏功能、诗的视觉思维都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网络诗与纸质诗在诗的形态、功能、写作方式、传播方式、接受方式及创作的思维方式上都有较大差异.网络诗呈现出诗是可以“制作“的、诗的传播及接受方式是互动的、读者是“能动的参与制造者“等特点.目前内地的网络诗还停留在与文本诗没有太多区别的低级阶段,只是基本实现了网络诗的发行功能,其创作功能受到忽视,即只是通过网络来“传播“诗,没有借助网络的优势来“呈现文学创造的新经验“,来“制作“诗,几乎没有名诗人进行超文本的写作实验.此外,网络诗还出现了一定的自由化倾向,色情诗在网络诗中也占有一定比重.因此,有必要“净化“网络诗,提倡诗歌精品上网,同时还要加强网络诗的研究力量.  相似文献   

13.
周流溪译诗语言精练、流畅、音乐性强。他对译诗有许多经验总结。周流溪认为,译诗是一种“再创造”,译诗须态度严肃认真,译诗须与研究相结合,译诗须善于把握标准。周流溪的译诗理论与实践对翻译工作者,尤其是对译诗者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谜语诗也称避题诗,即有意避开诗题。诗句为谜面,诗题为谜底;诗中有谜,谜在诗中,亦诗亦谜,别具一格。 古往今来有不少以"爆竹"为谜底的谜语诗,读来别有趣味。现  相似文献   

15.
《全唐诗》卷三三四令狐楚诗一卷,诗五十九首,残句四,卷四七三李逢吉收诗八首,但这为数不多的诗中有重出诗,有伪诗,有误收诗,也有诗题舛误使人难以猜详的,今加考述,且为系年,以期有助于《全唐诗》之重新整理。  相似文献   

16.
"诗"字的后起并不代表"诗"这种文体的后起。在"诗"字出现之前,已存在"诗"。由"诗"之文体到"诗"字的出现并用以指称"诗"之文体,经历颇长的时间。对"诗"的把握应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诗"字出现之前"诗"文体的存在状况,且称为"诗Ⅰ";二是"诗"字出现之后并用以指称"诗"之文体的状况,为"诗Ⅱ"。"诗言志"说的提出虽然当以"诗"字出现为前提,但"诗言志"之观念显然早于"诗"字出现。"诗Ⅰ"阶段的"诗"大都伴随祭祀仪式,是一定祭仪的产物,其中的"志"主要呈现公共的、群体性的特质。当然,早期的"诗"确实存在个体性、私人化情感,不过这种个体性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为群体的性质。随着"诗"字的出现,不仅促使"诗Ⅱ"阶段的到来,也使"诗言志"的内涵发生新的变化。"诗"字的出现是与《诗经》联系在一起的,"诗Ⅱ"阶段的"诗言志"主要体现为献诗陈志、赋诗言志、教诗明志、作诗言志,它们与《诗经》紧密相关。当然,"诗言志"还存在其他一些说法。整体言之,"诗言志"的内涵是不断发展、演变的,不同时期的"诗"有着不同的"志"。  相似文献   

17.
诗是什么? 诗是一杯香茗,诗是一坛尘封的老酒,诗是一曲旷野的天籁之音,诗是诗人栖居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8.
<正>汪泛舟著《敦煌诗解读》于2015年3月由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出版。《敦煌诗解读》为"敦煌诗"解读选本,分上下两卷。全书解读介绍敦煌诗274首,包括杂咏与修禅诗、高(名)僧诗、佛经与道家诗、寓托与别体诗、敦煌古迹与巡礼诗、张氏归义军时期诗、流传敦煌节气诗、流传敦煌编年诗等。本书作者力求以通俗化的现代语言来表达和解释敦煌诗篇的内在意义,并兼顾学术性与可读性,因此既是一部展现敦  相似文献   

19.
《诗经?小雅?鹿鸣》是一首宴饮诗,对于其主题的争论主要存在有美诗和刺诗两种观点,大多数学者认为刺诗之说不可取。从诗的内容、创作角度、以及创作形式3个方面入手,证明了此诗应为美诗,并得出《鹿》诗是西周中后期宣王时作品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正>"诗眼",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词或句子;也指一首诗的眼目,即全诗主旨所在。"诗眼"大致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或词,这是局部的诗眼,称为句中眼;另一种是指一首诗的眼目,表现为一首诗思想的凝聚点,揭示全诗主旨,有统摄全篇的作用,这是全诗的诗眼,称为诗中眼。一、句中眼语文教育家陆精康先生认为,"诗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