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访活动是新闻活动全过程的第一阶段,是有新闻价值的客观事实通过记者的感官和意识加工转化为记者的主观认识的过程。采访也是记者与被采访对象进行信息交流与分享的动态过程,从传播学角度讲,记者与采访对象交流与分享的是信息符号,除声音、语言外,还包括手势、姿势、表情等非语言符号的运用。美国现代心理学家通过大量试验得出这样一个结果:“在信息的全部表达中,说话占7%,态度占38%,而表情动作占55%。”此结果反映的是人际交流中最初接触的规律,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最初接触时,信息的传播有90%以上是靠非语言方式实现的。“非语言的符号不…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七分采三分写”,采访是新闻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在采访中,语言的作用已广为人知,引起了普遍重视,但人们对非语言因素却不甚了解。这方面的研究也尚不成熟。非语言符号主要指除了语言文字之外,各种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负载信息的标致或记号。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交谈中传达的信息,肢体语言的影响占55%,语音语调占38%,而交谈内容只占7%。即信息的传播有90%以上是靠非语言方式实现的。非语言符号在表情达意、言志传神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样的谈话内容,  相似文献   

3.
美国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得出这样一 个结论:在信息的全部表达中,说话占7%,态度占38%,而表情占55%,这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传播有90%以上是靠非语言符号方式实现的。 所谓非语言符号,是指信息传播不以有声语言和书面语言为载体,而能够直接打动人的感觉器官的各类符号。诸如各种颜色、人际间距离、人  相似文献   

4.
采访是新闻传播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是记者与被采访对象进行信息交流与分享的动态过程。从传播学角度讲,记者与采访对象交流与分享的是信息符号,声音、语言、文字、图画、手势、姿态、表情等都属于符号。美国现代心理学家通过大量试验得出这样一个结果, “在信息的全部表达中,说话占7%,态度占38%,  相似文献   

5.
浅谈新闻采访中非语言符号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攀 《军事记者》2004,(5):13-14
采访活动是新闻活动全过程的第一阶段,是有新闻价值的客观事实通过记的感官和意识加工转化为记的主观认识的过程。采访也是记与被采访对象进行信息交流与分享的动态过程,从传播学角度讲.记与采访对象交流与分享的信息符号.除声音、语言外,还包括手势、姿势、表情等非语言符号的运用。  相似文献   

6.
新闻采访是记者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新闻信息的过程。信息可以通过语言表达,也可以通过非语言传递。采访中通过记者仔细观察、正确解读并利用非语言信息与采访对象进行有效沟通,会大大提高采访效率,并能够顺利获得采访结果。  相似文献   

7.
叶志展 《今传媒》2012,(10):116-117
新闻界有这种说法:"七分采,三分写",说的就是"采"的重要性。在新闻采访现场,记者与采访对象是通过口语(有声语言符号)、形体语言(非语言符号)来实现信息传通,故把口语与形体语言归纳称之为"形声符号"。记者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有利于运用口语、形体语言去挖掘真正有价值的新闻点,生动再现新闻现场,且它们之间总是相辅相成、相为互补,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8.
人类传播符号可分语言的和非语言的,非语言符号是指超越自然语言的范围,通过人的感觉而感知的符号系统。电视的主要特性就是能通过非语言符号来实现传播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吕鸿 《记者摇篮》2009,(7):105-105
从事电视节目编导工作多年,深知前期采访对整个节目至关重要。在采访过程中,如何切中被访者的心脉,使其消除隔离感,敞开心扉;如何恰当地运用专业性语言和非语言符号,成为采访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罗花 《声屏世界》2013,(8):49-49
一、表情作用。表情作用是体态语通过传递情感信息,使言语在采访中更加具体形象、准确明了。这种作用主要通过眼神、手势等表现出来,记者在与采访对象的交流中运用这些非语言符号,可以比较含蓄地表达情感,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使采访进行得更加顺利。如认真倾听的姿势、关注的眼神、善意的微笑等,传达给对方的是肯定的信息,对方得到这种反馈,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的新闻传播活动中,一般都非常重视对新闻人物语言信息的传播,以至于记者们在采访时总是给人一种边提问边埋头记录被采访对象谈话的印象。而对于人物非语言信息的体态语言信息,则往往不注意捕捉。这样造成的后果是,见物不见人,见事不见人,使新闻报道显得呆板、干瘪,不传神。所谓体态语言信息,指的是人们通过动作、表情、外表、服饰等,间接传递出的信息。行为科学家曾指出,“人们的所作所为比他们的所说所讲更为重要”。南振中同志在《眼睛在采访中的作用》一文中写道:“眼睛,是人身上灵敏的器官,它像一架精密的自动摄像机,随  相似文献   

12.
新闻采访中非语言要素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采访是记通过访问、观察等方式采集新闻材料的活动,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和关键。七分采访,三分写作,可见采访的重要性。在采访中,同样包含两个方面,即获取采访对象的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前固然是新闻采访的主要目标,然而在成功的采访中,非言语信息采访同样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非语言符号在电视传播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电视的主要特征就是能通过非语言符号来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鞍山电视台《记者说事》栏目是一档十分钟的新闻类专题节目,容量大,挖掘深,故事性强,记者需要做大量的采访工作,因此在采访中非语言符号的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注意并运用了多种非语言符号,才能进一步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深化新闻报道的主题思想,展现独特的个性和魅力。  相似文献   

14.
陈润 《大观周刊》2013,(4):99-99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麦洛宾对人际传播中信息表达的情况作出研究后,得出结论:人际交谈时,传递一项信息的总效果=言语×7%+声音×38%+面部表情×55%。其中的言语属于语言符号,而声音和面部表情都属于非语言符号。由此可见,非语言符号在人际交往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新闻采访中,记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神经,运用"观察、倾听、触摸"的手法进行采访。所谓观察,就是到采访现场进行详细的观察,观察现场、观察人物、观察情态。电视记者除了要直观地通过肉眼观察,还必须借助摄像机,将看到的一切拍录下来,用图像符号和语音符号,将新闻现场变成画面语言传播给受众。所谓倾听,是指专门听采访现场非采访对象的各种议论及  相似文献   

16.
王楠 《声屏世界》2014,(2):23-25
在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中,非语言符号传播是出现频率不亚于语言符号却往往被业内人士忽视的一种传播行为。非语言符号和语言符号的有机融合能够起到相辅相成的传播效果,发挥辅助语言表达,强调语言信息,把握采访节奏以及展示媒体风采等功能。非语言符号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类是语言符号的伴生符,第二类是体态语言,第三类是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符号。①本文尝试从造型语言、身体语言和环境语言几方面去探讨出镜记者非语言符号的传播技巧。  相似文献   

17.
研究采访心理.重要的课题之一就是记者与采访对象的语言交流,而笔者认为,在采访过程中同样也不能忽略与采访对象的非语言交流,非语言交流与语言交流处于同等重要地位,记者应该善于运用非语言交流与采访对象进行沟通。与采访对象的非语言交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提问是新闻采访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记提问、采访对象回答是采访活动的主体。记问得好,采访对象答得妙是采访成功的基础。因此已有许多章就提问的形式、方法、技巧等做了详细深入的探讨,而对提问的非语言因素涉及较少,要想好的问题带来好的采访结果,除了要注意提问的语言因素,还要注意非语言因素,如提问的表情、语气,甚至伴随的动作等。  相似文献   

19.
所谓副语言,是指在突发事件现场报道中,伴随着人物出镜讲话的手势、神态、表情、语调乃至空间环境、氛围等。非语言符号都是具有潜信息的,能通过观众的联想而产生信息。人类学家博威斯特发现:人在对面交流中,语言所传递的信息量在总信息量中所占的份额还不到35%,  相似文献   

20.
记者采访主要是通过提问、同采访对象交谈等言语交际形式实现的。正如美国记者杰克·海敦所说:“大约有百分之九十的新闻是部分或全部以访问——也就是向别人提问题——为基础写成的。”由此可以看出,语言是采访活动的重要载体。我们把用于新闻采访活动中的语言称为采访语言。记者在采访实践中,在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