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华 《新闻传播》2006,(4):64-64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通过大量试验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信息的全部表达中。说话占7%。态度占38%。而表情动作占55%。”此结果反映的是人际交流中最初接触的规律,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最初接触时,信息的传播有90%以上是靠非语言方式实现的。因此,研究新闻采访中非语言符号的运用,通过这些非语言符号掌握被采访对象的心理。对于提高采访质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浅谈新闻采访中非语言符号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攀 《军事记者》2004,(5):13-14
采访活动是新闻活动全过程的第一阶段,是有新闻价值的客观事实通过记的感官和意识加工转化为记的主观认识的过程。采访也是记与被采访对象进行信息交流与分享的动态过程,从传播学角度讲.记与采访对象交流与分享的信息符号.除声音、语言外,还包括手势、姿势、表情等非语言符号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采访是新闻传播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是记者与被采访对象进行信息交流与分享的动态过程。从传播学角度讲,记者与采访对象交流与分享的是信息符号,声音、语言、文字、图画、手势、姿态、表情等都属于符号。美国现代心理学家通过大量试验得出这样一个结果, “在信息的全部表达中,说话占7%,态度占38%,  相似文献   

4.
罗花 《声屏世界》2013,(8):49-49
一、表情作用。表情作用是体态语通过传递情感信息,使言语在采访中更加具体形象、准确明了。这种作用主要通过眼神、手势等表现出来,记者在与采访对象的交流中运用这些非语言符号,可以比较含蓄地表达情感,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使采访进行得更加顺利。如认真倾听的姿势、关注的眼神、善意的微笑等,传达给对方的是肯定的信息,对方得到这种反馈,  相似文献   

5.
新闻采访是记者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新闻信息的过程。信息可以通过语言表达,也可以通过非语言传递。采访中通过记者仔细观察、正确解读并利用非语言信息与采访对象进行有效沟通,会大大提高采访效率,并能够顺利获得采访结果。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的新闻传播活动中,一般都非常重视对新闻人物语言信息的传播,以至于记者们在采访时总是给人一种边提问边埋头记录被采访对象谈话的印象。而对于人物非语言信息的体态语言信息,则往往不注意捕捉。这样造成的后果是,见物不见人,见事不见人,使新闻报道显得呆板、干瘪,不传神。所谓体态语言信息,指的是人们通过动作、表情、外表、服饰等,间接传递出的信息。行为科学家曾指出,“人们的所作所为比他们的所说所讲更为重要”。南振中同志在《眼睛在采访中的作用》一文中写道:“眼睛,是人身上灵敏的器官,它像一架精密的自动摄像机,随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七分采三分写”,采访是新闻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在采访中,语言的作用已广为人知,引起了普遍重视,但人们对非语言因素却不甚了解。这方面的研究也尚不成熟。非语言符号主要指除了语言文字之外,各种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负载信息的标致或记号。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交谈中传达的信息,肢体语言的影响占55%,语音语调占38%,而交谈内容只占7%。即信息的传播有90%以上是靠非语言方式实现的。非语言符号在表情达意、言志传神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样的谈话内容,  相似文献   

8.
新闻记者离不开采访活动,社会活动是记者采访的基本方式。新闻素材的来源主要是通过记者采访得到的,那么如何从采访对象那里获得真实客观的事实呢?笔者认为,语言对白、观点交流、思想碰撞和心灵沟通是新闻采访需要把握的四个层次。  相似文献   

9.
采访,是记者,通讯员为传播新闻而进行的搜集新闻事实、撷取信息材料的活动,是采访主体(记者、通讯员)与采访客体(采访对象,一般是人)的一种双向交流,其交流媒介主要是语言符号。然而,人的一切活动毕竟又是异常复杂的,很多活动又都属于有着丰富的心理情感活动。采访中的人际交流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交流,而且还存在着非语言交流。比如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可看成“信号”,一到达对方脑海,便形成交流。古人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正是非语言交流的贴切入微的写照。  相似文献   

10.
如何让"非合作型"采访对象开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冰 《青年记者》2006,(14):41-42
近年来,新闻采访遭到拒绝的事件屡屡发生,记者被打被骂的暴力纠纷也时常见诸报端。当然,在记者被拒事件中,新闻记者采访遭拒更多的是以非暴力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可以说,这种新闻采访遭受软拒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更为普遍,对新闻活动的影响更大。“非合作型”采访对象的心理分析新闻采访学把采访对象分为“合作型”和“非合作型”两种类型,“非合作型”的采访对象,即在特定的情境下,对记者采访明确持不欢迎、不合作态度的人。面对记者的采访,为什么有的采访对象积极协作,有的采访对象则消极对抗呢?采访对象这些形形色色的心理有无规律可寻,受…  相似文献   

11.
研究采访心理.重要的课题之一就是记者与采访对象的语言交流,而笔者认为,在采访过程中同样也不能忽略与采访对象的非语言交流,非语言交流与语言交流处于同等重要地位,记者应该善于运用非语言交流与采访对象进行沟通。与采访对象的非语言交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叶志展 《今传媒》2012,(10):116-117
新闻界有这种说法:"七分采,三分写",说的就是"采"的重要性。在新闻采访现场,记者与采访对象是通过口语(有声语言符号)、形体语言(非语言符号)来实现信息传通,故把口语与形体语言归纳称之为"形声符号"。记者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有利于运用口语、形体语言去挖掘真正有价值的新闻点,生动再现新闻现场,且它们之间总是相辅相成、相为互补,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3.
在新闻采访中,记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神经,运用"观察、倾听、触摸"的手法进行采访。所谓观察,就是到采访现场进行详细的观察,观察现场、观察人物、观察情态。电视记者除了要直观地通过肉眼观察,还必须借助摄像机,将看到的一切拍录下来,用图像符号和语音符号,将新闻现场变成画面语言传播给受众。所谓倾听,是指专门听采访现场非采访对象的各种议论及  相似文献   

14.
心理沟通技巧在采访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采访过程,就是记者与采访对象的沟通过程。记者与采访对象沟通的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以及情感、需要、态度等心理因素的传递与交流过程。因此,怎样与  相似文献   

15.
采访是新闻工作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与被访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才能得到需要的信息。在采访的过程中,如果希望获得更多的信息,获得有效的信息,都需要新闻工作者掌握采访技巧。一、新闻采访活动的主要特征分析新闻采访的活动过程其实是记者对于客观事物的认知过程,对新闻事件的采集过程,同时也是调查、挖掘新闻事实的研究过程,这是一种社会活动过程,这个过程有着一定  相似文献   

16.
记者采访主要是通过提问、同采访对象交谈等言语交际形式实现的。正如美国记者杰克·海敦所说:“大约有百分之九十的新闻是部分或全部以访问——也就是向别人提问题——为基础写成的。”由此可以看出,语言是采访活动的重要载体。我们把用于新闻采访活动中的语言称为采访语言。记者在采访实践中,在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17.
采访是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活动,同时也是采访者与被采访者异向同构的信息交流过程。采访中,新闻工作者习惯地把视角盯在采访对象的情况和采访内容上,忽略被采访者对采访者的“采访”,常常产生采访活动的中断和内容的不清晰性,甚至导致采访的失败。 采访中,采访者是一个活生生的立体形象。心理学认为,这一活动着的立体形象常被采访对象认知为某种“符号”。这种“符号”具有丰富的内  相似文献   

18.
提问是新闻采访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记提问、采访对象回答是采访活动的主体。记问得好,采访对象答得妙是采访成功的基础。因此已有许多章就提问的形式、方法、技巧等做了详细深入的探讨,而对提问的非语言因素涉及较少,要想好的问题带来好的采访结果,除了要注意提问的语言因素,还要注意非语言因素,如提问的表情、语气,甚至伴随的动作等。  相似文献   

19.
新闻采访中非语言要素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采访是记通过访问、观察等方式采集新闻材料的活动,是新闻写作的前提和关键。七分采访,三分写作,可见采访的重要性。在采访中,同样包含两个方面,即获取采访对象的言语信息和非言语信息。前固然是新闻采访的主要目标,然而在成功的采访中,非言语信息采访同样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新闻采访是新闻记者为从事新闻报道而进行的收集新闻素材的专业工作,是一种媒体信息的采集和收集方式,同时也是记者与采访对象进行面对面心理交流的过程。影响新闻采访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情感因素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因为在新闻采访工作中,情感不仅构成了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交流的环境和氛围,而且还是双方思想、心灵碰撞的必要桥梁和润滑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