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行政问责制:由来、困惑与出路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政问责制从一面世,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它从政府自律角度,着力突出了政府管理中责任与权力一致的原则,是政府探索规范自身行为的有益尝试。行政问责制继党内民主和村民选举后,成为中国政治体制的亮点;但在实际运作中,如果不跟之以制度保证,问责制也有可能被扭曲、变形,以至沦为选择性惩罚以防止责任范围扩大、甚至掩盖更大责任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浅析行政问责制的内涵及其价值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问责制是在政治学、公共行政学以及法学等诸学科的理论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的责任追究制度。它有其内在的价值理念,即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有限政府。  相似文献   

3.
行政问责制与政治观念、法律体系、行政机制和公民社会等因素交叉重叠、互为因果,它是由多种相关制度和问责形式联合组成的制度体系。应该围绕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围绕政府管理机制创新,围绕政府决策、执行、监督的过程,建立与人事管理、绩效管理等制度相配套的行政问责制系统。  相似文献   

4.
"引咎辞职":呼唤中国走向官员"问责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上半年,我国对三起重大安全事故的处理,使“引咎辞职”和官员“问责制”成为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两个重要术语。“问责制”突出了行政管理中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一致的原则,是政府实现其行政责任的一种自律或自我控制。实施“问责制”是我国干部制度改革和行政体制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必将大大拉近市民与政府之间的距离,大大提升政府形象,加快推进塑造出一个高效政府、诚信政府和责任政府。  相似文献   

5.
建立健全地方政府责任机制,客观上要求正确处理党政关系、明晰党政边界。当前,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对政府责任机制的运转有着消极的制约作用,这是我国地方政府责任机制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要合理界分地方党委、人大与政府的决策权及监督权,完善党委领导下的行政首长负责制,强化和扩展行政问责制的内涵和形式。  相似文献   

6.
政府行政伦理要求法规化、制度化已成为一种世界趋势。不仅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在进行道德立法和建立专门的行政人员的道德责任方面都有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与此相比,中国却至今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公务员道德法典。因此,加强政府道德责任制度建设,成为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当务之急。健全问责制和引咎辞职制以及道德监督机制是政府道德责任制度化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7.
行政问责制的法理逻辑表明,人民主权是政府权力的逻辑基础,如果没有人民主权,也就不可能有政府权力,因此,政府权力必然要受人民主权的制约,政府及其官员的行为应对人民负责.而在我国行政问责制实施过程中,一些地方却出现了权高于民,权大于法,问责执行机关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等现象.生成我国行政问责制现实悖论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历史传统的原因,也有政治体系发展不健全、配套制度与改革相对落后的原因.解决此问题的关键,需要一些政府官员转变观念,树立"权为民所用"的服务意识,同时,要健全各级政府的责任体系,强化制度执行的针对性以及建立有效的责任追究控制机制等.  相似文献   

8.
“问责制”是指对政府及主要负责人的一切行政行为和后果都必须而且能够追究政治责任和道德责任的制度,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以人为本、对人民负责的理念,有利于政府的依法行政,是我国建设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监督主体和问责主体缺位、职责不清、缺乏透明性和程序性是目前我国问责制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有助于问责制度的逐步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问责制是现代政府明确责任与改善管理的一种有效制度,也是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的要旨和实质,同时也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中的制度创新环节。问责制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在现实政治生活中确实发挥了一定的效用,但在实施过程中还需完善。本文对此作了初步分析并进一步提出完善对策,从而健全政府职责体系,促进责任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10.
部分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根源在当地政府环保责任不落实。地方各级政府应当依法履行教育引导、规划指向、执法监督、市场服务、信息公开责任,而建立环保问责制则是强化政府环保责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我国行政问责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行行政问责制,既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责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在行政问责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责任意识淡薄,问责动力不足;问责主体不明,导致问责效果不明显;行政问责的法律体系不健全,无程序性、缺乏强制力作为保障;行政问责信息缺失。因此,必须完善我国的行政问责制。一是要强化责任意识,营造行政问责制的文化氛围;二是要严格职责划分,明确问责的主体;三是要健全法律法规,实现“制度问责”;四是要公开行政问责信息。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和政治改革的活跃时期,应当加快推进以政府体制改革为重点的政治体制改革,积极吸取“有限政府”的权力制约、职能收缩和规模适度的理论精髓,主动借鉴公民社会多元参与、政民关系“双向合作互动”的权力建构模式。传统行政法范式因国家行政主导下的权力扩张、职能泛化和机构膨胀,而与现代有限政府理念严重失衡。为此,通过确立公共行政主导下的行政法新范式,有助于为构建与和谐社会理念相适应的新型政府模式——“反思型政府”,扫清观念障碍和理论盲区。  相似文献   

13.
培育行政法治文化,是实现行政法治的根本,行政法治文化的形成,与政府的行政执法实践密切相关。而政府的行政执法实践,又是由每一个公务员具体实施的,政府公务员是行政法得以运转的运作者、操纵者,是行政法律职能实现的承担者。政府公务员的素质问题直接关系到我国行政法治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政府公信力的树立和行政法治文化的形成。笔者以为,崇法是公务员应有的精神信念,知法是公务员应有的岗位要求,守法是公务员应具备的道德品行,依法行权是公务员应尽的职责义务。  相似文献   

14.
市场经济的发展凸显传统政府治理模式的诸多弊端,威胁到政府执政合法性,这客观上要求政府转型。政府转型的目标是构建服务型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应着力于从以下方面入手:倡导"公民本位",重视公民需求;调适政府职能,聚焦公共服务;践行信息公开,保障透明行政;崇尚法律权威,维护法治秩序;明确政府责任,强化责任追究;倡导结果导向,提升政府绩效。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一批政府高级官员因工作不力或在重大安全事故和责任事故中负有责任而被罢官去职。在对行政首长的问责实践中,普遍存在这样一些问题:行政首长的职权配置和行使规则问题;行政首长个人承担责任的具体方式和范围问题等的法律规定不明确、不具体。这导致在实践中,对行政首长的问责出现权利与责任不相适应的问题,行政首长对什么事负责,在什么情况下对行政首长问责等。另外,目前行政首长问责主体的单一化也不利于行政首长问责的有效实施;与行政首长承担的责任相对应,惩治措施不到位。因此,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行政首长问责制,对切实推动行政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下的责任政府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地考察和思考,认为乡镇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指导属于行政指导行为。为了继续推进村民自治,必须按照宪法中的无授予即无权利原则与行政法中的依法行政原则,科学划分乡镇政府行政权与村民自治权之间的界限;规范乡镇政府的政治行为,乡镇政府应实行“积极行政”与“消极行政”相结合的行政策略;依据权责相一致原则将乡镇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指导行为纳入法治轨道。此外,还须强化和完善对乡镇行政的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17.
实践证明,高校领导干部问责制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权力监督机制,也是建立“民主、廉洁、负责任”大学的有效制度安排。但作为一项建设阶段的制度,高校领导干部问责制的现状喜忧参半,建议高校可通过建立内外互补多元化问责机制,明晰责任归属,加强追踪监督力度,形成完整的问责监督体系,浓厚问责文化氛围等措施,完善高校领导干部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