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历史表明,移植黑人“回到非洲去”这一由美国私人“慈善团体”出面进行的所谓慈善活动,就象西欧殖民强盗建立北美殖民地和非洲殖民地一样,采取了一切殖民侵略能够采取的方式,动用了一切野蛮征服能够动用的手段。以下我们择其要者,略加叙及,就不难看出炎旧殖民者在西非殖民运动中究竟充当了什么角色。 其一,打着人道主义、传播西方文明的旗号,采用欺骗性手法,以掩盖其殖民侵略的实  相似文献   

2.
后殖民女性主义认为除了父权制,压迫妇女的因素还有很多。鉴于此,该理论倡议将性别问题放在国家、种族、殖民与被殖民的各种因素中去探讨。在反抗父权制的同时,必须反抗殖民主义及帝国主义。通过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视角来解读萧伯纳的剧作《皮格马利翁》,我们可以看到:伊莉莎遭受了源自阶级差异、男权意识和父权制思想的殖民压迫,同时也遭受了源于性别差异的性别压迫。  相似文献   

3.
《黑与白》是澳大利亚混血土著女作家萨莉·摩根的代表作。作者用英语讲述了以外婆为代表的澳大利亚土著人被殖民的历史。本文从后殖民主义的角度研究澳大利亚土著人自被殖民之初到现在的历史,从失去话语权到重获话语权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福斯特的《印度之行》包含着浓厚的殖民主义意识。通过从民族困惑、人物关系和殖民道德三个方面解读了《印度之行》的殖民意识。从而体现印度人在英国人的殖民统治下思想的不自由,揭露了殖民者的非人性道德标准。  相似文献   

5.
《鲁滨逊漂流记》被认为是18世纪典型的殖民主义叙事文本,它体现了英国早期向海外扩张从事殖民实践,实现原始资本积累,确定殖民帝国地位的过程。本文从后殖民主义理论角度解读《鲁滨逊漂流记》,探究帝国文本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武汉市近代殖民建筑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靖 《职大学报》2005,(3):54-56
殖民风格建筑,在我国仍有留存,俗称“老洋楼”,它们至今还被人们赋于各种功能而使用。本文通过对武汉近代殖民建筑的探查,系统地阐述了该类特殊风格建筑的样式、结构及人文背景,从而凸现出它们的文化脉络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东北不仅进行土地和政治、军事的侵略,还伴随着文化的侵略,而且后果更为严重. 他们在东北沦陷时期大力进行殖民宣传,严格把控电影、报纸、图书等宣传媒介. 本文主要阐述了东北沦陷时期日本的殖民宣传,并对其特点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8.
尼日利亚著名作家钦努阿.阿契比的长篇小说《草原蚁丘》被《今日美国》描述为"将为世人铭记。这幅社会变迁的图景挟裹着预言般的力量,击打我们的心灵。"运用后殖民主义的自我殖民理论,分析了西方文化殖民对西非的影响。东西两种文化间的从属/支配关系内化为受殖者的自我意识,他们物化穷人,自我憎恨,自我否定,进而在此意识形态作用之下进...  相似文献   

9.
在后殖民语境下,针对长期以来外语教育中母语文化缺失这一问题,我们提出在翻译专业教学的各个层面进行汉语言文化知识的渗透,扎根于本土、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化的深入认知兴趣和解读能力,使学生在了解对方文化、尊重并宽容对方文化的同时,也深入了解自己的文化,培养有文化意识的译员,能够在翻译中彰显自己的文化,提高毕业生的民族文化对外传播能力,避免翻译中出现自我殖民的倾向。  相似文献   

10.
在1763~1867年的百年中,英国殖民者时而“同化”或“安抚”、时而分化或合并的摇摆政策未能从根本上消除英裔、法裔居民之间的民族矛盾,反而鲜明了定居于魁北克的新法兰西人形成的民族特性,增强了他们与英裔居民的隔阂、冲突,甚至转变为愈演愈烈的分离活动。因此,魁北克问题深刻的历史根源就在于英国的殖民统治,“法裔加拿大人”这个群体的历史就是迁移与扎根、被殖民与去殖民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文明的发展和人类对自身研究的日益深入,人们对"文化"一词的运用和阐释越来越广泛和自觉,对"文化"一词所做的界定和描述也越来越丰富和复杂,真可谓汗牛充栋,众说纷纭。通过对文化一词的"化"的梳理和归纳,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人类文化生生不息的变化及其本质。  相似文献   

12.
"课程"概念是课程论的"中心"与"基调"。反思"课程"概念界说的多样类型与定义方式,"简化范式"是其共有缺失。以"复杂范式"去理解"课程"概念的复杂性,可谓是建构课程本质观的新思路。狭义地讲,课程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的计划;广义地看,课程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性经验系统。"课程"概念的复杂建构给予新课程改革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3.
清代各省布政使有廉有贪。康雍乾时统治者曾极力扬廉惩贪,其惩贪之法为:健全法制,严格挑选,加强监察,严惩贪污。清中叶以后,贪墨之风愈演愈烈,其原因,一是官官相卫,沆瀣一气;二是人君不俭,执法不一。  相似文献   

14.
<庄子>是哲思和文心的结晶,"物化"是渡入<庄子>的要津.从哲学、美学、文学等多视角、多层面对<庄子>"物化"思想的研究做一个综合的论述,以展现其历史演变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材城市化倾向"已经从一个边界明晰的事实概念扩大为一个多方参与的舆论"事件"。其间不仅包含着人们对教育公平理想的追寻、对城市文明"先进性"隐喻的曲折表达,更隐藏着人们对乡村文明日渐远去的缅怀、对农村教育日益被城市教育边缘化的忧患。  相似文献   

16.
互补理论——反思"一元"训练理论与"二元"训练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元”训练理论与“二元”训练理论之争论,在本世纪初尤为突出。通过对两种训练理论的历史传承和理论内核的反思,导出“一元”训练理论与“二元”训练理论是互补的。  相似文献   

17.
高静 《职大学报》2009,(3):36-38,63
相对于20世纪而言,21世纪初的女性写作不再是自己心灵呓语和世俗喧嚣的言说,而是有了一种很自觉的审美意识的支撑,带上了一定的时代感.在文学的书写中,女作家们抖落着满身的小资情调,以女性独立的生存方式和心理状态彰显着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8.
老子“象论”与毕达哥拉斯学派“数论”分别构成了中西古典美学的意义之发端。两者在思想路向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老子“象论”及其人生论的思想路向启发了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意象”本体论和以“境界”为最高审美理想的思想 ;毕达哥拉斯学派“数论”及其知识论的思想路向启发了西方古典美学中的“形式”本体论和以“真理”为最高审美理想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狼图腾》这部影片对导演的要求异于平常,最大的原因就在于"狼"这个重要角色的影视表现,狼的精神的体现,狼与自然的融合,狼的图腾意义等都是影片表现的重点。文章通过对影片视听语言及"狼"的表现段落的分析,来进一步阐述这部影片对"狼"的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20.
王昌龄《出塞》诗中的"龙城"与南北朝诗人笔下的"龙城"和其他唐人诗中的"龙城"一样,只是用典,借指边关边城,既非实指匈奴龙城,亦非实指前燕龙城,更不是卢龙之误。"卢龙"一辞在唐诗中先是虚实并用,后来逐渐由今典演化为故典,与"龙城"一样是借指边关边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