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通过注释儒家经典的形式,对中国经学乃至中国哲学加以理论创新,把中国经学和中国哲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独具特色的经典诠释学。朱熹的经典诠释学内涵丰富,融会经学诠释与哲学诠释,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本体论诠释学思想体系,并在诠释儒家经典的过程中,提出了系统的经典诠释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2.
意象图式理论与可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语言学以人类语言学、人类言语文化学、人类语义学三门学科为理论基础,大量借鉴了认知语言学.综合形成了这门新兴学科的理论框架.文化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从根本上讲都是关于意象图式的理论.以意象图式理论为理论基础.来论证语言之间的可译性.  相似文献   

3.
数学语言与哲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一方面,数学语言发展是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为哲学提供研究内容与证据。另一方面,哲学作为世界观,它又为数学语言提供指导思想,哲学作为方法论,也为数学语言发展提供认识与探索工具。数学语言的哲学认知水平有助于人提升其道德认知水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及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中,西方哲学着重强调一种认知关系,把人视为认知主体,把世界理解成认知活动的客体,并由此在精神与物质之间做出严格区分,形成主客两分的思维定势,从而把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中国哲学则强调一种价值关系,自然不可能在精神与物质之间做出严格区分,相反却把人的需要及其合理性始终作为哲学基本问题。因此,与西方哲学相比,中国哲学基本问题应是情与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现代奥林匹克理论的缺陷与中国体育文化的补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价值取向、发展模式与利益主体的选择问题导致了奥林匹克运动面临重重危机。作为理论圭皋的奥林匹克主义是一种带有折衷主义色彩的过程哲学。实践证明,先天性的认识论与方法论缺陷使得奥林匹克哲学难以对消弭危机作出有力回应,理论创新势在必行。中西体育文化在内容形式、规则约束与评价要点等方面均具有互补性,以和谐理念为内核的文化软实力的生成与整合是中国体育文化匡补奥林匹克理论体系缺陷的必由方略。  相似文献   

6.
自本世纪50年代学术界讨论“孔子思想核心”问题以来,多数学者都认同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并将孔子的学说称之为“仁学”。但是,有颇多学者又以西方文化概念称谓孔子学说为“人本主义哲学”、“人道主义哲学”或“伦理哲学”。本书作者以为这样概括孔子本人的思想理论,尚可勉强。如其概括孔、孟、荀三人为主体的先秦儒家理论体系,则难以全面涵盖。因此不妨将之名为“仁学文化”似乎更为恰当稳妥,这便是本书名称的取义。1.具有很强的学术性。本书作者注重的视觉,在于学术性和创造性,作者以创造性思维去诠释和论述那些有学术价…  相似文献   

7.
武术习得讲求“意会”,是无法言明的体认领悟之道。在“深入阐发文化精髓”的新时代理念下,如何解读中国传统话语的价值意涵,促进跨文化交流的传播理解,是摆在眼前的重要问题。运用文献资料和哲学、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解释学等多学科理论方法,研究武术意会的文化阐释问题。考察武术意会的文化基因传统、探求武术意会的内容解释维度、呈现武术意会的现象存在原因。研究认为:血缘文化的思维结构决定了意会的认识背景、宗族伦理的制度架构强化了意会的发展路径、宗教哲学的悟道观念影响了意会话语的思想内容;肉身性的筋肉技巧、心理化的意识投射、语言解释的表达局限、词语使用的意义抽象、美学体验的艺术特征、人生诉求的价值导向,构成了武术意会的解释向度;中西差异化思维的不同取向、文化无意识的隐蔽构建、古今话语体系对身体认知的文化理解,为武术意会的解释,建立了一条东方身体的意会文化形塑、传统技艺的缄默文化关联、武术身体的默会认识形成的现代阐释路径。  相似文献   

8.
北京奥运精神遗产的哲学思考与孔子思想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奥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中国走向世界的一个划时代的历史事件,它留给我们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北京奥运精神遗产的继承与发扬需要从哲学角度进行理性思考。孔子思想与北京奥运精神遗产相互融合。而奥运精神遗产的继承与发扬需要中华民族具有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认知精神。自我认知即自我反省。孔子提出的一种自我道德修养的方法。他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因此强调民族自省与自信的统一,对于弘扬和继承北京奥运族精神遗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文本中,马克思恩格斯对“精神生产”的科学内涵、发展形态以及社会功能的解读,构成了“精神生产”的理论意涵。从认知结构来看,“物质生产”是“精神生产”的直接前提,“现实的人”是“精神生产”的主体力量,“异化劳动”“精神贫困”是“精神生产”的现实羁绊,“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精神生产”的最终归宿。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思想从实现“物质富裕”、培育文化自觉、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以及缩小文化的“空间差距”等方面为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着当代启示。  相似文献   

10.
名言之域作为哲学论辩的重要对象 ,很早已进入中国哲学的论域。历史地看 ,中国哲学在从认识论之维考察名言与存在的关系的同时 ,也对其中涉及的语言与存在的关系 ,作了多方面的思与辨。语言作为人把握世界及“在”世的方式 ,既以人自身的存在为根据 ,又内在于人的存在过程。以独语、对话为形式 ,语言不仅在个体之维影响着自我的存在过程及精神世界的形成 ,而且在类的层面上构成了主体间交往和共在、实践过程及生活世界的建构所以可能的前提。中国哲学在上述方面的看法 ,对深入地把握语言与存在的关系 ,提供了历史的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