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网络信息计量学的学科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信息计量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障碍之一是缺乏完整清晰的学科体系。按照发展的观点,网络信息计量学可分为经典网络信息计量学和现代网络信息计量学。它具有层次性结构。从内容结构上来看,它应包括理沦网络信息计量学、技术网络信息计量学和应用网络信息计量学。表1。图1。参考文献7。  相似文献   

2.
网络计量学基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信息计量学"一词存在着多种定义,这些解释随学科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网络信息计量学是信息计量学的分支学科,也是一门交叉性的边缘应用性学科。"网络文献"所具有的三个层次的信息分别是:物理载体层次、元数据层次和信息单元层次。网络文献与传统文献具有相当大的相似性,传统文献计量研究方法可以运用于网络信息计量学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信息来源于网络。本文介绍了网络信息计量学的兴起及其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并探讨了它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网络信息计量学研究方法在网络信息计量学学科体系中具有基础地位。网络信息计量学方法主要来源于3个学科领域,即信息计量学、文献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方法;数字统计学方法以及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提出由理论研究方法、数据收集方法和结果展现方法构成的网络信息计量学研究方法的三维框架,以促进网络信息计量学科的学科范式的形成。图1。表1。参考文献15。  相似文献   

5.
对国外研究网络信息计量学文献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姚贯虹 《图书情报工作》2005,49(5):37-40,44
从文献量、地区和机构、著者、期刊、研究主题等角度,对1996年以来国外关于网络信息计量学的75篇研究文献进行归类统计和分析,指出网络信息计量学研究虽处在探索阶段,但其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测度与评价,对加强和改善网络的科学化与规范化管理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网络信息计量学”(Webometrics,或译为“网络计量学”)诞生10周年。1997年,丹麦学者T.C阿曼德(T.C.Almind)等人在《万维网上的信息计量分析:网络信息计量学的方法探讨》一文中,首次提出了Webometrics这一术语,并认为“信息计量学的各种方法完全可以用于万维网上的信息计量分析”。  相似文献   

7.
网络信息计量学综述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文章对网络信息计量学作了一个综述。首先探讨了网络信息计量学的产生,然后论述了网络信息计量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和工具等基础理论问题,最后从网络搜索引擎、网络链接分析、Web挖掘三个方面对网络信息计量学的研究现状作了全面、详细的介绍。参考文献145。  相似文献   

8.
刘玉仙  山石 《情报学报》2007,26(4):627-631
本文通过对信息计量学之父罗纳德·鲁索的网络访谈,对信息计量学发展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热点问题和发展趋向进行了梳理,同时,对鲁索博士在信息计量学上的探索道路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希望他的经历能鼓舞更多的人,从事信息计量学的研究,从而丰富和发展情报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有关网络计量学研究论文的聚类,把一些特征上类似的信息归并在一起,锁定了网络计量学研究的主题范围,对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计量学研究的进展作了详细介绍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从创新点、学术地位、社会影响、写作特点、内容体系、应用范围等方面对邱均平教授等的《网络数据分析》一书进行介绍和评价,认为该书思路清晰、内容丰富,并创造性地将信息计量学和科学计量学的最新理论与定量的方法引入网络数据分析和网络传播研究,是网络传播与网络信息计量学研究方面的难得之作。  相似文献   

11.
对我国科技期刊群体从类型定位、发展特色等角度进行分析,并结合《中国中药杂志》近年来在关键发展环节上的数次转型经历与经验体会,论证在当前新的办刊环境中,以创新思维和市场化发展理念为主导,通过在期刊发展方向、内容与质量、新媒体刊网融合、行业性平台拓展等方面实行多元化、综合性的重新定位与调整,完全有可能为期刊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相似文献   

12.
There are many challenges facing new librarians in the academic environment, including collection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topic of collection development and how it relates to new professionals in the field of librarianship. The article contains a literature review of papers discussing the collection development curriculum i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programs, expected skills required of collection development offices, and library training programs for new librarians. The article also provides practical advise by recent graduates and their collection development experiences. Topics of discussion include acclimation to a new environment, collection development policies and procedures, liaison work, resource selection, and time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3.
芬兰依靠发展新兴产业,成为全球最具经济竞争力的创新型国家之一。借助其经济地理条件,芬兰有所 选择地对通信产业、软件产业、新能源与风能、现代生物产业和节能产业这些新兴产业进行培育和发展,并取得了良 好的产业发展成效。挑选一些新兴产业加以重点发展,这是芬兰发展新兴产业的经验。在发展新兴产业当中,芬兰的 主要做法是:建立国家科技创新系统、构建发展新兴产业的发展载体(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中心、科学园以及FinNode)、 构建专业产业集群。芬兰给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3 个方面的启示:一是不断推进传统产业升级;二  相似文献   

14.
城市图书馆新馆建设理念及其业务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城市图书馆新馆建设面临新的发展机遇,需要新的功能定位,渴望新的展示形态,提出新的研究课题。本文重点探讨城市图书馆新馆的建设理念和业务准备与实现之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新时代档案管理创新发展的思维转变和档案事业发展新要求分析入手,论证了统筹思维和跨界思维,提出了数据治理驱动的新时代档案管理创新发展的难点和对策,包括采集与保存治理、数据安全治理等方面。通过数据治理思维理念的确立和实践,达到促进新时代档案管理创新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推动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是新发展阶段图书馆事业建设新要求,旨在提升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促进优质均衡。均等化、标准化、普惠性、品质化、高效能、可持续发展共同构成了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素。高质量发展赋能公共图书馆新定位,成为品质阅读服务中心、社会公众交往中心、城市创新策源地、地方文化传承中心。“十四五”时期公共图书馆高质量发展,包括空间再造、全域服务、情报加工、智慧应用、文旅融合、治理能力提升等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7.
文章分析关联数据的应用,对比传统信息服务,归纳总结信息服务发展的新动向,即:从资源组织技术来看,出现了从文献资源整合向数据融合与跨界混搭的新发展;从检索技术来看,出现了从分面浏览、高级字段检索向基于对象和关系的语义检索的新发展;从支持第三方和嵌入式服务来看,出现了从开放接口向支持开放数据、开放服务的技术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20年6月20日,“信息计量与科学评价:新时期、新需求、新发展”青年学者论坛以在线形式成功举办。论坛聚焦于新时期信息计量与科学评价的创新和发展,探讨其未来走向。文章对青年学者报告和专家点评内容进行梳理,结合自身认知和学者代表性成果,从科学评价在新时期的新发展、科学评价的未来走向、信息计量新时期的新特征、信息计量的新方法和新思考等4个方面归纳总结,以揭示信息计量与科学评价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合理合法地开发和利用档案资源,是档案工作的重点,也是有效实现档案资源价值的途径。本文以湖南科技学院档案馆为例,在分析新时代给地方高校档案资源开发带来新机遇的基础上,从创新档案资源开发理念、夯实档案资源开发基础、改进档案资源开发方式、提升档案开发人员素质四个方面,提出新时代地方高校档案资源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现代可持续发展观对高校图书馆提出的新要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提出了现代可持续发展观的新框架,分析、描述了可持续发展观对高校图书馆提出的新要求,探讨、论述了实现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