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媒体素养: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青少年新媒体素养教育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素质的全面发展,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青少年新媒体素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新媒体知识教育、新媒体价值教育、新媒体能力教育和新媒体伦理教育等。加强青少年新媒体素养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多方协调和配合。  相似文献   

2.
教学资源建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资源建设与信息媒体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尤其是进入21世纪,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对教学资源建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此,需要对新媒体进行研究以求解决教学资源建设的相关问题。该文通过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结合作者对新媒体的体验和研究,针对新媒体的发展和应用的状况,对新媒体环境的概念进行定位和审视,从新媒体环境格局、特征、功能三个方面进行解析,就新媒体认识方面的有关问题进行阐述和说明,以便积极应对和准确把握新媒体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顺应信息传播技术的新发展,为新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资源建设提供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在我国的发展日趋加速,其商用价值日益提高,如何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推动新媒体的发展,这是一个急切而崭新的课题。学界和业界把关联数字媒体内容的系统服务统称为新媒体业务。新媒体的低成本、互动性、原创性、分众性的特点将使21世纪成为新媒体的世纪。我国新媒体发展的战略路径可从正确定位、资源整合,利用高科技走高端化多元化等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素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强大学生新媒体素养教育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影响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大学生新媒体素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新媒体知识教育、新媒体价值教育、新媒体能力教育和新媒体伦理教育等。加强大学生新媒体素养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多方协调和配合。  相似文献   

5.
科技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动了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新媒体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受到关注,逐渐占据人们的生活阵地,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日益受到挤压。新媒体形势下,高校学报编辑需要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转变办刊理念、升级工作方式、更新知识体系、提高沟通能力,并探索合适的方式,以推动学报与新媒体更好地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弛 《亚太教育》2020,(1):44-44
科技的发展促进了高校新媒体课程的快速发展,数字媒体在高校新课改理念下也得以广泛应用。高校新媒体课程的发展使得新媒体技术传播更加快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交流和信息传播方式。本文主要就新教改理念下高校新媒体课程的发展进行分析,旨在阐述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加强青少年新媒体素养教育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素质的全面发展,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青少年新媒体素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新媒体知识教育、新媒体价值教育、新媒体能力教育和新媒体伦理教育等.加强青少年新媒体素养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多方协调和配合.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和新媒体艺术,是现在社会中高频率出现的词汇。一个是高科技的产物,一个是基于高科技产物上兴起的艺术。新媒体艺术在新媒体这个媒介上延伸出来,成为这一时代艺术的代名词。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是新媒体艺术的支持和依托,随着新媒体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媒体艺术也进行着变化。  相似文献   

9.
教学资源建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资源建设与信息媒体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尤其是进入21世纪,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对教学资源建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此,需要对新媒体进行研究以求解决教学资源建设的相关问题.该文通过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结合作者对新媒体的体验和研究,针对新媒体的发展和应用的状况,对新媒体环境的概念进行定位和审视,从新媒体环境格局、特征、功能三个方面进行解析,就新媒体认识方面的有关问题进行阐述和说明,以便积极应对和准确把握新媒体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顺应信息传播技术的新发展,为新媒体环境下的教学资源建设提供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时代已经来临,信息传播速度更加快、传播方式更加便捷、传播范围更加广泛。新媒体的发展在为人们带来更多便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给人们带来了影响。作为新媒体应用中一支年轻而充满好奇心,对新事物充满求知欲,乐于接受新事物的群体,新媒体在大多数初中生中广泛应用。初中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初中生三观的树立和发展。新媒体作为科技发展的产物,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为初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可喜的积极影响和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基于此,本文从新媒体时代对初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出发,进行探究,寻找相应的对策,从而使初中生在新媒体时代健康发展,接受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曾经在众多媒体中处于优势地位的电视媒体面临着新媒体的挑战。新媒体发展的最终结果就是传统媒体平台与新媒体平台的融合和互动,从而延伸产业链。本文主要就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参与竞争的基础工作、核心内容和着眼点等竞争路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引起人类社会许多领域的巨大变化,微信公众平台、微博等社交媒体应运而生。学术期刊固有的出版和传播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读者和市场的需求,学术期刊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迫在眉睫。新媒体对学术期刊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给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带来挑战。为了实现学术期刊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提高学术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应该建立多元化网络平台,培养新媒体融合思维;突出专业化和特色化,形成品牌效应;重视新媒体专业培训,加强综合型编辑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在农业科普期刊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农业科普期刊的定位和发展现状,以及新媒体出现对传统媒体的冲击,结合实例从网站、短信服务、微博平台、微信公众平台4个方面对新媒体在农业科普期刊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指出新媒体在农业科普期刊中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起来发展农业科普期刊,实现优势互补,并应重点发展微博平台和微信公众平台等用户量巨大的新媒体,还应加强编辑队伍的建设,培养合格的新媒体编辑。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逐渐使新媒体成为学生的信息圈、舆论圈和交际圈。新媒体可强化思政教育针对性、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拓宽思政教育领域,为高职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高职院校应从树立正确新媒体育人理念、依托新媒体技术开展思政教学、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新媒体监管力度等路径,推进新媒体视角下高职思政教育创新发展,使新媒体技术在高职思政教育中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切实强化高职思政教育影响力与吸引力。  相似文献   

15.
报纸是传播走向大众化、平民化的体现,随着新媒体的日益发展,西藏传统的报刊媒介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新媒体的冲击,本文通过梳理西藏报刊媒介发展的整体情况和新媒体发展情况,分析新媒体对西藏传统的报刊媒体形成的冲击和报刊媒体在应对这些冲击时其功能与角色发生的转变。通过梳理这些新媒体冲击和西藏传统报刊功能的转变,以期为研究西藏传媒业如何应对新媒体传播环境的问题提出有益的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文化是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以新媒体为载体、以新媒体表达方式为基本表征的现代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发展新媒体文化是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目前社会文化供给与人们的巨大文化需求矛盾的必由之路.文章对新媒体文化的概念和特征做了简要概括,并对新媒体文化建构的意义和方法做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媒体正越来越多的影响和改变当代学生的思维和价值观念。本文从新媒体的特征、对民族音乐的影响以及中国民族音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新媒体发展民族音乐教育的具体措施,进行展开详细的辩证与讨论。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我国传统文化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对虞姬这一人物的历史形象和文化意义进行分析,结合虞姬文化资源开发现状,从虞姬文化品牌的新媒体定位、虞姬文化产品形象的新媒体宣传、虞姬文化产品的新媒体开发、虞姬文化资源的新媒体整合等方面入手,提出了虞姬文化品牌的系统性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9.
以个性化、数字化的信息为传播介质的新媒体正以从未有过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的生活。本研究在科学界定新媒体概念的基础上,以黄冈、鄂州、潜江、咸宁、武汉5市为样本地区,开展"新媒体与青少年全面发展"主题调研。并在新媒体对青少年全面发展应然状态掌握和实然状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们关于加强新媒体建设和管理的思路和办法。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新媒体运用已经成为热点话题。作为新媒体使用的主力军,大学生对新媒体有着天然的熟悉感,新媒体在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转变上都深深地烙上了印记。如何在新媒体时代开展好宣传思想工作,成为当前高校在发展中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作为一所百年老校,河南大学是河南省最早利用新媒体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的高校。近年来,学校积极适应新媒体发展需要,创新开展宣传思想工作,以官方微博为主力建设平台,大力构建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二维码入口等新媒体信息教育网络,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