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办学理念的缺失是我国中小学办学的普遍现象:有的学校没有明确的办学理念;有的学校虽然明确提出了办学理念,却又存在“口号化”、“名不副实”等情况。然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校园文化的建设、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等都离不开办学理念的支撑。因此,学校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办学理念”,并努力提炼出符合学校自身实际的办学理念。本期“视点”,从中小学办学理念的缺失现状、办学理念与校园文化的形成(包括校训的提炼)、办学理念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等方面对学校如何走向理念办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办学理念的缺失是我国中小学办学的普遍现象:有的学校没有明确的办学理念;有的学校虽然明确提出了办学理念,却又存在“口号化”、“名不副实”等情况。然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校园文化的建设、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等都离不开办学理念的支撑。因此,学校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办学理念”,并努力提炼出符合学校自身实际的办学理念。本期“视点”,从中小学办学理念的缺失现状、办学理念与校园文化的形成(包括校训的提炼)、办学理念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等方面对学校如何走向理念办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办学理念的缺失是我国中小学办学的普遍现象:有的学校没有明确的办学理念;有的学校虽然明确提出了办学理念,却又存在“口号化”、“名不副实”等情况。然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校园文化的建设、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等都离不开办学理念的支撑。因此,学校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办学理念”,并努力提炼出符合学校自身实际的办学理念。本期“视点”,从中小学办学理念的缺失现状、办学理念与校园文化的形成(包括校训的提炼)、办学理念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等方面对学校如何走向理念办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办学理念的缺失是我国中小学办学的普遍现象:有的学校没有明确的办学理念;有的学校虽然明确提出了办学理念,却又存在“口号化”、“名不副实”等情况。然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校园文化的建设、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等都离不开办学理念的支撑。因此,学校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办学理念”,并努力提炼出符合学校自身实际的办学理念。本期“视点”,从中小学办学理念的缺失现状、办学理念与校园文化的形成(包括校训的提炼)、办学理念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等方面对学校如何走向理念办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校本课程”无疑是近来中学界的一个高频词汇。而“办学理念”则是每一所学校都应有的基本指导思想。但是在当下的许多学校中,“办学理念”成了一个仅仅在件中存在的词汇,“校本课程”开发更成了一个没有明确方向与目标的跟风之举。笔试图从“校本课程”的真正内涵入手,分析它与学校“办学理念”的关系,并通过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所折射出的方方面面,来理解中学办学理念缺失的现状,探求改变这一缺失的途径。[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需要课程政策、学校教育哲学与办学理念、教师专业发展、课程资源、行政支持、家长与社区参与六大方面的条件。从山西省农村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支持系统的情况看,现在的农村中小学学校教育哲学与办学理念不符合校本课程开发的要求;师资水平堪忧,没有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农村地区潜在的课程资源丰富但开发能力欠缺;校本课程开发缺乏行政支持;家长与社区不支持校本课程。因此,农村中小学要开发有效的校本课程,需要改变学校的办学理念,加强师资培训,加大行政支持力度,促进家长与社区的参与。  相似文献   

7.
沈伟 《现代教学》2014,(7):55-56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广大中小学积极推进课程校本化实施,开发了大量校本课程,形成了丰富的校本课程资源,为学生全面加特长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宝山区在“用文化的方式发展有灵魂的教育”理念的引领下,积极推进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着力促进区内学校办学特色的创建与提升。  相似文献   

8.
校本课程开发实际上是学校整体发展的一次重新定位和自我设计,最终重塑学校形象,形成学校文化的过程。校本课程开发与学校文化有着内在的联系,学校文化制约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并促成学校文化的创生。鉴于课程变革中学校文化的主体性、多元性、合作性及开放性等品性的缺失,校本课程开发应秉承“校本”理念,凸显师生主体参与,重建学校文化主体性;整合多样态文化,实现学校文化多元共生:构建“参与文化共同体”,重建学校合作探究文化。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而校园文化正是它开发的一条重要途径。因为校园文化的好坏,不仅反映了学校硬件建设和办学水平,更显示了学校的文化底蕴、办学理念、育人目标,体现了学校的办学品位。所以将校园文化作为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可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环境中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并能铸就健康的个性。  相似文献   

10.
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学生实际需要,由学校和教师组织开发的,具有一定地方特色、切合学生需求、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新型课程. 学校紧紧围绕着“以师生的发展为本,创设生动活泼、教学相长的教育氛围,打造阳光校园,走可持续发展办学道路”的办学理念,本着针对性强、实用性强、激励性强的原则,整合现有的校园文化资源,开发、实施、管理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11.
赵文超 《文教资料》2008,(32):120-121
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于教师与学生以及学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意义,但是由于学校办学理念的缺失、教师对校本课程认识的偏颇、有效调研的缺失与免费资源的流失、家校沟通的缺失等各方面的原因,使得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依然存在诸多问题,这需要我们积极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学校要形成自己的个性和办学特色,积淀自己的文化内涵,通过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很难实现,一般的校本课程也难当重任,惟有基于学校办学理念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才有助于学校文化的形成。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们把基于学校办学理念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3.
徐洁 《上海教育》2014,(13):85-86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特色文化创建的内涵支撑,学校特色文化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资源。在“构建学校文化场,培育健全现代人”的办学理念的引领下,近年来,我们以“红领巾足球文化”特色为起点,统整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形成了具有地域特点、学校特色的“快乐”类、“成长”类、“体验”类、“特长”类校本课程框架体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学校的特色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已成为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进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途径。我校是一所回民学校,基于学校的办学目标、发展特色和地域特点等因素,我们充分挖掘和利用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羊响板",开发形成了我校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保护和传承了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需求,并形成了既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又具有鲜明办学理念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15.
吴志鹏 《天津教育》2006,(11):31-32
写在前面的话: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是在中小学多年来实施活动课、选修课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课程开发策略。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实际情况自主开发一部分课程,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要。实验中学在“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指导下,自2004年秋季开始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目前开发的校本课程已近百门,在实践中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吴志鹏老师开设的校本课程在考评中获得满分,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在吴老师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在课程开设与组织实施中对于心理学的合理运用以及对学生心理品质培养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在新样态学校理念指导下,民大小学创建了本校的校园文化——“红豆”文化,以校园文化引领开发校本课程、完善育人模式、推进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多元育人模式的落实,构建“1+X”育人模式,在多方联合、品牌效应和办学成绩等方面产生了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校本课程开发培训势在必行,它关乎新课改的落实,关乎农村中小学学校的特色建设。通过培训使农村中小学教师厘清校本课程的内涵、目的及意义,也可使农村中小学教师明确农村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从哪里入手。对农村中小学教师校本课程开发培训秉持为“三农”服务基本理念,培训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借鉴深圳市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的经验,采用企业培训模式,即集群式模块课程模式和纳德拉重要事件模式。  相似文献   

18.
校本课程开发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统领学校工作的整体发展,形成文化特色;有的与国家课程相整合,衔融自然;有的初具雏形,居于问题探索中。不同学校校本课程的建设,彰显了不同学校的办学思想,也对学生的发展和学校课程的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一、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9.
邓喆 《上海教育》2014,(4):68-69
从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学校探索建立灵活多样的校本课程设置是一种需要和必然。植根学校“多元交融,愉悦创新”的办学理念,学校初步形成了“研究学生需求、紧扣学校特点和教师特长、利用社区资源”的校本课程科目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随着和美教育理念的不断丰润,在我校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尝试与探索。课程是先进教育理念的载体,一所富有特色的学校,其特色办学理念更应通过课程实施彰显出来,我校在形成自己学校办学特色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丰富学校教育内涵,以学校资源为载体,逐步探索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和润”校本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品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