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世界文化的“轴心时代”(亚斯贝尔斯语),孔子在东方的中国创立了儒家学派。在中国文化进程的各层源流里,由于中国文化多元化的特点,孔子在中国文化进程中的地位是发展变化的,但是他作为儒家圣人的地位却是不变的。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以后,儒家文化很快就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在汉代儒学的意识形态化过程中,儒家文化逐渐居于主导地位,孔子则成了“为万世立法”的宗教式的人物;魏晋南北朝延及盛唐,儒家文化是在“玄学”的盛行和佛教的全面传入的情况下与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的相互影响中发展的;宋明时期,随着宋明儒学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孔子的文化价值观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孔子本人也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近现代之后,中国社会开始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变革。与此相应,孔子的地位和命运也发生了根本变化。进入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及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和文明对话的时代,孔子的学说作为世界和平发展、建构和谐秩序以及相互尊重的最重要的精神资源而受到尊重。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已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并且开始走向世界,而孔子更是代表东方儒家文化的世界伟人。  相似文献   

2.
论子夏     
子夏是孔子的高足,孔子在世时,他参与了儒家学说的创立,是传统中国经学和史学的奠基者。孔子去世后,他长期在魏国西河讲学,开创了三晋儒学。子夏穷其一生弘扬儒家学术,为孔门"六经"的传承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对整个中国学术史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孔子对神话传说的历史化、理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先秦史书记载有许多神话传说。孔子是第一个全面对神话传说历史化、理性化的人 ,而且他还把这一史学思想运用到了整理《春秋》这部史书中  相似文献   

4.
孔子的体育思想与实践解毅飞,成永山,丰宝成(山东聊城师范学院聊城252059)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字仲尼,是世界文明史上最伟大的文化巨人之一。他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含体育思想)和...  相似文献   

5.
何捷 《阅读》2024,(Z2):24-29
<正>曲阜市,地处山东省西南部。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曲阜作为至圣先师孔子的诞生地一直备受瞩目,被称为“圣人之乡”。孔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传说有弟子三千人。他提出的“有教无类”等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他晚年还修订“六经”,注重对教材的选择和运用。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成《论语》一书。  相似文献   

6.
“中庸”思想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庸”思想是孔子继承前哲思想成果基础上的创新,并作为其哲学方法论和道德行为准则,贯穿于先秦儒家仁学文化的始终。它虽然在历史和现实中受到曲解,且本身也存在一定弊端,但其所具有的积极辩征因素,仍可在一定程度上予以借鉴与承继。  相似文献   

7.
“郭店简”与“上博简”是近年来较为重要的出土文献。从内容来看,它们收录了一批先秦儒家文献,对于今人了解先秦儒家乐教思想有重要意义。这主要表现在:第一,“郭店简”继承了孔子对西周礼乐制度的内在化重构,通过“以情释乐”,将情感树立为音乐得以产生的形下本原以及乐教得以生效的前提,深化了儒家乐教的内在转向;第二,“上博简”中的《孔子诗论》收录了一批极可能是孔子本人对《诗经》中诸多篇章的解读,能对今人探析孔子所说“郑声淫”的含义、郑声与郑风之关系等重大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子思、孟子之学本出于孔子、子游。思孟五行可由孔子传与子游之《礼记·礼运》之旨求其解。五行本浑指天道运行,由此推衍出圣王统绪以500年为期的转移运行之说。后来邹衍承之又倡为终始五德之运之说。思孟创五行说,乃为上承孔子建立儒家学统。以抑制墨子,振兴孔学,维护儒家在战国诸子中的显学地位。孟子生平学行与孔子相近,得孔子真传,故汉儒已有孔孟并称之论。  相似文献   

9.
《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私家编年体史书。它为儒家五经之一,也是我国三种史体之一的编年体史书之祖。相传为孔子修订而成。它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至鲁哀公十四年,历二百四十二年之史。《春秋》是孔子自卫返鲁,据鲁史而修,以授其徒。其书以史明经,用微言大义的褒贬春秋笔法,上遵周公遗制,下明将来法度,以示劝戒后人。《春秋》虽为经,亦为史。它对后世之人及后世史传体的写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孝道”思想产生于殷商时期,其最初表现为对祖先的厚葬和祭奠;周代进一步发展并开始由对死人的祭奠过渡为对活人的尊敬;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等儒家大师分别赋予“孝”许多新的内容,“孝道”思想遂渐趋成熟,逐渐成为维系家庭伦理的准则并进而上升为安邦治国的根本。《孝经》一书也正是在这一条件下应运而生的,它不仅对殷周时期的“孝道”有所扬弃、继承和发展,而且囊括了先秦儒家学派论“孝”的全部内容,充分反映了儒家的“孝道”观。认真研究并吸收其积极成分,对我们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设仍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儒家文化和价值观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因素之一.儒家关注人的生命、注重修养、崇尚健康,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三人的体育思想进行深入剖析,认为:“重文轻武”与“废力尚德”思想抑制了我国的一些民族传统项目的现代化发展;“无争”与“有礼”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体育精神与基本面貌;“中庸”与“和谐”思想对于我国的传统体育养生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孟子是儒家的代表 ,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学说 ,但只是儒家的一派。孟子和孔子在义利观、王霸论、和与寡、人性论、天命观等方面的主张有许多不同点 ,不能孔孟并称。唐宋之后把孟子作为儒家正统 ,是另有用心。“孔孟之道”的提法不准确  相似文献   

13.
《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爱国主义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精神力量》一文中说:“中华民族历史上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杰出人物。”在列举的人物中,孔子就是一个。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哲学思想上他提出重人事、轻鬼神的主张,重视人的作用;在政治上他主张仁政,反对暴权,认为“苛政猛于虎”(《礼记·檀子》)这些都是有利于人民的进步思想。因此,孔子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哲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世界体育文化中,唯有希腊的体育表现为真正的成熟形态。中国先秦时期甚至与希腊爱琴海文明相对应的殷商时期,也曾经有过一个十分类似希腊民族“尚武好斗”的准军事体育文化的时期。中国“土”的起源来自于古代的“武士”就是明证。即使这样,中国古代的体育文化却未能真正走向它应有的文化成熟。“鬼神文化”(殷商)、“血缘机制”(周代)和过分强大的“实用理性”(先秦)以及综合了上古时期各种家族文化、差等之爱和礼乐道德并以“柔弱”为特征的“儒家观念”(汉代及以后)对体育萌芽的制约,是中国古代体育未能走向类似希腊体育那样的成熟境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5.
人性问题是人类始终关注的问题,在中国古代人性论研究中,先秦儒家人性论占据重要地位。孔子是最早研究人性的思想教育家,之后,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是最具代表性的两种观点。本文对“性善论”和“性恶论”进行分析比较,并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从春秋时代的用诗实践以及孔子实用主义诗学观念入手可知:“思无邪”是指包括《诗经》中“有邪”之诗在内的所有作品,经过断章取义的处理、升华,都能在实践中发挥出纯正无邪的实际功效。孔子“思无邪”说被儒家后学引申利用,在《诗经》研究史和文学批评史上曾有过长期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早在二千多年前,中国的儒家就十分关注人的问题。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关注人的问题的落脚点在于人应成其为人,也即人应成为什么样的人。为此,儒家提出了理想的人格应具备的特征。为使每个人都成为儒家理想中的人,孔子和孟子还提出了实现完美人格的方法途径,他们并自动担负起教化人们的伟大责任。在儒家看来,如果每个人都成其为人了,  相似文献   

18.
关于孔子的富民思想,近几年来学术界有不少的议论。诸如《光明日报》1984年8月28日和12月12日“史学”副刊发表了杨善群先生的《谈孔子的富民思想》和魏易先生的《孔子“富民”思想辨析,;《东岳论丛》1986年第一期发表了史末岳先生的《浅论孔子富民思想的几个问题》等。匿亚明先生的《孔子评传》和金景芳先生与吕绍纲、吕文郁先生合著的《孔子新传》,  相似文献   

19.
<史通>有关史书体例的理论知识在中国古代史学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史通>较为详尽地考察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记言体、国别体与通史的编撰;揭示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编年体的盛行状况及其原因,指明这一时期史例中兴与编年体撰述盛行的特殊关系;批判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纪传体史书撰述中种种"体统不一,名目相连"的弊端.<史通>对魏晋南北朝史书编撰中体例运用情况的考察,论证并充实了<史通>的史书体例的有关理论.  相似文献   

20.
孔子的思想体系是历史的产物。既具有历史的限定性,又有超历史的内涵。孔子思想体系中的超历史的内涵就是以“知人”“爱人”为特色的“仁”“德”精神,它实质是一种“人性”的自觉与升华。我们的时代物质生产水平有了高度的发展,对完美“人性”的追求已成为清醒的自觉,需要创建理想的道德原则和道德精神。因此,未来的中国和世界需要孔子精神,孔子精神只有在未来的中国和世界才能真正闪射出其光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