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对罗忧烈《周邦彦清真集笺》和孙虹《清真集校注》中的笺注提出了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2.
王维传世之作有诗三百七十余首,文六十余篇。历代各种刊本叙次或以类别或以体裁,编年者迄付阙如。明顾起经撰《类笺王右丞集》卷首有《唐王右丞年谱》,系年诗文各若干,为王维诗文编年之权舆。清赵殿成毕生致力《王右丞集笺注》,所撰《右丞年谱》系诗五十余首,文二十余篇,较顾谱精密,承前启后之功未可泯灭。王维诗文编年之难,除其生平出处尚有不少疑点而资料又匮乏外,亦与集中多山水田园篇什,一般无本事可考有关。笔者披阅王集之际,偶有所得,不忍废弃,日积月累,爰有是篇,约得诗二百首,文四十篇,于王维事迹亦间有补证。囿于学识,牵强附会在所难免,大雅君子幸垂教焉。  相似文献   

3.
以中华书局版《王维集校注》为据,对其中所涉王维整50首诗歌的编年方面的问题,或指出其误,或考辨订正,或重新系年,以利于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华书局版陈铁民<王维集校注>附录五之<王维年谱>,据<王维生年新探>一文所系订的王维生卒年,均无以接受材料的检验,而使之成为了与史实不相符合的错误.本文对其所依据的材料及其这些错误的因由,进行了逐一考辨与检验,同时对流行于王维研究界的"兄生弟后"之现象进行了简要剖析.  相似文献   

5.
《韩偓集系年校注》是为唐末著名诗人韩偓所新编集整理校注的一部集子.这部集子是目前辑集韩偓诗文作品最为完备,校勘注释最为详悉,所收集的有关研究资料也最为丰富的重要唐人诗文集子.这部集子的《前言》,介绍评述了韩偓的主要生平仕历、诗文内容及其诗歌艺术成就,高度肯定了诗人的气节人品,同时介绍与说明这部集子的各项整理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6.
陈铁民同志十多年来,勤于笔耕,成果累累。在出版了《岑参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之后,他便潜心专攻王维,先是完成了《王维集校注》(即将由中华书局出版),接着又对王维的生平、交游、思想和创作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写出了十余篇论文,结集为《王维新论》,已于1990年9月由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出版。我读了这本书,觉得其中创获颇多,显示了王维研究的新水平,值得称道。  相似文献   

7.
《元稹集编年笺注》存在数百条错误,如:《会真诗三十韵》编年在两个不同的年份;对《唐故朝议郎侍御史内供奉盐铁转运河阴留后河南元君墓志铭》"伯兄"句的笺注错误;对《上令狐相公诗啓》编年错误;对《为令狐相国谢回一子官与弟状》的编年结论失之粗疏;对《王承宗母吴氏封齐国太夫人制》的笺注中人名有错;对《郭钊等转勋制》的标点、人名、编年有误;对《招讨镇州制》编年错误等。  相似文献   

8.
中华书局版《王维集校注》所附《王维年谱》,虽然为作者的“增补、修改”本,但其中存在问题之多,仍不亚于刊载在《文史》上的旧《王维年谱》。文章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六个问题,或指其谬,或辨其误,以供研究王维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华书局版《王维集校注》,从古籍整理的角度言,存在着较多值得注意的问题。其具有代表性者,乃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校勘青出于蓝而次于蓝;二是注释不尽人意者乃甚多;三是“附录”中将真作当伪诗以待。文章着眼于这三个方面进行了例说,并就其中的有关错误进行了订正,以供借鉴与使用是书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元人别集罕见注本,陈增杰先生的《李孝光集校注》开启了良好的先例。全书搜采完备,校勘精当,笺注详赡,评论成一家言。附录研究资料丰富,又有金针度人之功。  相似文献   

11.
本文考察了朝鲜刻本<樊川文集夹注>在文献的校勘考辨等诸多方面的价值,认为作为一早期的本子其在校勘上有较大的价值,能够校正通行版本中的讹误.基于此,本文通过比较,展现其部分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王阳明之所"立言",版本甚多,然有明隆庆谢氏刻本《王文成公全书》和明崇祯施氏刻本《阳明先生集要》乃为显本,两本各有殊同,皆为读研阳明思想学说最重要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3.
王阳明《晚到泺泉次赵松雪韵》、《御帐坪》、《题壁》、《瑯琊题名》、《与秦凤山书》、《乌镇晚泊》等六篇诗文,或为现行《王阳明全集》所失收,或可补其不足,均有一定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以王恽《秋涧先生大全集》为依据,对照王恽生平经历,结合作品的背景,考订《大全集》中散曲的写作年月。  相似文献   

15.
戴复古词中的徐似道、真德秀、吴柔胜、陈垓、赵必(巴山)、刘镕、宋自道、李华等词友的行迹及与之交游的情景,《增订注释全宋词》均因“未详”而注未详或未注,台州等地方志及其他相关文献中有程度不等、角度不一的记述。  相似文献   

16.
唐及北宋前期,士人对王通续经非常推崇,认为王通续经有存道之功,继承了孔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为王通之学开启了唐治。王通续经所采辑的内容,是两汉、六代之史事诗文。从北宋中期开始,士人越来越倾向于将三代理想化,而将汉唐作为与三代相对立的负面典型,因此,士人开始批评王通续经。南宋中期,儒学诸派之间因为对"道"的不同认识而对汉唐产生了不同的看法,进而对王通续经也有着完全不同的评价。陈亮和叶适因推崇汉唐而极赞王通续经,而朱熹、陆九渊等人却因否定汉唐而对王通续经颇为批评。  相似文献   

17.
上海古籍出版社新近出版的王天海的《荀子校释》,是继晚清王先谦《荀子集解》之后对《荀子》校勘注释的又一集大成之作。现摘取其中颇具新意的条目进行评述,并与台湾著名学者毛子水教授的《荀子训解补正》的相关条目进行对比论述,展示学者的不同风格和学养,以期达到更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关于《元遗山诗集》的校勘,前人已做了很多工作。特别是当今学界前辈山西大学姚奠中先生主持点校的《元好问全集》,用力最勤,但也有不足之处。我在协助狄宝心老师进行《元遗山诗集编年校注》时,发现其校勘、标点方面有一些问题,现试从以上两个方面对《元好问全集》增订本进行订误补缺,以期再版时斟酌修改。文章分为校勘和标点两个部分,其中,校勘部分列校记错误3条;沿底本而误者8条;因他本而误者25条;因形似而讹8条;其他讹误13条;关于径改原本文字的问题6条。标点方面有4条。  相似文献   

19.
“五四”时代汪静之在关于《蕙的风》的一场争议中引起全国瞩目,但在30年代后几乎淡出视野。1957年他的诗集经删改后重版。长期以来,读者和研究者所见的已非汪静之本来面貌。最近出版的《汪静之文集》搜集了久已绝版的文献和初次面世的作者手稿,对《蕙的风》和《寂寞的国》则恢复了其“五四”时代初版的原貌。本文讨论的是汪静之作品的解读史、汪静之删改作品的历史语境以及我们恢复汪静之作品原貌的理由。而汪静之的解读史同时也见证了20世纪中国新文学的曲折轨迹。  相似文献   

20.
文章简要论述了杨时伟的生平、思想和著述。重点论述了《诸葛武侯书》的书名、卷数、体例、引文、校勘、成书原因和对王士骐《武侯全书》材料的取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