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杨桂莲 《现代情报》2003,23(11):15-16,19
本文在探讨西北地区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分析了西北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试探性地提出了在西北旅游资源开发中图书馆的功能,并就图书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整合旅游资源作了论述,这对开发西北旅游经济和带动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浅谈青海旅游购物品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景义 《青海科技》2003,10(5):24-25
本文通过对青海旅游购物品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剖析,指出加快旅游购物品市场的深层开发是青海旅游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一、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在旅游业的集中体现,开发和保护关系贯穿在旅游业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并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而日益显出其重要性。旅游资源开发将改善、美化资源环境,旅游收益也为资源保护创造了经济条  相似文献   

4.
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但从景德镇所取得的旅游业绩看,旅游资源的开发却不甚理想,强大的旅游资源优势还没有完全转化为相应的旅游经济优势。本文分析了景德镇陶瓷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5.
生态旅游是集旅游、娱乐、教育、生态环境保护为一体,代表人类现代文明的新兴产业。其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效益是其他产业所无法比拟的。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青海丰富而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必将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生态旅游业有望成为青海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冰雪旅游基地适宜性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志会  刘锴  孙静  席建超  杨俊 《资源科学》2016,38(12):2233-2243
冰雪旅游是中国未来旅游业升级的重要方向,研究旨在探讨建立国家冰雪旅游目的地评价体系,以为将来选择和建设冰雪旅游示范区。研究结果表明:①当前,中国冰雪旅游产业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吉林和新疆,东北地区的冰雪旅游开发在规模和影响程度上处于领先地;②中国西藏、青海等地区冰雪资源丰富,但旅游产业开发和发展难度较大;内蒙古地区冰雪资源得天独厚,适合冰雪旅游产品开发和产业发展,是中国冰雪旅游未来发展的重点区;③中国东南部大城市群地区不具备户外冰雪旅游资源,不适宜户外冰雪旅游产业的开发;④华北的京津冀地区具备一定的冰雪资源,可采取自然冰雪旅游产品和人工冰雪旅游产品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冰雪旅游产业效益。  相似文献   

7.
中国海岛县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李泽  孙才志  邹玮 《资源科学》2011,33(7):1408-1417
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是对旅游资源是否具备发展旅游业的条件并进而获取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能力的衡量。海岛县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的研究是评价该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和旅游发展前景的重要依据。基于海岛相对独立的地域特征和脆弱的生态环境特点,本文选取资源价值、开发现状、区位交通、环境容量、经济效益五大潜力子系统共26项评价因子。采用投影寻踪模型结合AHP层次分析的方法,对2008年中国的12个海岛县的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进行横向研究。结果表明,普陀区旅游资源开发潜力排在12个海岛县之首,长岛县则排在最后。总体而言,南方海岛旅游开发潜力水平明显好于北方海岛县;地处经济发达区域海岛县的旅游开发潜力好于经济欠发达地区。从12个海岛县横向比较中,普陀、定海、崇明、玉环和岱山5个海岛县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较强,其他7个海岛县较弱。通过对各个海岛县5项潜力子系统的对比分析,结合海岛县自身的资源特点,给出了12个海岛县今后旅游资源开发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远方 《青海科技》2014,(2):34-35
<正>近年来,借助其自身独特而丰富的资源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契机以及"大美青海"品牌影响力,青海省着力打造旅游名省,随着国内绿色旅游消费需求的旺盛与大美青海美誉度、品牌影响力的不断提高,青海省旅游产业得以蓬勃发展。然而,在产业收入、游客人数不断递增的背后,我省旅游产业升级滞后、旅游接待能力有限、景区基础设施不完善等一系列矛盾随之凸显,如何通过"量"的积累,促成"质"的飞跃,成为制约青海省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旅游资源特性及其营销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琼 《青海科技》2006,13(6):23-26
本文阐述了青海省旅游资源的优势和特色以及青海旅游业的形象定位。总结了制约青海省旅游业发展的因素,提出搞好青海旅游业开发营销的几点措施,强调只有体现特色,充分利用青海湖等品牌才能带动青海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试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限的资源面临着旅游市场迅速扩张的巨大压力。资源开发从人文景观资源转向自然生态资源,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就成为一对难解的矛盾;旅游经济高速增长与僵化陈旧体制并存,开发机制有待转换,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本文试就这些问题,并以章丘市为例来探讨旅游资源的合  相似文献   

11.
兰州环城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人们的旅游方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从传统的观光旅游加度假,已向单纯的周末消遣休闲游发展。本文根据对兰州市周边旅游资源状况及开发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加速兰州环城旅游资源开发与建设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的概念、特征和营销模式对旅游目的地规划、开发,旅游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湖北省荆州市旅游发展为例,从创新开发旅游资源次优区人文旅游资源和文化旅游产业集群为基础,以旅游形象塑造和整合营销传播(IMC)的角度,探讨了人文旅游资源次优区旅游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范晔  杨海红 《金秋科苑》2013,(20):98-100
张謇在家乡南通兴办实业和教育,为南通留下了工农业、文化教育、交通运输、金融物流等丰厚的旅游资源。张謇视角的南通旅游资源开发有着传承张謇思想、塑造城市形象、提高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重要意义。从工业旅游、休闲旅游、修学旅游的角度对张謇相关旅游资源进行梳理,以期对其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陈婷婷  左登华 《中国科技信息》2010,(13):284-286,294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旅游板块之一,伴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跨区域的旅游合作也已经展开。文章对环渤海旅游区进行了界定,在深入分析环渤海地区旅游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环渤海地区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内容,包括资源的空间整合、产品整合开发、精品线路的整合开发。  相似文献   

15.
以巴中市为核心区的大巴山,经济十分落后但旅游资源丰富,旅游资源分布广泛、类型齐全,“绿色”自然旅游资源奇秀神秘,“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底蕴深厚;在对各旅游区进行定量评价的基础上,对旅游发展的SWOT和重点旅游区的发展构想作了进一步的探讨;提出了旅游开发的思路,即要坚持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加强外部市场研究、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加强旅游设施建设、着力打造精品旅游产品。大巴山旅游开发对于实现旅游扶贫和四川省旅游业空间合理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朱毅 《科技广场》2012,(11):215-219
海岛旅游凭借其神秘性和冒险性成为世界旅游热点.随着海岛旅游时代的到来,海岛旅游资源开发成为世界各国学者讨论的热门话题,并且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海岛旅游开发的影响方面.为了进一步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海岛旅游资源开发影响方面的探讨进行归纳总结,同时为了更好地吸收国内外海岛旅游资源开发的经验及教训,文章通过查阅图书馆资料、浏览相关数据库、阅读期刊等方式获得较多第二手资料.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归纳,总结出国内外学者对于海岛旅游资源开发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影响、经济影响、文化影响及对当地社会文化影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内蒙古佛教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当前内蒙古佛教旅游资源的开发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了开发、利用佛教旅游资源所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索生安 《内江科技》2012,(7):156-157
当前,着力于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是河南旅游业在新的历史阶段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分析了河南历史文化资源的特色,基于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对历史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认识、坚持科学的旅游开发理念、加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打造历史文化旅游精品等旅游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丹江口库区人文、自然山水等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要在保证一江清水送北京的前提下,进行深入调查、细心挖掘、深度开发,发展旅游经济,造福库区人民。  相似文献   

20.
王娟  刘杨 《科协论坛》2007,(5):222-223
武汉具有丰富的宗教旅游资源,它具有种类多样、历史悠久、文化内涵独特等诸多特点。本文基于对宗教旅游资源特性的把握,对武汉市宗教旅游资源进行了研究并对武汉市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宗教旅游资源开发的三层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