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新诗是马华文学中最活跃的部分,新世代诗人群体的崛起成为90年代马华文学最突出的现象。本文认为新锐诗人的创作实践构成了马华新诗意识形态和艺术方式变革的新景观,也带来了90年代马华文学再出发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2.
人文精神的内涵是尊重主体人格,养育丰富情感,增强审美性,创设和谐与亲善的人际关系。在学习活动中的人文精神体现为快乐原则。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这种人文精神呢?  相似文献   

3.
人文精神是指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应定位在提高学生的整体文化修养与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文精神和人格上。要在尊重大学生人格的基础上进行人文教育,培养他们对生命的尊重意识、与自然的“亲和力”、高尚的人格追求。应通过改变教学方法、考试模式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人格教育是最神圣的教育,在化学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渗透人文精神,强化自身人格,以及挖掘化学的学科美,展示教学艺术,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诗歌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文传统和浓郁的人文精神,其中反映诗人感悟人生,家国情怀和珍视友情的作品是这种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诗歌教学应该重视对青年情感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一、来自生活的诗情东马砂月劳越母亲河拉让江,以它的旷达的胸怀和永恒的神秘,哺育了一批出色的诗人。在这些诗人中,吴岸是成就最大,影响最广的一位;而唱着“犀鸟乡之歇”的田思,同样以其朴素平实的诗风,以其现实主义的创作特色而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田思,原名陈立桐,又名陈应桐。一九四七年九月出生于马来西亚砂涝越古晋,原籍广东潮安,一九六九年毕业于新加坡南洋大学并获文学士学位。他曾当过中学教师,失过业,亦从事过社团工作,1976年起主编砂膀越古晋《国际时报》的《星期文艺》副刊,现为“砂  相似文献   

7.
闻一多在诗歌创作中强调绘画美,他所说的这种绘画美主要是西方画中的色彩,是指诗人对色彩的高度敏感,这种色彩的把握,突破了一般绘画意义的视觉效果的局限,而被人格的精神和情感,成为诗人的感情与意志的载体。  相似文献   

8.
诸葛亮对汉中可谓情有独钟。本文从人文地理学角度,对诸葛亮的文化价值人格、现实人格和人文精神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指出汉中独特的自然地理、民情习俗成为这种人格和精神的承载体。这是文化的真实、哲学的真实、人性的真实。  相似文献   

9.
清新明朗的马华诗景──评《马华七家诗选》朱立立《马华七家诗选》选收了马华七位优秀诗人的代表作,她为我们带来了清新明朗的马华诗景。与那些晦涩艰深古奥莫测的玄学诗相比,她显得明朗而自然;与那种疯狂病态偏激极端的渲泻告白诗相比,她显得健康而且和谐;与有些滥...  相似文献   

10.
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是其赖以生存,发展和延续的重要原因,因此,只有在传统文化,传统人文精神的基础上方可建立新的文化大厦和新的人文精神,本文拟就我国现化代进程中从传统人格到现代人格的建构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人文精神教育是本位的,知识教育与技术教育应是建立在人文教育基础之上的。可是,目前的学校教育,只是注重了知识性和技术性的一面,而对于人文精神的培养,人格气质的升华等等,则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这种教育现象是人文精神教育与知识技能教育的本末倒置。本文并不反对知识技能教育,因为知识技能教育已被社会广泛提倡,故为了人文精神教育与知识强调这个为人所视了的人文精神教育问题。我们解雇了人文精神教育从儿童抓起,为他们未来的生活打下一个健康的心性修养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盛唐诗人以高人自我的行为准则来规范人格设计行为,这是真正的以人为中心而以适意为旨归的生存方式。他们在吸取了魏晋名士萧散放达成分的基础上,克服了执“有”执“无”的偏见,消解了内心愤世嫉俗的激烈,避免了生命和心灵受到侵害和纷扰,从人物品藻出发而走向了自然品藻,形成了与魏晋人格形似而实异的盛唐风范。与魏晋风流比,虽然都是“放达”的形态,最本质的区别就是盛唐人骨子里的自信,魏晋人灵魂深处的自卑。盛唐诗人的这种特定化生态中解放出来的生命豪情,表现出人的真正意义上的觉醒,生成了一种崭新的人生价值取向,出落成从世俗自我走向高人自我的潇洒风神,进而将这种崭新的士人人格境界转化为山水诗的意境。  相似文献   

13.
姚拓     
姚拓在马来西亚,姚拓被称为“是战后由中国南来对马华文坛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他由于“个人文学创作成就非凡,对推动马华文学发展有卓越的贡献”,而于1993年获第3届马华文学奖。姚拓,本名姚匡,又名姚天平,1922年生于中国河南巩县,1950年迁居香港,...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一种内涵要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及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之人格精神的高度概括和集中反映,它对当代中国的人文精神塑造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价值。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在自身内涵要素的陶养培育过程中,从古近代一批文士的隐逸人格精神中汲取了自由精神及批判精神的滋养。隐逸人格精神是独在中国形成传统的隐逸文化的最大精神价值所在,其建构与彰显是在隐士和准隐士独特的生活实践尤其是文艺审美实践中完成的。从此意义上来看,隐逸人格精神实为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一种重要的内涵要素。  相似文献   

15.
李静 《小学语文》2007,(3):58-59
在中国古代灿若星河的诗人群像中,说李白是最耀眼、最闪亮的那一颗一点都不为过。刚刚故去的著名学者林庚先生在他的《诗人李白》一书中作过这样的评价:“李白在一切诗人中,无疑的乃是一个突出的人物。”他那高自标置的人格与诗格,不但成就了李白在诗史上的千古盛名,更引后世无数的诗人为之折腰;他那飘逸洒脱的风神,至今仍让人心向往之。这种风神存在于李白的每一首诗歌中,不管是长篇巨制,还是短章随笔,无论是写景状物,还是言志抒怀。不妨从人教版小学教科书所选的几首诗歌中来领略一下诗人李白的风采,与他作一次跨越历史时空的对话。  相似文献   

16.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但人们对陶渊明的景仰,并不仅仅在于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而更在于他的人格素养。这种人格素养在陶渊明一生所喜欢的菊花中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17.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的著名诗人和散文家,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但人们对陶渊明的景仰,并不仅仅在于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而更在于他的人格素养。这种人格素养便在陶渊明一生所喜欢的菊花中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18.
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基本内容,是依据人文精神的内涵、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的内在规律、人自身的发展规律以及当前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现状来确定的,它包括了独立人格、道德理念、人生态度、社会关怀、终极关怀五个方面内容。(一)独立人格独立人格既是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基本内容,也是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的前提和基础。一个人要先有独立人格,才谈得上具有人文精神。因为人文精神首先就是对人性的确认和追求,而独立人格是人性的基本特征。大学生的独立人格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自主性和独立性。1自主性。人性最大的特征,便是…  相似文献   

19.
陈梅 《福建教育》2005,(1A):46-46
人文精神应该是一种以人道、人生、人性、人格为本位的知识价值取向。它关注人的发展与完善,强调人的价值和需要,关注生活世界存在的基本意义,并且在现实生活中努力实践这种价值和意义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
王存嫦 《湘南学院学报》2002,23(5):60-61,63
人格教育是最神圣的教育.在化学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渗透人文精神,强化自身人格,以及挖掘化学的学科美,展示教学艺术,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