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教学内容]<人杰地灵话创新>第二册第2课. [教学目标]1.了解江西书院教育的概貌和白鹿洞书院的发展历程,掌握朱熹对白鹿洞书院的重要作用.2.了解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的文化内涵、教育方针以及学生守则.3.认识<白鹿洞书院揭示>对古代书院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对今天教育的影响与启示.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人杰地灵话创新》第二册第2课。【教学目标】1.了解江西书院教育的概貌和白鹿洞书院的发展历程,掌握朱熹对白鹿洞书院的重要作用。2.了解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的文化内涵、教育方针以及学生守则。3.认识《白鹿洞书院揭示》对古代书院教育的重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人杰地灵话创新》第二册第2课。 【教学目标】1.了解江西书院教育的概貌和白鹿洞书院的发展历程,掌握朱熹对白鹿洞书院的重要作用。2.了解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的文化内涵、教育方针以及学生守则。3.认识《白鹿洞书院揭示》对古代书院教育的重要意义以及对今天教育的影响与启示。  相似文献   

4.
白鹿洞书院始建于宋初,其时曾得到朝廷敕赐,但规模尚小,生徒不多,办学时间甚短,影响亦有限。白鹿洞书院成为海内最著名书院,实自朱熹兴复始。一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三月朱熹以秘书郎差知南康军来南康,不久即出榜征询有关白鹿洞书院遗址等情。同年秋,朱熹亲自察看了长期废坏的白鹿洞书院遗址,决定加以修复。随即发谍分派军学教授和星子知县筹措兴复诸事。  相似文献   

5.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自唐末以后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朱熹重新修复白鹿洞书院后,亲自为白鹿洞书院制定学规《白鹿洞书院揭示》。本文探析了《白鹿洞书院揭示》中对学生在修身.处事。接物等方面的要求,以期对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朱熹是一位精思、明辨、博学、多产的哲学家,是北宋以来儒家文化和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白鹿洞书院因朱熹的修复及经营,其影响传播海外尤其是东南亚一带,享有“天下书院之首”的美誉。  相似文献   

7.
樊利华 《陕西教育》2009,(6):125-125
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自唐末开始萌芽的一种重要教育组织形式,它集学田、藏书、奉祀及关注时事为一体。我国书院有一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在众多的书院中白鹿洞书院被誉为四大书院之首。南宋淳熙年间,白鹿洞书院还被誉为“海内书院第一”。白鹿洞书院的前身是庐山国学,在白鹿洞书院的形成过程中李渤与朱熹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从五代到现在白鹿洞书院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8.
白鹿洞书院始于北宋。仁宗皇祐末(公元1054年)毁于兵火。一百二十五年后,孝宗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由朱熹兴复。全祖望在《答石痴征士问四大书院帖子》中讲:“自金源南牧,中原板荡……岳麓、白鹿以张宜公、朱子而盛,而东莱之丽泽,陆氏之象山并起齐名。各家之徒偏天下,则又南宋之四大书院也。”朱熹兴复或者说重修白鹿洞书院是中国教育史上一件大事。白鹿洞自此以中国教育史上最著名书院的形象树立起来,对后世学校教育,特别是书院的建设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关于朱熹兴复白鹿洞书院之始末,本文  相似文献   

9.
白鹿洞书院     
白鹿洞书院座落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书院是宋代四大书院之一,是中国古代最早成为讲学场所的书院。白鹿洞书院始建于南唐升元四年(公元940年)。宋淳熙年间,朱熹在此讲学,并为书院确立学规,《白鹿洞书院揭示》,成为此后数百年各家学者兴办书院时所效法的模...  相似文献   

10.
朱熹,世称朱子。他一生学习孜孜不倦,著书立说,讲学论道,因此他的学问是十分渊博的,不论是文学、史学、乐律、伦理,还是天文、兵法,无所不通。他的一生绝大多数时间都从事讲学和写作。他主管过台州崇道观、武夷山冲佑观、江西南康白鹿洞书院、湖南岳麓书院以及建阳考亭的竹林精舍等许多书院。他不仅在传播中国文化教育上做过很大贡献,而且在治学上也有一套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为纪念白鹿洞书院建院一千零一十周年,在国家教委积极支持。江西省教委、省文化厅资助下,我院主办的“朱熹与白鹿洞书院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六年八月三日至八日在庐山秀峰和白鹿洞举行。来自全国十八个省市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讨论会。江西省副省长、省教委主任陈癸尊,江西省文化厅厅长晏政到会祝贺并讲了话。会议共收到论文及手稿七十余篇,贺电、贺信四十余封,冯友兰先生特为讨论会写了贺联。会议期间,代表们参观了白鹿洞书院和朱熹陈列馆、书院陈列馆,考察了书院碑文和其他历史文物。  相似文献   

12.
胡居仁是明初诸儒中恪守朱学之最醇者,一生"奋志圣贤之学",以高尚的人格和品德受到晚明学者之尊崇,成为明代从祀孔庙的四位学者之一.他绝意仕进,终生以讲学为业,创办南谷、礼吾、碧峰书院,并两次入主白鹿洞书院,主持白鹿洞书院讲席,制订了<续白鹿洞学规>,体现了理学家以道德修养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形成了以德为先、持之以恒、循序渐进、躬行实践、知行合一等丰富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3.
朱熹在半个多世纪的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究教育的本质问题,制定了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揭示》,成为宋末及元、明、清时期中国书院教育的指导方针。同时,它随着朱子学在东亚的展开,也传入东亚的韩国、日本。韩国朝鲜时代杰出的性理学家李愰一生服鹰朱子学,把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揭示》作为书院教育的基本理念,并在书院教育实践中贯彻实施。李愰为韩国书院教育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书院”二字的出现,起于唐代。据《玉海》记载:“唐明皇置丽正书院,集文学之士。”但那时的书院还不是教育场所,也没有普遍建立。只有到了宋代,国内各地才有书院设立,并且是教育场所。宋朝的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元书院、石鼓书院。就被称为“天下四大书院”。著名学者朱熹,就曾在白  相似文献   

15.
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微州婺源(今属江西)人,我国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世称朱子.朱熹一生致力于教育,弘扬儒学思想,是孔孟之后又一杰出的儒学大家. 公元1180年左右,朱熹出任“知南康军”(治所在今江西星子县南康镇),在庐山唐代李渤隐居旧址重建“白鹿洞书院”,亲自讲学,制定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学规)》.这份学规充分体现了朱熹的教育思想,是我国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成为了南宋以后中国封建社会700多年书院的教学模式,是众多教育学者研究古代教育制度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朱熹兴复白鹿洞书院后,在总结前人办学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订立了《白鹿洞书院揭示》学规,提出了“明人伦”、“穷理”、“笃行”、“修身”的书院理念。此理念既体现了封建社会对教育的基本要求,又反映了朱熹对书院教育的认识和基本主张。它对南宋及后世的书院学规,日本、韩国等国的高等教育理念和近现代中国的大学理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我们今天的高等教育改革也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解读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和陆象山《白鹿洞书院论语讲义》二篇文献,从道统、学统与政统关系的角度来揭示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的核心内容与制度,并延伸考察现代中国教育的一些主要问题,并从传统书院教育中获得对促进现代教育发展的某些启迪。  相似文献   

18.
白鹿洞书院白鹿洞书院可以说是中国第一所讲学式学堂,位于庐山五老峰东南侧。书院建于山沟中间,四周青山围绕,俯视似洞。唐代诗人李渤隐居在这"洞"中读书,养有一只白鹿,人称白鹿先生,故名白鹿洞。南宋著名的教育家朱熹亲自制定的《白鹿洞规》成为后世700年的教育宗旨,而"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  相似文献   

19.
朱熹兴复白鹿洞书院的初始动机是要将其办成官学,①这既与理学书院长期在野讲学得不到朝廷政治认可有关,更与有宋书院官学化的"主动"特征相关联。文章以吕祖谦《白鹿洞书院记》为蓝本,分析了朱熹将书院主动"官学化"的政治因素和政体原因。得出了追寻政治上的"教化权力"与"治统"、"道统"形式上分立,本质上却高度和合的政体文化背景是宋朝书院官学化和朱熹欲将白鹿书院"官学化"的根本性原因。  相似文献   

20.
朱熹《白鹿洞赋》是辞赋类文学中的精品,在辞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朱熹是诗人思者,他关于白鹿洞的言说也就是他关于人格养成的诗性言说。朱熹的人格极为丰满,其显著特点是雍容不迫,宠辱不惊。这种特点表现在其诗作中就是淡泊而有味,清通而绵长。朱熹一生诗意地栖居于其尚淡而清通的诗歌之中。从朱熹的诗意栖居出发,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从而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之中保持大众化的姿态,诗意地栖居在这变动的世界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