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4 毫秒
1.
就女性审美的角度看,从《诗经》中完全可以寻找到女性诗歌审美的踪迹,其特点显然有别于男性诗歌。表现在诗歌主题上,主要以情感表现作为创作主题;表现在诗歌语言上,相对比较感性、灵动;表现在诗歌题材上,女性诗歌主要取材于琐碎的日常生活。由此可以看到女性生命和诗歌艺术之间的本质同一性。  相似文献   

2.
席慕容的诗歌之所以能够获得广大读者喜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她的诗歌在艺术表现上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继承。这种继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遵循以情为中心的表现原则;二、采用中国古代诗歌的技法;三、追求诗歌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3.
李商隐在其诗歌创作中经常运用比兴的艺术技巧,纵观其诗歌篇章,其实质是建立在真挚情感不得不享尊理论基础之上的。李商隐的诗篇歌咏“情致”的地方几乎俯拾皆是,这与屈原诗歌所表现的“忧国忧民”,的情致在诗歌中常情不自禁地被表现出来并无二致,其对屈原诗歌表现艺术的继承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4.
节奏是诗歌的原始要素,在创作中,它既有诗人的快感,又赋予读者期待和愉悦。这是因为诗歌的节奏富于变化,它的运动与诗人情感相融合,体现了诗歌的内在生命。而诗歌节奏通常表现在诗人对语言的运用中,其抑扬顿挫、一气流转以及停顿、复沓都使节奏产生美的效果。同时,不同的诗体及其表现也对诗美的表现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诗歌本位和世俗化、商品化是新时期以来诗歌发展的两个向度。在前一向度上,诗歌表现出极端的文体自觉,追求不可能的纯粹的审美体验,割断了与物质现象界应有的现实联系;在后一向度上,诗歌表现出对世俗化、商品化的盲目认同,放弃诗歌天然的人文本性,造成审美价值与人文价值的失落。唯有道德直觉因素的加入,才能激活诗歌在这两个向度上皆已枯萎的精神气象,使诗歌处于较理想的生存状态,并最终实现诗歌的超越价值。  相似文献   

6.
刘丹  王丽 《培训与研究》2007,24(7):120-122
意象必须依附语言形式得以表现,语言形式本身就具有潜在的表意功能。只有同时考虑到“语言形式”与“意象”,才能达到诗歌翻译的形美意美乃至音美。鉴于词汇在诗歌翻译中的关键性地位,本文着重对比了英汉词汇结构和词汇承载意象两方面的差异,评析了其在诗歌翻译中的表现,并提出了诗歌词汇翻译做到“神形兼备”的方法和途径,希望能对诗歌翻译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于一个作家的研究应该是全视角的,而在所有目光都聚焦在沈从文小说和散文的时候,本文试图从从文诗歌出发去解读作家。从文诗歌表现为一种原生态诗歌形态。从文的原生态诗歌表现出原生态、叛逆、边缘、去蔽、朴实等多维度的品格。  相似文献   

8.
意象是诗人感情外化的一种表现形态,是诗歌艺术表现的最活跃的元素和最基本的单位。新时期现代派诗歌,十分重视诗歌意象的选择和营造,把意象作为体悟人生经验,表达心智的象征性载体,扩展了诗歌的哲学内涵和思想深度,建构了独特而丰富的诗歌意象体系。从意象的构成、组合和创新三个方面探讨诗歌的意象艺术,可以更为深入地了解新时期诗歌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张荣 《文教资料》2013,(31):68-69
研究李贺诗歌,必须正视李贺的心理疾病对其诗歌的影响,而自卑与自恋则是其心理疾病的一个重要表现。本文通过文本解读.结合个人史料的系统梳理,分析李贺的自卑与自恋在其诗歌中的表现,揭示其自卑与自恋心态对奇诡文风形成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任何诗歌的境界都以时空形式存在,既表现为一种时间流程,又表现为一种空间展开,构成诗歌内部的时空结构。这种时空结构受诗人情感支配,并由具体的时空意象作为建构载体,最终指向诗歌意境的创造,使整个诗歌作品成为一个整体和谐运转,令人涵咏回味不已。  相似文献   

11.
诗歌本体美,表现出鲜明的审美特质。诗歌美是诗艺术的整体性美,它使诗歌产生高度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2.
诗歌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的分量。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诗歌教学却变了味,主要表现为如下四个误区。  相似文献   

13.
自然美是构成柳宗元诗歌独特艺术风格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柳诗的美在于真,也就是自然。二、诗歌与生活打成一片。三、诗歌以自然本色取胜,它的美是朴素美。四、诗歌描写最平常的事物。五、诗歌语言虽经锤练与雕琢,但不露痕迹,非常自然。六、诗歌富有哲理。  相似文献   

14.
胡应辟的用事论是其诗学主张中最有价值者之一。他可能是古代第一个具体论述诗歌需要用事的人。他认为诗歌要用事的原因是:一,用事可以表现诗人才华;二,某些体裁的诗歌必须用事;三,是诗歌的重要表达手段与表现内容。但是他并不是认为诗歌可以滥用故事,而必须遵从一定的规则,合乎诗歌创作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中国诗歌文人化是中国诗歌的重要特征。曹植的诗歌对中国诗歌文人化起到奠基的作用,其特征表现在:思想境界的文人化、审美情趣的文人化、语言风范的文人化。曹植的诗歌体现了中国文人的诗歌理想,这种理想包括了诗歌思想上的忧患、审美上的超越、语言上的精美。历代中国文人不断地丰富这个理想,使得中国诗歌在曹植奠定的基础上,一步一步走向极致。  相似文献   

16.
古典诗歌的教学目的是传承化遗产、培养学生的学趣味、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明确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喜好和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自觉性,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通过朗读,体会古典诗歌的节奏、韵律和音乐性,把握诗歌形式特征,体验诗歌表达的情感。赏析作品重点是领会诗人的情感,掌握表达情感的表现方法。选读诗歌作品标准不能偏狭,眼界要开阔。在诗歌的继承、发展和相互影响的背景下学习诗歌作品;在掌握大量作品感性基础上去学习诗歌史。  相似文献   

17.
当代女性诗歌在其繁荣时期,呈现出对男权话语中心文化的大胆而勇敢的挑战和拆解,并试图建立属于女性自己的诗歌话语模式,在女性诗歌处于几乎“失语”的历史状态下,树起了一面独特的大旗。女性诗歌话语模式主要表现为躯体写作、自白倾诉和语词写作,但最终,女性诗歌仍然陷入到了语言迷失的困境之中,本文从这一角度,对当代女性诗歌的话语模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运用恰当的朗读方法,解读古典诗歌的“神旨”,不仅是朗读教学的问题,而且是研究古典诗歌艺术形式的理论问题。本文探讨了古典诗歌在节奏特点、声情表现、声调处理三个方面的朗读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结合具体诗歌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9.
任何艺术都不是也不可能复制世界,任何艺术的表现不管是叙述还是描写,都不可能是纯粹写实的。因此说,艺术表现的本质是强化艺术家的主体创作精神,使艺术超越现实实在而实现更高的审美目标。高踞于人类艺术塔顶的诗歌,对于世界的物质性内容的“提取”是更为严酷的,这就是写意。诗歌的写意空间以其艺术表现上的个性特征反映了诗歌文体的规律性,与意象、意境的提法相比,写意空间具有更强的整体性,是从哲学意义的维度对诗歌表现基本特征的概括.一、写意与“写实”的诗歌空间层面如果从绘画的角度着眼,究竟什么是艺术与非艺术的分野呢…  相似文献   

20.
屈原与张九龄在我国诗歌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两人在诗作上表现出一定的继承关系。这不仅表现为张九龄对屈原思想人格的理解认同和发展,而且还表现为对屈原诗歌艺术上的借鉴、效仿、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