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皓 《江汉学术》2011,(5):56-61
"人性"话题一直是文学批评与美学的重要论题,然而历来的讨论对人性的"亲生命性"较为忽略。文学批评中"人性与兽性"话语的运用存在误区。人性是多层次的,兽性也是多层次的。从生态视域看,"亲生命性"是人性的根本内涵,关爱人的生命,关爱动物的生命,关爱一切生命,特别是关注生态境遇变迁中的人性美与丑,是我们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人性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哲学问题,它是解决所有关联着人的存在及其意义问题的阿基米德点。教育是一种与人的生命存在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实践活动领域。认识人性是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人性中既有善又有恶,且二者是对立统一的。教育作为一种内在灵魂的实践。应将”人性向善。作为其基本的价值预设,从而引发、唤醒人性之最卓越,帮助学生获取生活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莫言《生死疲劳》通过蓝千岁、蓝解放、“莫言”三个叙述者的第一人称讲述填补宏大叙事中语焉不详的普通个体生存状态等历史空隙,重构有别于主流正史的“个性化历史”。蓝千岁和蓝解放的“交谈性叙述”讲述蓝脸的单干故事,蕴含荒诞历史对个体自由的剥夺;蓝千岁“叙述自我”裂变成几个“经验自我”追忆西门闹六道轮回的悲剧命运,蕴含荒诞历史对个体生命的摧残;“莫言”作为叙述者,其“介绍性叙述”质疑历史的无情和人性的扭曲。三个叙述者的讲述凸显“个性化历史”中的人性因素,藉历史的荒诞造成普通个体的悲剧来反思荒诞历史进程中扭曲的人性。  相似文献   

4.
南非小说家库切是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对人性的探讨和追问是库切小说的重要主题之一。库切在其小说中对人性的探讨并非一般意义上对人性善恶本质的讨论,而是对新南非制度下种种扭曲和变异的人性的探求、声讨和追问,实质上是对南非殖民主义和种族隔离制度的痛斥和批驳。  相似文献   

5.
人性是每个人普遍存在的属性,利己主义是人性中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人们通常用自私自利加以诠释而忽视了它的重要性,但只要合理加以控制,它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主要从利己主义的角度分析人性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探讨如何看待利己主义,使其发挥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一方面怀恋和赞美故乡那"优美、健康、自然,而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一方面又揭示了由于政治、经济、战争等外部因素的挤压造成的对正常人性的摧残, 嘲讽了被都市上等人异化和扭曲的人性,从而表现了作者对那种向善的道德、对理想的生命形式的呼唤和追求.  相似文献   

7.
严歌苓的作品以反映人性之美而见长。《小姨多鹤》作为其代表作以竹内多鹤、朱小环、张俭为主人公构建了他们三人复杂的感情脉络网,充分挖掘了主人公跨越阶级与民族的以真善美为核心的人性光辉,阐述了其在艰难岁月中独特的生命哲学,展现了作者独特的人性关怀。  相似文献   

8.
文明时代从它开始到今天的历史,包括《左传》所记历史,都说明:是制度制约人性的发展和变异,人性的发展和变异又具体化为历史。明日历史的新起点,应该是完善新制度,善化人性。  相似文献   

9.
人性是德育研究的基本理论问题。人性可变是德育何以可能的前提,使人性升华是德育的根本目的。当前高校德育对象具有"经济人"、"主体人"、"复杂人"等特点。德育创新只有以此为基点,切实转变观念,寻求新的途径和方法,才能进一步增强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黄维若话剧作品兼具生动与深刻,在"历史"阐释和人性开掘上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在"历史"阐释方面,直面"宏大叙事",以"小人物"的"发现"和"大人物"的"还原"实现对"历史"的深度爆破。在人性开掘方面,以"技术挑衅"建构人性的"实验场域",在不同的情境中试炼人性,既展示了人性的多维面向,又揭示出人性的丰富层次。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从人性系统的角度分析了休闲体育的人性根据和意义,以及人性通过休闲体育能达的境界,认为休闲体育是人性系统内在生命与身心的和谐、社会关系及心理精神的和谐、人与外部自然及社会的和谐,以及这种和谐不断提升的趋势、状态和境界;并进一步阐释了休闲体育和谐发展理念及其原则等.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是基于人性而产生、发展,又以完善、升华人性为使命的伟大事业。教育具有的人性诉求,内在地要求教育目的必须基于人性、归于人性;教育内容要丰富人性、升华人性;教育过程要倡导人性、弘扬人性。  相似文献   

13.
西方管理学人性假设之哲学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方管理思想历史发展的探析,阐述了管理思想的哲学基础——人性假设理论从“经济人”、“社会人”到“复杂人”的发展历程,并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对其进行剖析和判定,得出“全面发展的人”人性假设,为当代管理理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人性假设在东西方的不同时期呈现出多样性和差异化,对人性假设特点的分析遵循着"人─人性─人性假设"的思维模式,依次考察人和人性的特点,进而剖析二者与人性假设的内在联系,得出对人性假设产生分歧的原因归根于人性载体自身——人的特点,从而为人性的研究提供了方法论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人性观与心理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心理治疗理论领域 ,人性观是最为重要的课题之一。咨询师对人性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咨询的进程及效果。不同的心理治疗学派基于不同的人性观 ,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心理治疗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16.
人性是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三个层面的统一体。人性视野下学生全面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身体健康发展是"首要前提";品行优良和实践能力强是"核心内容";理性与非理性的和谐统一是"关键所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策略是:教育要呵护学生的身体和关爱生命;教育要提升学生的道德和实践能力;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精神追求和个性发展。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家庭、学校和社会是一个完整的教育整体,应相互配合,协同一致,共创学生发展的良好生命环境。中学语文教学更是承担着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任,将人性中最重要的生命意识纳于其中,教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死观,让学生从语文课堂的边沿走到课堂的中间地带。另外,教育总是受一定的目的的引导和牵引的,中学语文教育亦然,而把生命教育,把为了每一个生命的成长作为语文教育的目的,无疑将给中学生注入持久的活力,奠定深厚的生命根基。  相似文献   

18.
王颖 《保定学院学报》2008,21(2):77-78,102
人的问题一直是西方哲学中永恒不变的主题,西方哲学家们探求人性的内涵,不断在感性和理性之间摇摆.梳理从古希腊哲学中的"灵魂说"到康德的"理性人"的人性论的种种观点,将西方哲学中的人类理性按其发展的线索重新综合,探究人性新的内涵,为人性的解说提供一个新的视点.  相似文献   

19.
人性假设与人力资源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是人性假设 ,人性假设对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导向作用。对人的认识不同 ,也就是人性假设不同 ,会有不同的选人用人政策 ,会有不同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20.
于学英 《职大学报》2014,(3):105-108
《入殓师》是一部描述入殓师生活及职业的影片。此剧围绕死亡主题展开.却散发出浓郁的温情,正是因为它蕴含着深厚的人性关怀。本文首先介绍影片中的入殓场景.从入殓场景特写、入殓场景与大提琴演奏的蒙太奇组合以及观察者的视角来展现入殓过程;继而阐述入殓场景的仪式化与审美化特征;最后探讨影片的人性关怀,入殓仪式展现出对亡者的尊重,而对入殓的审美表达则展现出对生命的关照,入殓场景蕴含深厚的人性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