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地理实践力是高中生必备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而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良好的研学实践活动设计是顺利实施研学活动和有效保证研学质量的基础.文章阐述了筛选场馆研学基地时应遵循的原则,并以河北省石家庄城市馆为研学实践地点,设计了研学活动,使学生在研学过程中感知城镇化的进程,探讨人类生产生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  相似文献   

2.
刘涛 《教学与管理》2023,(23):24-26
研学课程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科课程并轨运行,现实中多由学科教师兼职任教。学科教师常受困于学科角色,难以实现“综合”与“实践”的深刻内涵。四川师范大学实验外国语学校在多年的研学课程中,以“行走成都”为课程载体,探索出“多学科协同育人”策略,由多学科教师协同并进,在研学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的各个阶段,既立足学科、基于学科,又打破学科、统整学科,发挥多学科育人功能,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与整体建构。  相似文献   

3.
根据新课改提倡的实践育人理念,结合北京师范大学房山综合实验基地特色与中学地理教学内容,从研学主题、研学目标、研学内容、活动设计和总结评价等方面,设计针对高一年级的、紧扣“土壤侵蚀”主题的单日短途研学旅行课程,以期为京津冀及其他地区开展地理研学旅行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根据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内涵要求,结合岩土工程学科的特点,对岩土工程学科"产、学、研"相结合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岩土工程学科"产、学、研"相结合的思路,建立了科研与实践基地,制定了土木工程专业岩土工程方向的培养方案并进行了相应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内容广泛,形式灵活多样,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将中小学生研学旅行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合,既是生动且有效的育人途径,也是海东市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一直以来坚持的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6.
研学旅行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使其成为研学旅行的主阵地。文章以雁荡山三折瀑为例,从培育学科核心素养视角出发,首先明确地理研学旅行的意义,进而进行研学旅行活动内容和实施方式设计,并反思研学旅行可能出现的误区及解决途径,旨在让研学旅行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从而高效地服务地理教学和学生成长。  相似文献   

7.
研学旅行作为培养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路径和国家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快速成为相关领域学者的研究热点.借助软件CiteSpace对中国知网(CNKI)篇名包含“研学旅行”或“研学实践”的核心期刊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绘制可视化图谱,梳理出研学旅行研究热点与演进脉络.结果显示:研究该领域学者及研究机构呈现出合作少、分散多的研究特征;研究内容呈现出逐渐深化、研究主题多元发展的趋势;研学旅行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价值内涵、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实践育人四个主题,并对未来研学旅行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8.
研学旅行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育人的新途径,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其育人的价值,厘清研学与旅行的辩证关系,以爱国主义主题引领,科学地组织与实施,让研学旅行育人更全面、更聚焦和更有效。  相似文献   

9.
"长征路"研学课程贯彻"研学合一,知行并重,深度体验,坚定信念"的设计理念,将研学旅行与历史学科教学相结合,依托课程学习、走访参观、研究学习三大路径开展历史研学活动,实现了从间接认识走向直接体验、从书面知识走向实践提升、从历史感知走向现实关照的创新。开展历史学科研学活动,需要符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相关要求,突显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指向,结合学生历史学习的实际情况,借鉴同类学科研学活动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生研学基地信息化建设要为学科实践和跨学科实践提供支撑,遵循研究性学习规律,把信息化素养培养融入实践基地学习全过程,内容包括为学生提供让学习经历变得有意义的校内外融通线上课程,支持学生自主实践学习的互动智慧服务,开展跨学科实践教学的STEM教师线上学习,服务学生深度学习的专家智能咨询,学生线上学习交流与拓展阅读的研究成果库查询等五个方面,对于帮助研学基地服务学生开展好实践学习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校大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红色经典景区为主要目的地,通过游览观光、参与体验和学习研讨等形式进行红色研学旅行,可以有效破解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困境,成为实践育人的有效形式。高校通过与景区建立协同育人机制,开发形式多样的研学旅行模式,设计多种研学线路并建立旅行安全保障体系,可以达到红色基因传承与实践育人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将研学与旅行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寻找真理,再将真理运用于实践。课程制订者与实施者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差异,分学段分地区实施研学旅行教育,将研学内容和主题与校内学科课程进行联系,科学合理规划游学方案,做好研学旅行基地建设和学习情况评价,制定科学合理的研学旅行策略与方向,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平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以实践育人为核心价值的研学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具有重要作用。但是,该如何有效发掘利用地域文化资源,整体规划、系统建设研学课程,却成为困扰很多学校的一道难题。作为坐落在京杭大运河宿迁段之畔的一所百年老校和中国大运河沿岸城市学校教育联盟基地学校,江苏省泗阳县实验小学在建设区域博物馆式研学课程基地的过程中,探索将运河文化融入育人体系建设,以“博物馆+大阅读”“博物馆+多学科”“博物馆+真生活”为基本思路,系统开发实施博物馆式研学课程,形成了研学课程建设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14.
以地处赣南山区的崇义中学探索研学实践课程校本化开发为样本,以县域特色资源建立的校级研学实践示范基地为依托,深入挖掘思政、劳动、地理与生物相关课程资源,进行跨学科项目式整合,从研学主题选择、基地课程资源价值、研学课程目标、研学项目规划、项目活动形式、研学成果评价等方面进行研学实践课程的创新设计。  相似文献   

15.
无边界实践教育是指实践教育在不断实现人的综合发展这个核心目标的过程中,突破时间、空间、人际、资源以及学科、载体等各种教育要素固有边界,呈现出来的融合教育样态。实践教育突破了学校、课堂以及学科的边界,以其多主体、多形式、跨行业带来的综合性与实践性特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将综合实践活动、研学旅行(研学实践)、劳动教育等实践教育的学科和课程形式融合一体,真正突破其课程管理、过程实施、评价指导等领域的边界阻隔,实现课程、管理、评价的一体化,才是提高实践教育效率,达到实践育人、协同育人的目标的最佳策略。  相似文献   

16.
研学活动让中小学生从课堂走向更广阔、更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方式。提高研学实践活动质量,唯有重视顶层设计,纳入课程活动体系,进行系统规划,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建设,重视研学前、中、后的评价管理,达到"天时地利人和",促进研学教育"知行合一",发挥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综合育人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研学旅行作为培育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能够为地理学科构建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文章选取福建西部山区四大丹霞地貌风景区作为研学地点,全面聚焦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培育,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设计研学旅行课程方案,以期充分发挥研学旅行育人价值,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教育均衡化及乡村振兴战略呼唤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在乡村小学的普及和提升。调研发现:北京市房山区乡村小学在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的开发中存在教育目标定位有偏差、对周边资源的教育价值把握不到位、课程开发与校本文化脱节、没有将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等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学校缺乏对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开发的顶层设计和保障机制;教师课程意识和开发能力有所欠缺;远郊区缺乏比较成熟的研学旅行基地;学校与第三方机构间协作进行课程开发的模式尚不成熟。建议:学校要作好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研学旅行活动的保障机制;教师要以学科实践活动为切入点,以综合实践活动为生长点,提升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的设计能力;加强多方合作打造研学旅行基地,引入高端智库开发基地课程;通过学校主导、第三方机构协同的方式,形成校内外合作的课程开发模式,促成课程开发落地。  相似文献   

19.
地理研学旅行备受学术界关注,然而,尚鲜见关于海岛地理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思考和报道。从分析海岛地理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意义入手,探讨广东省南澳县的优势,并对南澳海岛地理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建设进行思考和探讨,为南澳县及全国特色研学旅行资源的开发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2018年7月,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旅游局等10部门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浙教基[2018]67号),鄞州区被确定为宁波市唯一的浙江省整体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试点区。继省教育厅实施意见出台后,鄞州区教育局针对目前研学普遍存在的"缺乏核心育人理念""缺乏完整育人机制"的问题,进行高起点规划,精细化部署,着手启动全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相关工作,开发了一批具有鄞州特色的研学旅行实践课程;创建了一批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区级研学旅行基地;建立了一套责任清晰、协同配合、管理规范、经费落实、安全保障的研学旅行工作机制;探索形成了激发中小学校和中小学生广泛参与、活动品质持续提升、文化氛围健康向上的区域研学旅行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