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早期教育教师的调查访谈,并对调查访谈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以此为依据构建了早期教育教师专业胜任力模型,编制了早期教育教师专业胜任力问卷,通过大规模的测查,得知当前早期教育教师专业胜任力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2.
为重构适应信息化教育环境的新的教师胜任力模型,笔者从信息化教育环境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中解析出教师胜任力一级指标,从工作分析调查确定教师胜任力二、三级指标,并依此构建教师胜任力模型.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丰富了教育潜件建设的内涵,为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和师范生培养规划提供参考,为教师岗位招聘和绩效考核提供标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早期教育培训中心的在职或实习教师以及在校早期教育相关专业的学生为研究目标。通过一定量的自由式问题进行问卷调查,进而搜集足够的行为特点,以及能表现出早期教育教师胜任能力的相关特点,然后依据搜集到的各项特点全面地进行问卷的编写。试验创造早期教育教师胜任能力标准模型。在模型的建立与应用上,用大数据分析完成对我们构建的早期教育教师胜任能力标准模型的验证。以验证结果考察此标准模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并进行相关修正与修改。  相似文献   

4.
胜任力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作为21世纪一个重要的发展工作体系,在后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工作领域中的使用越来越多.基于此,以二十年来中国教育领域胜任力研究为视角,深入探讨校长胜任力的模型建构,教师胜任力的模型建构,教师胜任力与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提出了胜任力研究趋势及局限,以期完善教师胜任力研究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胜任力研究在我国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胜任力理论的发展为我国高校外语教师评价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从教师胜任力的概念、理论模型、研究方法和教师胜任力模型建构,反思已有研究的不足,展望我国高校外语教师胜任力研究发展方向,旨在为高校外语教师的胜任力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胜任力是指教师为适应高职教育教学这一特定岗位而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特质的总和。通过行为事件访谈和问卷调查,借助探索性因子分析、信度检验、效度检验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构建了包括自我管理、科技素养、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实践能力、职业素养胜任力等六个维度的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胜任力模型,以此作为选拔、培养、培训、评价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比照现有高职教师的胜任力水平与胜任力模型标准的差距,分析继续教育培训需求,从而制定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养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及效果评估,形成系统完整的高职教师继续教育体系,提升当下高职教师的岗位胜任力,更好地培养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教师作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应具备从事教师行业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即知识胜任力、教学胜任力和道德胜任力。然而,作为当前各地中小学招聘教师主要途径的教师招考,存在报考资格专业性不强、招考方式单一、招考内容有限等问题,无法遴选出具有教师胜任力的新任教师,从而无法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从教师胜任力的视角,对招考制度提出创新招考形式、丰富招考内容、加强教师招考监督等改进设想。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企业对技能型应用人才的需求也有了更高的标准。作者以C职业院校信息技术类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梳理、岗位分析、企业调研,围绕职业素养、知识技能、思维理念、与时俱进等胜任因子开展问卷调研和数据分析,筛选和提取胜任力要素核心指标,完成高职信息技术类教师胜任力模型建构,同时就胜任力模型在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可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价值观三个方面调查临床医学教育背景的护理专业教师岗位胜任力情况,结果显示:该群体教师医学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专业教学能力及专业态度较强,但情感教学能力和护士的角色榜样作用不强,护理专业相关知识、技能操作、对护理专业的热爱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采用培训、临床上班、激励自学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提高其岗位胜任能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以技术整合为特征的数字时代的到来,教师数字胜任力备受关注。结合角色理论对近十年国际颁布的教师数字胜任力政策文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政策文本要求教师在数字时代作为公民的教育者,要有数字思维与伦理;作为教学工作者,要具备教学设计与创新能力;作为管理者,能建构与评估组织数字化的学习组织;作为专业学习者,应进行持续、合作、反思性的专业学习。未来应促进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创新者,在教师教育中落实数字胜任力培养学科化,并加快我国教师数字胜任力框架的更新迭代。  相似文献   

12.
教师胜任力     
教师胜任力是指教师个体具备的、与实施成功教学有关的一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价值观。未来教师胜任力的研究将会出现新的研究趋向:首先,从研究内容看,未来教师胜任力的研究将加强对教师绩效与胜任力的具体关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其次,从研究范围看,未来教师胜任力的研究不再是对教师个体胜任力的单方面研究,而是对教师、学校、管理者以及一切环境、  相似文献   

13.
高职教师的专业化和专业发展迫切需要研究和制定高职教师专业能力标准,标准制定的依据主要包括:理论依据是指关于教师知识和教师胜任力的理论研究;参照标准即国家法律和国内外教师专业能力标准;现实基础是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与高职教师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特殊教育教师胜任力对专业发展的影响机制,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715名特殊教育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特殊教育教师胜任力、心理资本显著正向预测专业发展;心理资本在特殊教育教师胜任力与专业发展之间起着中介作用;随着教龄的增加,特殊教育教师胜任力对专业发展的正向影响在减弱,特殊教育教师胜任力对专业发展的直接效应及间接效应均受到教龄显著的负向调节。基于研究结论,研究建议从提高胜任力水平、培育心理资本和提供差异化支持等方面促进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数字科技的爆发式发展对公民应有的能力素养产生了革命性影响.欧盟为了从教育实践层面培养合格的数字公民,于2017年专门面向成员国教师发布了欧盟教师数字胜任力框架,期望通过此框架指导和提升教师的数字胜任力,以赋能学习者数字胜任力的发展,从而培养富有竞争力的数字公民.此框架由专业化参与域、数字化资源域、教学和学习域、评价域、赋能学习者域、促进学习者的数字胜任力域构成,共涵盖22项具体能力.值得提及的是,此框架还从胜任力发展的视角研制了教师数字胜任力进阶发展模型,以指导教师对其胜任力水平开展自主评价和个性化发展.该框架对我国教育信息化2.0阶段推进教师发展具有启示意义:应尽快开展教师数字胜任力研究、制定教师数字胜任力发展标准,以及从以人为本的发展视角持续推进教师发展实践.  相似文献   

16.
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教师数字胜任力研究的日益丰富,但相关概念与框架难以系统理解与对比.本研究通过数据库搜索和文本分析,系统梳理了教师数字胜任力研究发展阶段,提炼出较有影响力的框架,从组织类型、框架目标、建构理念、胜任力要素及社会伦理责任等维度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现有框架可分为概念型与内容型(清单型与发展型),总体涉及技术、教学、伦理和态度四大胜任力域,在流行地域、影响范围、表述术语和基础能力设置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对数字化应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的侧重程度及对社会伦理责任的理解各有不同.研究有望为数字时代我国教师数字胜任力理论建构、实践探索及教师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是“双师型”教师能力发展的核心内容。基于对胜任力模型构建的研究,建构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指标体系,其中包括4个维度20个胜任力特征。在新模型的基础上探究了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能力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8.
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胜任力的概念和内涵进行探讨:政治素养是高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的首要标准,教学科研能力是高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的重要保障,专业理论知识是高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的坚实基础,职业态度是高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的关键要素,个人特质是高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的个性要求。基于对187篇学术期刊的分析研究,构建包含5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的高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模型。该模型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招聘配置、培训管理以及绩效考核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可以采取"从岗位胜任力到行动导向"的路径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其中岗位胜任力是转化的基本出发点,培养学生岗位胜任力是转化的重要步骤,行动导向是转化的关键环节。按照这一路径来实施教学,教师必须明确专业岗位胜任力,设置符合专业需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模块,运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以项目活动的科学评价测量岗位胜任力的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20.
教师胜任力是对教师成功完成教学所必需的自身的因素的综合界定,它既包括知识、技能,还包括对于教师成功教学所必需的深层次要求的性格、品质、态度、动机和价值观等。教师胜任力的两个经典模型分别是胜任力冰山模型和胜任力洋葱模型。为了有效提升教师胜任力水平,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学校要根据教师胜任力模型的内容和特点,进行管理的改革和创新:激发教师发展动力、关注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教师的自我实现、进行教师评价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