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伴随着数字革命与高质量发展对高等教育生态带来的深远影响,过度依赖数字而呈现的“数字依附”现象将深刻左右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发展的进程。数字因其具有“清晰”与“比较”的双重特性较好地契合了高速发展阶段高等教育需要评估便捷且可度量的实然诉求。然而随着高等教育逐渐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等教育的数字依附现象呈现出“自主性不足、同质化倾向、适应性降低、迎合式发展”的内在缺陷,与高质量评估的理想状态仍有差距,需要基于“增进评估主体的自主性、还原评估对象的真实性、提升评估标准的适应性、强调评估功能的发展性”四位一体促进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从“数字依附”到“高质量评估”的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2.
李景焕  王逸 《教师》2024,(10):105-107
破“五唯”政策是目前我国高校对教师评价机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评价政策变革会影响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再平衡行为。文章以天津市高校教师为调研对象,揭示了破“五唯”政策对高校教师教学、科研再平衡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破“五唯”政策具有一定激励教学付出的效果。基于教师对待破“五唯”政策的基本认知态度和行为反应,文章通过聚类分析将高校教师的教学科研再平衡的行为模式分为五种类型。在破“五唯”政策影响下,五种类型的教师在教学信念、教学效能感和高校激励认同度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基于ASD理论的分析框架,分析了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内在逻辑,并从评价主体、制度和环境三个维度探究高等教育评价改革面临的问题,提出新时代高等教育评价改革的推进路径,即政府放权赋能,调动评价主体积极性;完善政府宏观管理,实现评价主体深度协同;加强政策顶层设计,建立和完善高等教育评价配套机制;聚焦破“五唯”主题,加快构建高质量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坚持“质量至上”的教育评价文化,构建“以文化人”的评价育人机制,以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4.
不少地方高校的年度考核和职称评审照搬中小学做法和一些著名高校的评价指标,缺乏地方特色,也不能促进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破“五唯”实践表明分岗位类别对服务地方和师生的评价正在成为新趋势。因此,需要从贡献地方发展和服务师生的角度,进行分类的专业化和贡献度评价。从常规与创造性劳动的本质差异上,明确学术、技术、教改和管理创新,形成不同类别和职级人员的岗位评价标准。在年度考核中,突出直接利益相关者对各级领导和教师的考评,形成管理增效、服务贴心的分类化破“五唯”评价之路。  相似文献   

5.
“五唯”学术评价作为一种范式,其指标体系包括论文、帽子、学历、奖项和项目五项,这五项体现了科学主义与现代性的精神信仰、实证主义的理论原则和定量数理统计的实践方法。“五唯”学术评价范式重新树立了学术在国家和社会中的地位,促进了我国学术成果数量的增长,加速了我国学术人才规模的扩张。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五唯”学术评价范式在内外两个方面都遭遇到了危机。新构建的“五维”学术评价范式将从学术组织、学术传承、学术创新、学术激励和学术伦理五个维度来引导学术的发展与评价。这五个维度体现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相融合的精神信仰、实证主义与建构主义相互补的理论原则、定量与定性相混合的实践方法。学术评价范式的转换路径要摒弃以往“先破后立”的激进步骤,采取一种“以立促破”的渐进方式,在减小变革阻力的同时,避免“破”与“立”之间衔接的断档。“五维”学术评价范式的提出,意在构建一种良性的学术发展生态,追求学术人所渴求的一种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6.
高校职称制度“破唯”改革是在建设“双一流”高校及高校评审权下放的双重背景下提出的一个新的时代命题。在“破唯”过程中普遍存在“破唯”执行标准不明、治理主体协同失衡、治理策略失当、治理手段失灵以及治理理念失范的问题。协同治理理论对上述问题的解决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即可从“破唯”参量的协同、主体的协同、系统的协同、手段的协同、理念的协同五个路径推进,从而明确“破唯”执行标准、理顺治理主体协同关系、运用系统性治理策略、综合化治理手段和正确的治理理念,强化“破唯”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7.
面向高质量发展与现代教育体系建设,新时代我们需要类型发展式、系统渐进式和协同共生式的职业教育评价改革。基于类型化发展的定位,新时代职业教育评价改革形成以理性复归、体系重构、数字赋能为核心的三大价值旨归,即:力破“五唯”无主体性思想,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构建“分类分层、职普融通”的职业教育评价体系;赋魅于技术理性,打造职业教育评价数字生态圈。由此,以“技术嵌入—技术耦合—技术共生”为逻辑理路,探索数字化转型下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的三种形态,包括一体化在线评价平台的初级形态、智慧化多元评价机制的中级形态和内生性增值评价文化的高级形态。未来,推进职业教育评价的数字化转型需遵循“上下统筹、内外联动、点面结合”的智慧化运行进路,以数字“治理术”破除职业教育评价中的符码崇拜,以智慧“大数据”增强职业教育评价系统的治理韧性,以技术“新秩序”升级对职业教育评价的数字信任。  相似文献   

8.
加快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手段。而教育发展的“指挥棒”是教育评价体系。重新构建学校—教师—学员三维评价体系,有效破除“五唯”,对加快教育发展速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数字异化是机器异化在数字化时代的表现形式。虽然数字异化涉及到许多传统批判理论未提及的新问题,但其本质仍然是机器体系出现所引发的劳动与资本关系问题,并没有超出马克思主义理论范围,马克思机器观能够为消解数字异化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马克思机器观视域下消解数字异化必须破除数字资本“、技术至上“”数据至上“”数字围城”所造成的现实困境,以人民逻辑超越资本逻辑,解放和发展数字生产力;把握数字技术的使用界限,实现数字与人文完美融合;唤醒“数字人”的主体意识,提升劳动者的数字能力;构建数字命运共同体,突破数字交往异化困境,实现数字技术与人类社会的良性互构和双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校教师评价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保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革除高校教师评价中的“五唯”痼疾,破除对评价指标的固恋,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之趋。研究借助杰瑞·穆勒对绩效管理“指标陷阱”的深入解读,分析高校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发现指标化管理隐藏着“唯指标”的功利化价值陷阱、指标设计片面化的技术陷阱以及人为的投机陷阱。只有通过探寻教师发展性评价模式,构建综合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监督机制,才能保障高校教师评价的客观性与公平性,形成良性问责氛围,推进教师与学校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In education, digitalization has become a pivotal force to promote educational reform in the new era, featuring demand-driven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 educatio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aims to reshape its new capabilities based on next-generation digital technologies concerning the quality of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s per the scope of services and composition of responsible subjects like personnel,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should focus on three key areas: talent development, scientific research, as well as management and services. In addition, digital transformation should be structured based on several types of content: essential data, environments, operational functions,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systems. Moreover, paths of guarantee, action, and operation should be taken concurrently to facilitat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2.
为保障"双减"政策的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家校社深度合作和教育评价方式创新的需求,教育新基建从智慧校园、信息网络、平台体系、数字资源、创新应用、可信安全等各方面助力,且在共享优质资源、重塑教育体系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与此同时,教育新基建助力"双减"政策落地也面临诸多挑战:如何提高投融资市场成效,构建教育专网,深化智慧校园建设;如何规划软硬件建设,重视平台资源使用,促进个性化学习;如何补足人才供给缺口,指导技术的创新应用,规范可信安全的监管体系。面对这些挑战,政府、社会、学校等多元主体要协作发力,创新政企校合作模式、建设以人为本的智慧校园、并完善监管体系,全力保障"双减"政策的落地,共同打造高质量教育新生态。  相似文献   

13.
成人高教“普教化”问题:“失却自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人高教与普通高教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而成人高教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普教化"问题,即在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理论体系等方面与普通高教相似,这导致其"失却自身"。这既不利于成人高教自身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成教学员的充分发展,更不利于成人高教与普通高教的协调发展,必须予以改革。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种语言都有数字词语,汉语不仅如此,而且更加丰富多彩.数字词语是指数字与其他词一起构成的词语,其意义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文章提出在进行汉语数字词语英译时一定要很好地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等,并就汉语数字词语的英译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的推进中有必要对其价值进行反思——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为了谁?成就了谁?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动因等潜在性地影响着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基础,而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的标准和过程是持不同高等教育价值观、维护不同利益的价值主体价值博弈的过程。这种博弈的结果是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的主要价值主体通过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方案之手将主观价值“合法化”后加以推行。高等教育国际化评价应削弱其经济价值取向,以进一步促进高校师生的自主发展为主旨。  相似文献   

16.
高职教育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为突出高职教育特色,高职教育要做到“六实”,即办学指导思想要“务实”;人才培养目标要“切实”;人才培养计划要“重实”;教学组织管理要“扎实”;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要“落实”;职业技能鉴定要“求实”。  相似文献   

17.
我国正式加入国际教育评价协会已近25载,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经历了试点和全面展开两个阶段,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建设"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应该选择以下路径:加强高等教育的分层研究;改变评估"立法懈怠"和立法滞后的状态;重视评估中的"主体缺位"现象;抵制夸大"中介评估"的作用.同时需要注意评估方式选择与评估定位相悖、评估队伍结构不合理、评估指标内涵模糊等现象.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存在两种不同的模式:依附发展式和借鉴超越式。依附发展式的特点是照搬照抄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管理体制等,历经几百年依然无法赶超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借鉴超越式则是在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管理体制的基础上,把先进经验和本国实际结合起来,创新教育发展模式,最终实现超越。我国高等教育应该走"本土国际化"的发展道路,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重建本国文化精神,建立适合本国实际的学术评价标准,合理解决人才流失问题,在国际交流中主动展现自身特色等。  相似文献   

19.
从教育现代化的视域对高职教育现代化发展进行评价应考虑其"教育性"和"职业性"的价值取向:学习者维度的成长成才之需、院校维度的内涵式发展之需、企业维度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之需以及社会维度的"尊劳尚技"氛围之需。高职教育是不同于其他普通高等教育的另一种"类型教育",参考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现状,高职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框架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客观反映出现实情况、缺失"人"和"文化"要素。在教育现代化检测评估过程中,高职教育现代化监测可考虑单独设置,进行"类型赋能",并在评价理念、评价表述、评价监测、评价关系等方面向"类型教育"取向转变,进一步完善与健全高职教育现代化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20.
高校数字图书馆在创新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是高校实施创新教育的有力保障。作为高校数字图书馆应在创新教育中充分发挥起住信息服务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