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 科教兴鲁、经济国际化、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选择。实施四大战略,要着力培育经济发展的新优势。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工业化再上新水平。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新技求的发展。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  相似文献   

2.
陕西财经学院近几年来充分发挥学科和专业优势,积极主动地为陕西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取得了显著成绩。 面向陕西经济建设主战场,积极承担科研课题,为地方政府制定战略决策提供服务 根据陕西省科技研究发展计划要求,我院认真组织广大教师、专职科研人员对陕西科技经济一体化战略,加速科技进步的重大科技法规政策,培育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国内外科技发展走势与我省发展对策研究,重点区域开发的前期研究等进行研究,积极与省市政府、科委部门联系申报课题,多渠道争取研究课题,切实落实陕西省政府、陕西省社科规划办已批研究科研项目,为科教兴陕出谋划策。先后承担16项有关省科委、省社科规划办、省市政府  相似文献   

3.
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替代稀缺的物质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吉林省的科教优势显著,人均受教育水平、各级教育普及率和升学率居全国前列,人力资本总量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目前吉林省经济发展却处于相对落后位置。这至少表明吉林省的教育投资存在不合理之处,人力资本总量、质量和结构与经济发展模式不相适应,人力资本优势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作为科教大省,吉林省应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积极发挥教育优势,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各类专门人力资本,为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提供人力资源保证。  相似文献   

4.
科教资源是各地科技创新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创新型城市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形势下,深入探索长期存在的科技优势不能与经济融合的关键问题,找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综合性方案,对科教资源优势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甘肃经济发展中的优势与劣势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经济发展中的优势与劣势的动态分析林立林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甘肃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同国内一些经济发展较快或经济较发达的省份相比,其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和速度仍然较为落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甘肃省与发达省份之间经...  相似文献   

6.
新常态经济发展是中国经济迈向更高水平的必经阶段,步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期的陕西,为避免迈入"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建设"三个陕西"的目标,急需在解决"生产什么"的需求侧问题的同时,解决好"如何生产"的供给侧问题。文中在分析新常态经济发展的供给动力结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理论剖析了陕西新常态经济发展的供给动力结构以及诸如要素投入的低成本优势难以为继、有效供给亟待提升、制度供给动力有待完善、高校和科研院所潜力亟待释放等问题,并提出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陕西全要素生产率、优化陕西制度供给、推动陕西政府改革、优化空间结构等维度优化陕西新常态经济发展的供给动力结构,实现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7.
提升高校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对于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加快陕西科教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陕西高校在完善知识产权政策和工作机制,提高专利申请数量和转化能力方面的主要做法及现状,提出了优化政策。  相似文献   

8.
为考察我国五大海洋经济区科技教育领域的综合建设绩效,建立基于投入-过程-产出框架的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两阶段DEA模型,对2014年我国五大海洋经济区科技教育的科教生产阶段与产业转化阶段的建设绩效进行了实证评价。结果表明,在科教生产与产业转化阶段,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天津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绩效水平较高,而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绩效水平较低,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与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介于两个绩效水平之间。  相似文献   

9.
西部信息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以陕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陕西为例,分析信息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运用最小二乘法对陕西的经济增长和信息化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信息化水平与陕西经济发展有较强的相关性,信息化指数每提高1%,国内生产总值指数提高0.182 512%,表明信息化可以极大地带动陕西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陕西为充分利用其科技优势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国最早提出了"科技兴陕"战略,举全省之力,实施了从"九五"时期"1851"重大科技产业化行动到"十五""一线两带"建设再到"十一五""13115"科技创新工程等一系列重大举措,但总体成效不彰。其主要原因在于陕西上下存在片面认识误区,有为科教而科教的倾向;未能处理好科教兴陕战略、规划和政策措施之间的关系,具体落实不够;政府工作"越位"与"缺位"同时存在和尚未触及解决深层次的内在矛盾及体制性问题等。陕西要以思想观念创新为先导,克服认识误区;以建设西安为中心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为契机,着力解决科技兴陕的深层次矛盾和难题;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兴陕和技术创新的主体,切实提高科技兴陕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陕西科技与经济相脱节内在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区域科技是"嵌入式"的,是由国家基于战略总体布局长期支持培育形成的,而非陕西经济、科技自身发展的结果。其科技先进实质是由国家属科研院所、重点高校支撑的国家科技先进。地方和企业科技仍相当落后,与陕西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由于国家属科研机构、高校研究开发与企业技术创新在活动内容、目标任务、评价标准等方面根本的不同,从而要使陕西区域内的国家科技内化为区域经济增长实力具有不可愈越的障碍。陕西科技先进、经济发展滞后,两者相脱节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12.
陕西区域科技是"嵌入式"的,是由国家基于战略总体布局长期支持培育形成的,而非陕西经济、科技自身发展的结果.其科技先进实质是由国家属科研院所、重点高校支撑的国家科技先进.地方和企业科技仍相当落后,与陕西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由于国家属科研机构、高校研究开发与企业技术创新在活动内容、目标任务、评价标准等方面根本的不同,从而要使陕西区域内的国家科技内化为区域经济增长实力具有不可愈越的障碍.陕西科技先进、经济发展滞后,两者相脱节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郭楠 《内江科技》2007,28(7):79-79
本文通过考察分析平顶山市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指出中部地区的能源优势和现代新兴经济形式的相对不足,为中部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加快一个地方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保障。技术创新能够改进一个区域的生产形式,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生产力水平,为人们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不同地区发展经济要充分利用当地的高校教育资源,发挥高校的技术创新优势,使其为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技术因素与环境条件,在人才资源的便利供应下,发展知识经济,实现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优化升级。本文针对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展开讨论,分析了如何发挥高校技术创新优势,加快区域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5.
西北大学地质系创建于1939年。50多年来,地质系立足陕西,面向全国,发挥学科优势,已发展成为在我国,尤其是在西北地区地质战线具有重要地位,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地质教育中心和科研中心。同时,也为陕西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对比较优势的偏离是造成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对比较优势判定方法的总结分析,提出一种新的度量地区经济发展对比较优势偏离程度的方法,即投资区位商对产出区位商的偏离。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各地区近年来的偏离度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统计和计量分析,实证分析结果支持文章提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大连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比较优势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连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发展是城市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东北亚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大连经济功能的发挥相辅相成.在东北亚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大连有着航运、金融、贸易、产业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环境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下,大连应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开展区域内合作,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参与东北亚地区合作与竞争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是国家当前的重要战略要求。陕西省科教资源丰富、科技产出高,但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科技和经济的一强一弱形成了特有的"陕西现象"。以特定区域陕西省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廓清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涵,并基于大规模实地调研和二手数据,归结了陕西省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现状,探究了陕西省产学研协同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最后对陕西省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以我国68个城市212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运用负二项回归模型综合分析了FDI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科教政策强度和地理位置等主要区域性因素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培育的影响。研究表明: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地理位置优势越明显越有利于区域内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而区域FDI水平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科学教育事业政策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培育的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正> 科教兴莱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具体实践。莱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推进科技进步工作,并且始终把它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来抓。“九五”期间,全市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292项,获各级科技进步奖183项,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68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建立地级市之初的39%提高到4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不足2%提高到13%,为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确保“九五”计划的顺利实现做出了重大贡献。实践证明,科技兴则经济兴。重视了科技进步,就牢牢把握了经济发展的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