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7 毫秒
1.
《林黛玉进贾府》选自《红楼梦》第三回五节至三十二节。节选的这一部分,以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事件为中心,写林黛玉所见所闻。全文可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至"林姑娘到了"。写林黛玉进贾府。黛玉初  相似文献   

2.
《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以“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事件为中心,以林黛玉进贾府第一天的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耳闻、目睹、心感,为我们展示了贾府这一典型环境,介绍了一大批主要人物。这些内容在《红楼梦》全书中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以为,抓住文中的一“笑”一“哭”,以此作为学习的切入口,我们便能很好地把握这些丰富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的前五回是全书的序幕。《林黛玉进贾府》(以下简称《林》)节选自小说的第三回,以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事件为中心,以她进贾府第一天的行踪为线索,在《红楼梦》中第一次展现了贾府这一全书的典型环境,第一次让贾府大批主要人物出场亮相,第一次让两位主人公贾宝玉和林黛玉相会。这些内容无论是在序幕阶段还是在全书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林黛玉进贾府》是高中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以林黛玉初进贾府为中心事件,让生活在富丽贾府中的主要人物逐一登场,人物形象刻画是这一回中最为出彩的部分,也是进行教学的重点内容。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是众多人物中作者集中刻画的三位,刻画的方法也有差异。其中王熙凤、  相似文献   

5.
高语第四册中的《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课文写林黛玉进贾府第一天的行踪,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和内心感受,介绍了贾府的一些重要人物,包括贾母、王熙凤、贾宝玉、三春姐妹及贾政、贾赦、邢夫人、王夫人等一大批贾府亲眷。  相似文献   

6.
《林黛玉进贾府》中的『哭』和『笑』《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洋洋洒洒7000字,通过林黛玉的所见所闻所感,概括介绍了贾府一大批人物的身分地位和思想性格,展现了全书的典型环境。这些内容无论在序幕还是在全书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林黛玉原是...  相似文献   

7.
《林黛玉进贾府》是《红楼梦》第三回的节选部分,林黛玉进贾府,一个浓墨重彩的"进"字深意读之不尽,细究这个"进"字可谓是意蕴多重:贾府的显赫高贵、森严的等级制度、宝黛初会情缘始生、林黛玉泪尽缘灭于贾府、贾宝玉是封建家庭的叛逆者、王熙凤是脂粉队里的女英雄。  相似文献   

8.
在《林黛玉进贾府》中,曹雪芹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极为忙碌的场面。透过这些忙碌的场面,我们不仅能够对《林黛玉进贾府》中的角色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还能在此基础上一窥封建等级森严的大家族中的种种繁文缛节,进而更深层次了解到封建大家庭衰落的必然。  相似文献   

9.
一、片段精选1.坐着轿子进贾府林黛玉弃舟登岸,坐着轿子进贾府:……又往西行,……一却不进正门,只进了西边角门。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将转弯时,便歇下退出去了。……另换了三四个衣帽周全十七八岁的小厮上来,复抬起轿子。……(《林黛玉进贾府》)  相似文献   

10.
《林黛玉进贾府》是教材中的传统篇目,每次教到王熙凤出场时说的一句“我来迟了”时,总觉得这不仅仅指迎接林黛玉来迟了这样简单,总认为曹雪芹在这句话中似乎包含着某种宿命的色彩:王熙凤生不逢时,没有赶上好时代,反而碰上了贾府的衰败,虽然果敢能干,但无力回天。  相似文献   

11.
以《林黛玉进贾府》一文的教学为例,对“五疑式”教学法及其具体运用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林黛玉进贾府》一文,通过黛玉的眼睛展现贾府的繁华,刻画了王熙凤、贾宝玉、林黛玉三个主要人物。本文对《林黛玉进贾府》人物形象刻画的特点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通过林黛玉进府的见闻,第一次正面细致地描写了贾府的豪华、富丽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展示了《红楼梦》一书的典型环境。由于内容繁复,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一些细节极易被忽略,如以下这段环境描写。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善于通过细微小事显示人物个性。《林黛玉进贾府》中林黛玉有两句话:“只刚念了《四书》。”“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许认得几个字。”本文以此为例说明这一点。《林黛玉进贾府》中突出了林黛玉谨慎细心的性格,林黛玉此次进贾府,不仅仅是简单的外孙女到外婆家,而且是以一个客人的身份来到贾府的,她的一言一行代表着林家的尊严和体面,所以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黛玉初到贾府,贾母看到外孙女自然是爱怜不尽。吃饭时安排黛玉坐在身边,饭后与黛…  相似文献   

15.
“学生绘图”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浙江省湖州中学高黎明浙江省湖州六中孙利灵一些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常借图来辅助教学,这是符合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发展特点的。特级教师蒋传一讲授《林黛玉进贾府》时,根据林黛玉进府的线路绘制了一张“贾府平面图”,将错综复杂的...  相似文献   

16.
邹小千 《现代语文》2010,(12):130-131
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后,如何让学生创造性地完成课后小作文《说话“凤辣子”》,关键在于如何把握王熙凤的“辣”这一人物的典型性格,并使之具体化。  相似文献   

17.
《林黛玉进贾府》为《红楼梦》的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是介绍小说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在这一回,贾宝玉、林黛玉和王熙凤的性格也得到了充分体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林黛玉进贾府》作为传统篇目,我也教过好几遍了。每次教到王熙凤出场时说的一句“我来迟了”时,总觉得这不太会仅仅指迎接林黛玉来迟了这样简单,曹雪芹在这句话中似乎包含着某种宿命的色彩。王熙凤生不逢时,没有赶上好时代,反而碰上了贾府的衰败(即封建社会的衰败),虽然果敢能干,但无力回天。  相似文献   

19.
[文本说明及解读]一、目标要求:《林黛玉进贾府》为《红楼梦》的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是介绍小说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在这一回,贾宝玉、林黛玉和王熙凤的性格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20.
《教师教学用书》高中语文第四册分析《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时指出 :“‘因此步步留心 ,时时在意 ,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 ,多行一步路 ,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林黛玉时时处处持这种谨慎态度 ,是她寄人篱下的思想反映。这是课文反映的黛玉性格中的重要的一面。”笔者认为 ,这种分析 ,甚为不妥。教师用书用“寄人篱下”来概括林黛玉在贾府的生活情感 ,来理解和探讨林黛玉的性格特征 ,也是不妥的。其一 ,我们从课文的情节来看 ,贾母疼爱林黛玉当作一根主线贯穿全文的始末。作为生活在贾府的林黛玉 ,她从老祖母的关爱中 ,领略了生活上的许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