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串反”即电路中的某一电阻变化时,与它串联或间接串联 的电阻中 I、U、P 都将与可变电阻的变化规律相反;“并同”即电 路中的某一电阻变化时,与它并联或间接并联的电阻中 I、U、P 都将与可变电阻的变化规律相同。电路的动态变化和电路故 障分析等问题是高考中的高频考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的综合分 析能力。“串反并同”运用得法,可以精准、高效解决问题。本文 通过实例谈谈“串反并同”的妙用和不能直接运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李昭明 《中学理科》2002,(10):25-25
“串反并同”是指在电源内阻不可忽略的条件下 ,电路中与变化电阻串联的用电器 ,其电流、电压、功率 (或电流表、电压表示数 ,灯泡发光的亮度等 )的变化均与电阻变化规律相反 ;而与变化电阻并联的用电器 ,其电流、电压、功率等的变化均与电阻变化规律相同 .运用此法进行电路动态分析简捷、方便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例 1 如图所示 ,变阻器滑片P向B移动时 ,V1读数将变 ;V2 读数将变;V3 读数将变 ;A1读数将变 ;A2 读数将变.常解 :当滑动变阻器滑片P由A向B滑时 ,R变大 ,电源外电阻变大 ,由I =εR外 r推知电路中总电流变小 ,…  相似文献   

3.
一、"并同串反"原理所谓"并同":就是电路中某一电阻发生变化时,跟这一电阻直接或者间接并联的各用电元件上,通过的电流、两端的电压、消耗的功率的变化均跟该电阻的变化相同。  相似文献   

4.
在直流电路中,当电路接通或断开改变电路结构时,或者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键,改变某一部分电路的电阻时,电路中各个部分的电流、电压和功率都会随之发生变化.那么,如何处理此类问题?本文介绍两种方法.一、循因逐果法使用这种方法的关键是掌握正确分析动态直流电路问题的方法要点:总电流、总电压、内电压、外电压,由固定到变化的情况分析,具体操作如下:(1)根据电路结构的变化,或者可变电阻阻值的变化,分析直流电路总电阻R总的变化.注意:对于并联电路部分,任一电阻发生变化,都会导致并联总阻值发生相应的变化(详见例题).(2)根据全电路欧姆定律…  相似文献   

5.
在初中物理的电学习题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类问题:电源电压不变,由于可变电阻阻值变化,或者说某个开关闭合或断开引起阻值变化,然后让你判断电路的电流、各电阻两端的电压以及电功率怎样变化,学生对这样的问题感到非常棘手.其实这是有规律可循的,首先弄清电路的串并联关系,然后根据电压、电阻、电流间的变化关系,在寻找变量的同时,要注意哪些是不变的物理量,便可以顺利解决问题,因为电阻、  相似文献   

6.
电阻有可变电阻和固定电阻,所谓固定电阻是指按一定工艺制作出来的阻值恒定的电阻,它不随温度高低、光照强弱、通过电流大小的变化而变化,正常情况下如果损坏有两种可能:一是使用中由于通过的电流过大或电阻上施加的电压过高,使电阻上的功耗P=I2·R=U2/R过大,超过电阻自身的功率,这样电阻的温度逐渐升高,当高到一定的程度电阻就会烧断,形成断路,阻值变为∞;二是电阻使用年限时间过长,形成电阻的导电材料严重老化,使其导电能力下降电阻率变大从而导致电阻阻值变大.也就是说电阻损坏只能是阻值变大.但有些特殊情况下特别是电阻用在高压电路中时,还会出现阻值变小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一、对“并同串反”规律的解释1.“并同串反”规律的含义“并同”:某一电阻增大时,与它并联或间接并联的电阻中的电流、两端电压、电功率都增大;某一电阻减小时,与它并联或间接并联的电阻中的电流、两端电压、电功率都减小.“串反”:某一电阻增大时,与它串联或间接串联的电阻中的电流、两端电压、电功率都减小;某一电阻减小时,与它串联...  相似文献   

8.
同学们电流表和电压表是物理电学实验的基本仪表,其示数变化试题常出现于试卷中。在此,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将判断方法与同学们交流。具体解题思路是:“判断电路,确认对象。电阻变化,分析电流。根据电流,分清电压。可变电阻,以静为准。”下面结合例题,逐一解释。例1如图1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当滑片P向右滑时,两表示数怎样变化?分析(1)判断电路,确认对象。此电路为R1与R2的串联电路。电流表测电路电流,电压表测R2电压。(2)电阻变化,分析电流。当P向右滑,总电阻变大,从而电流变小。(3)根据电流,分清电压。由于电流变小,R1电阻不变,R1的…  相似文献   

9.
在直流电路中,当开关接通或断开,改变电路结构时,或者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键,改变某一部分电路的电阻时,电路中各部分的电流、电压和电功率都会随之发生变化.正确分析此类动态直流电路问题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1.根据电路结构的变化情况或者可变电阻值的变化情况,分析直流电路总电阻的变化情况.下面是几个判定总电阻变化情况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一、本月知识学习指要会根据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变化情况确定电路的故障位置;会根据要求合理设计电路.在实验中要了解滑动变阻器的用途:组成分压电路、限流降压电路,用作可变电阻.电阻测量方法大致有两种,即用伏安法测量和用多用电表直接测量.在用伏安法测电阻时注...  相似文献   

11.
同学们电流表和电压表是物理电学实验的基本仪表,其示数变化试题常出现于试卷中。在此,作结合自己多年的经验,将判断方法与同学们交流。具体解题思路是:“判断电路,确认对象,电阻变化,分析电流。根据电流,分清电压,可变电阻,以静为准。”下面结合例题,逐一饵释。  相似文献   

12.
电路分析是考查同学们电路知识的基本形式。而在电路分析时,我们经常碰到动态电路:电路中的物理量——电流、电压等会随着电路中用电器的连接方式或工作状态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某一用电器电阻等变化会引起电路中所有用电器的电压、电流、功率发生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对这样电路分析的总体思路是:由部分到整体然后再回到部分,分析外电路时遵循先干路后支路、先定值后变值的顺序。本文在此向大家介绍几个总电阻的变化规律,以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一、对两个概念的认识1.电阻概念:导体的电阻反映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其定义式为R=U/I,适用于任何导体。2.k=△U/△I:反映出电流变化与电压变化的一种关系,在U-I图像中表示图像的斜率。二、两者的联系1.两者大小始终相等的情况对定值电阻而言两者大小始终是相等的。定值电阻的阻值不随温度发生变化,即不受电压、电流的间接影响,亦即通过其中的电流和加在其两端的电压大小成正比,其U-I图像为一条过坐标原点的倾斜  相似文献   

14.
王肇铭 《物理教学》2010,(3):64-64,F0003
实际白炽灯泡的电阻会随着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化而呈非线性变化,我们不能应用简单的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直接计算它的实际功率和电阻。一般可以先用“伏安法”测出该白炽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然后用图解法确定在某个电源作用下的“工作点”,即实际工作时白炽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该灯泡的电流,从而计算该灯泡的实际功率和实际电阻。  相似文献   

15.
在电路中,与某一电阻发生改变,或电键离合,或电路某处发生故障,或磁场发生了变化,都会导致电路电阻、电压、电流、功率、电容器的带电量等某些物理量发生变化.笔者把这类习题统称为电路变化题.本文将电路变化题的解法例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多路输出开关电源广泛应用在各种复杂小功率电子系统中。就多路输出而言,通常只有输出电压低、输出电流变化范围大的一路作为主电路进行反馈调节控制,以保证在输入电压及负载变化时保持输出电压稳定。由于受变压器各个绕组间的漏感和绕组电阻等的影响,基于TOPSwitch-GX系列设计了一种多路输出开关电源,很好的解决了多路输出的负载交叉调整率问题。  相似文献   

17.
非线性元件的电阻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电流与电压不成正比,伏安特性图线不是直线而是曲线。欧姆定律对非线性电阻不适用,因此求非线性元件的功率通常是通过找出元件的"工作点"(工作时对应的电压和电流)再利用P=UI求解。下面笔者从一道竞赛题说起谈谈非线性元件功率的求解。  相似文献   

18.
问:在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为什么“先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再“保持电压不变,研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答:我们知道,一方面,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导体两端有电压,导体中才有电流.另一方面,导体有电阻,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可见,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两个因素都有关.如果电压、电阻同时变化,它们各自对电流的影响就有互相加强或减弱甚至抵消的可能,使我们无法判断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因此,我们先保持电阻不变,研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再保持电压不变,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初中电学问题中,常常遇到因电路中的电阻在一定范围内的变化,导致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功等物理量的变化这一类问题。解决这类问题,应根据电路特点,将电阻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代入题设的物理情境中,通过计算、分析、比较、判断、推理。能准确地找到电流、电压、电功等物理量的变化规律。这个方法我们把它叫做“极  相似文献   

20.
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R=U/I,测量电路的设计是围绕测量电阻R两端的电压U和通过电阻R的电流I来间接测量其电阻R值.一般情况下我们会自然地想到用电压表V来直接测电压,用电流表A来直接测电流.但在实际测量中,若电压表不能用或没有电压表的情况下,如何测电压;在电流表不能用或没有电流表的情况下,如何测电流;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首先要认识体会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