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可乐专卖     
举手的讲究校长要来听课了,老师事先给学生们打招呼,希望大家积极举手发言。某学生问老师:“要是我们回答不出您提的问题,那不是很难堪吗?”老师想了一下,觉得有点道理,于是补充道:“那就这样吧,会答的同学举左手,不会答的同学举右手。”  相似文献   

2.
有这样一则笑话:校长要来听课了。任课老师跟学生们打招呼,希望大家都举手发言。一个学生站起来对老师说:“要是我们回答不出来您提的问题,那不是很难堪吗?”老师略一思考,便补充道:“那么这样吧,会答的同学举右手,不会回答的同学举左手。”  相似文献   

3.
举手的讲究     
校长要来听课了。事先,任课老师给学生们打招呼,希望大家积极举手发言。布朗站起身来,对老师说:“要是我们回答不出你提的问题,那不是很难堪吗?”老师想了一下,觉得有点道理,所以补充道:“那么,这样吧,会答的同学举左手,不会答的同学举右手。”  相似文献   

4.
举手讲究校长要来听课了。事先,任课老师给学生们打招呼,希望大家都要积极举手发言。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要是我们回答不出你提的问题, 那不是难堪吗?”老师想了一下,觉得有点道理,所以补充道:“那么,这样吧,会答的同学举左手,不会答的同学举右手。”  相似文献   

5.
举手的讲究     
校长要来听课了‘事先,任课老师给学生们打招呼,希望大家积极举手发言.宏伟站起身来,对老师说:“要是我们回答不出你提的问题,那不是难堪吗?”老师想了一下,觉得有点道理,于是补充道:“那么,这样。巴,会答的同学举左手,不会答的同学举右手.”举手的讲究@李永团  相似文献   

6.
一、教学规则的常规性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问:“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同学请举手。”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手,然后等老师点名。被点到的同学很骄傲地回答完问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没有被点到的同学,心有不悦,面有沮色。先举手,后发言,这似乎已经成为一个课堂教学中不可打破的规则。学生举手都要经过老师的允许,这就在无形中形成了老师高高在上的态势,拉大了师生的距离,限制了学生发表不同意见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举手固然激发了回答问题的学生的积极性,但同时也遏止了不会回答问题的学生的积极性。如果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规则的常规性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问:“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同学请举手。”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手,然后等老师点名。被点到的同学很骄傲地回答完问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没有被点到的同学,心有不悦,面有沮色。先举手,后发言,这似乎已经成为一个课堂教学中不可打破的规则。学生举手都要经过老师的允许,这就在无形中形成了老师高高在上的态势,拉大了师生的距离,限制了学生发表不同意见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举手固然激发了回答问题的学生的积极性,但同时也遏止了不会回答问题的学生的积极性。如…  相似文献   

8.
庄沈 《辽宁教育》2006,(2):13-14
一、教学规则的常规性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情景:老师问:“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同学请举手.“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手,然后等老师点名.被点到的同学很骄傲地回答完问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没有被点到的同学,心有不悦,面有沮色.……  相似文献   

9.
陈大伟 《班主任》2013,(5):12-14
在一堂公开课上,有个男生十分喜欢表现自己,同学发言时,他总是把手举得高高的,嘴里嚷着要回答。授课老师对他说:“你只有学会认真听其他同学发言了,老师才会叫你起来回答。”因为刚讨论过“让学生经历美好快乐的课堂生活”,所以有的听课老师看不下去了,认为授课老师不能这样处理,这对学生的积极性是一种打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感。  相似文献   

10.
幽默与漫画     
奇迹某老师在解释“奇迹”一词时,举了一例:“一人从八楼跳下,竟毫发未损。”他希望学生说出“奇迹”,可一同学回答:“幸运。”老师很失望,于是说:“此人爬上八楼,又跳下,还是未受伤。”另一同学回答:“偶然。”老师非常气愤,只好又说:“那人再次爬上八楼,又跳下来……”还未等老师说完,就有同学答道:“他习惯了。”  相似文献   

11.
快乐100分     
解释奇迹 老师在解释“奇迹”一词时,举了一例:一人失足从八楼跌下,竟毫发未损。他希望学生说出“奇迹”两个字。 甲同学回答:“这是他幸运。” 老师很失望,于是又说:“此人爬上八楼后,不小心又跌下来,还是没受伤,这是什么原因呢?” 乙同学回答:“这是偶然。” 老师心里十分窝火,只得又说:  相似文献   

12.
“上课时,一定要敢于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上课前,我暗暗下定决心。“嗨,举就举呗,不就是读课文或回答问题吗,有什么可怕的!”临上课时,我又故作轻松地想。上课的时候,老师问:“哪位同学能读一读课文?”教室里静得出奇。我的心突突地跳。我偷偷看了看四周,有的同学低头默  相似文献   

13.
有两位四年级语文老师在教学《三味书屋》一文时,遇到了同样的情况,教者简介课文内容后,一个学生问:鲁迅先生读书的地方为什么叫“书屋”不叫“学校”?“三味”是哪三味? 一位老师听了学生的这个提问,答道:“这有什么好研究的!就跟你们的名字一样,爸妈给取的呗!”听了老师的回答,有的同学若有所知,更多的同学则觉得老师的回答里似乎缺少点什么。另一位老师听了学生的这个提问,略思片刻后微笑着说道:“哎呀,你真聪明,问题问得多好啊,谁能给他解释吗?”学生受了老师的鼓励,立刻有人举  相似文献   

14.
课堂上,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要求学生回答。过了一会儿,只见学生仍有些迟疑,老师鼓励道:“大胆举手,大声回答,勇于表现自我,才能走向成功的舞台!”随后许多学生举起手,坐在南墙角的一位男生此时手举得很高。老师看了看、稍作停顿之后,指着他说:“好,XX同学,你来回答这个问题。”岂料话音刚落,就引来一阵哄笑和唏嘘。老师旋即以锐利的目光扫视四周,转而对那位男生说:“你大胆发言。”教室渐趋平静。  相似文献   

15.
快乐加油站     
奇迹一老师在解释“奇迹”一词时,举了一例子:一人从八楼跳下,竟毫发未损。他希望学生说出“奇迹”。可一同学回答:幸运。老师很失望,于是说:此人爬上八楼,又跳下,还是未受伤。又一同学回答:偶然。老师非常气愤,只好又说:那人再次爬上八楼,又跳下来……还未等老师说完,就有同学答道:他习惯了。  相似文献   

16.
课堂上,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要求学生回答。过了一会儿,只见学生仍有些迟疑,老师鼓励道:“大胆举手,大声回答,勇于表现自我,才能走向成功的舞台!”随后许多学生举起手,坐在南墙角的一位男生此时手举得很高。老师看了看、稍作停顿之后,指着他说:“好,XX同学,你来回答这个问题。”岂料话音刚落,就引来一阵哄笑和唏嘘。老师旋即以锐利的目光扫视四周,转而对那位男生说:“你大胆发言。”教室渐趋平静。  相似文献   

17.
公开课上的一幕:“刚才小朋友们回答得很精彩,现在老师有一道难题想考考大家……”老师的问题尚未问完,一只只小手已争先恐后地高高举起。课堂气氛真活跃!教师们满怀希望地洗耳恭听。然而奇怪的是,学生的回答却是牛头不对马嘴,更有甚者是哑口无言。此时,上课者尴尬万分,听课者疑惑不解。究竟怎么回事?公开课结束后,我和一位学生聊起天:你们班的同学发言很积极。”嗯!”你也举了好几次手吧。”是的!”你刚才回答问题的时候是不是很紧张,把答案也给忘了?”“不是的!”这位学生急忙解释:因为老师说,今天上公开课,让我们要积极举手发言,谁举一次…  相似文献   

18.
课堂上,同学们正在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明明责怪亮亮说:“已经有同学在回答问题了,你怎么还举手呢?真是多此一举。”亮亮说:“我想举一反三来着,那三个同学的回答都不对,我想举手回答,把他们‘反’下去”。“看来你这一‘举’还很举足轻重的嘛!”明明说。“谁说我举‘足’了,脚能举吗?”亮亮反驳道。明明笑着说:“你一定听过‘举国上下’这个成语吧?‘国’都能举,何况脚呢?”星星听到他俩的话觉得好笑,就说:“还举世无双呢!”明明和亮亮惊讶地说:“这么说,真有举世界的人喽?这样的人当然不能有第二个。”星星感到又可气又可笑,说:“你…  相似文献   

19.
幽默与漫画     
还我的炸酱面 撒谎 某位男老师正在上思想教育课,提问道:“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撒谎吗?”学生们集体回答道:“知道。”男老师微笑着说:“现在请一个同学来举个例子。”  相似文献   

20.
"请把你的左手举起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一位专家讲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小学教师发现自己刚接的班上有个学生从不举手发言,于是这位教师便主动接触这个生性胆小、自我封闭的学生,鼓励他说:“以后老师提问,不会的,请把你的左手举起来,老师就不会让你来回答;会的,请把你的右手举起来,老师就让你来回答。”第二天上课时,老师开始提了一些问题,这位学生都勇敢地举起了左手,后来他终于举起了右手,该老师赶紧让他发言,结果他答对了。在老师、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这位同学自信地坐下了,脸上还露出了难得的微笑。听罢,我们不禁为“请把你的左手举起来”拍手叫好。“请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