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0年美国提出了“问题解决”的口号,至今一直被广泛接受,成为数学教育的中心课题,可见“它不是一时一地的权宜之计,而是历史的必然,符合时代潮流的明智之举”。在我国,随着新课程的提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的今天,提倡“问题解决”不失为是教学教育改革的突破口。然而,由于对“问题解决”的片面理解,“问题解决”教学中表现  相似文献   

2.
随着课程改革理怠的不断深入人心,要求英语课堂教学必要转轨,努力实现“四个转变”。  相似文献   

3.
在中学历史教材上,“左”与“有”多次出现.如“左派”、“右派”、“左翼”、“右翼”、“左倾”,“右倾”等,那么,它们各自的含义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在新世纪教育大发展的浪潮中,伴随着我校“经管”专业的发展,师资队伍建明显滞后。职教“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成功经验为我校“经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引入激励机制,改变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做好现有教师的专业转轨工作有计划地选送部分专业课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践 ,拓宽师资来源渠道,优化队伍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依法全面实施教师“双证”制度。  相似文献   

5.
陈丽萍 《学语文》2002,(1):18-18
我们一直以为“布署”是“部署”的错误写法,原因是有几个权威证据。《现代汉语词典》只收录“部署”,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中“常见的别字”一表收录了“部(布)署已定”,即认为“布”是“部署”的“部”的别字。 而近来,教学中发现中师一年级的学生竟有80%多将战略部署的“部”写成“布”,我们便搜集  相似文献   

6.
“鼻祖”“不祧之祖”“嚆矢”“滥觞”“发轫”“破天荒”“破题儿”这几个词,都是表示事情的起始,然而,如果单从字面上进行分析,又似乎很难与起始的意思联系起来,这就有必要作一些说明。  相似文献   

7.
吕梅忠 《广西教育》2013,(30):42-42
“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古往今来,凡教者多遵循“严”字当头。如今,在推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严”已不是过去简单地要求学生“知书达礼”,而是更多地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更应该认真审视“严”的要求,明确“严”的内涵,掌握“严”的艺术,科学施“严”.  相似文献   

8.
“诸子”属“子”,还是属“经”?有相当一部分高中生常常这样问。要准确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对“诸子”及其相关知识“经、史、子、集”作一番分析解说。先说“诸子”的含义。《辞海·语词分册》是这样解  相似文献   

9.
古板的政治课要“活”“动”起来,关键在教师。  相似文献   

10.
在古代诗文中,“宿愿”“夙愿”和“素愿”三个词可以互相代用,意思是“平素的愿望”或“向来的愿望”。然则其词义是怎么来的呢?这需从“宿”“夙”和“素”三字的分析入手。  相似文献   

11.
我们现在有许多语文教学,“生成”神速,再加上形式主义泛滥,使得许多语文课变了味。“预设”遭到无情地抛弃。我们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活泼和富于变化,这没有错,但“生成”应该基于“预设”。  相似文献   

12.
“不胜其烦”和“不厌其烦”相差只一个字,意义却截然不同。《现代汉语词典》虽然没有收“不胜其烦”和“不厌其烦”这两个词条,却都收有“不胜“和“不厌”这两个词,“不胜”解释为“承担不了;不能忍受”,“不厌”解释为“不厌烦;不排斥”。据此可知,  相似文献   

13.
“巳”“已”“己”是三个常用字,同学们在运用中常犯错,主要原因是对这几个字的音、形、义混淆不清,教学中不妨这样来区别:  相似文献   

14.
赵洁 《零陵学院学报》2004,2(5):128-129
主体性教育思想是高校“两课”教学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思想保证。针对“两课”教学中经典理论和相对滞后的材料之间的矛盾、以及这一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采用热点新闻讨论这一教学形式,对贯彻主体性教育思想,培养和谐的社会主体,提高“两课”教学的信度、效度和力度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温晓芳 《文教资料》2011,(18):49-51
现代汉语中用在谓词前边的“正”、“在”及用在谓词后面的“着”词性不同,但是在单独使用或搭配进入组合时却体现出共同的语法意义.而在很多句法环境中却不能互换.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探究。  相似文献   

16.
“照相”是通过胶片的感光作用,用相机拍下实物的影像。“照相馆”是为人们提供照片的地方。“照像”的“像”是“比照人物制成的形象”,如雕像、画像等。  相似文献   

17.
“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新的时代要求,也是未来“概论”课教学创新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和走访调研等方法,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三方面剖析了“四史”教育融入“概论”课教学的深层动因。文章指出“四史”教育融入“概论”课教学的策略,主要包括制定“四史”教育融入“概论”课教学的整体规划,明确“四史”教育融入“概论”课教学的重点任务,“概论”课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助力“四史”教育,提升“概论”课教师“四史”教育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等四个方面的举措。  相似文献   

18.
朱勇军 《湖南教育》2004,(10):41-41
正确处理数学教学中教学与备考的关系。要尊重教学规律,发挥整体优势,将整体目标细化为分阶段目标,积小胜为大胜。如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初中到高中过渡,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挖掘学生数学学习的非智力因素的潜质”为基准目标,做好转轨工作,构建新的发展平台。在学生已  相似文献   

19.
“个性化教学”包括“个性化教”和“个性化学”。“个性化教”,这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广博的知识,还要善于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的知识准确把握学生的差异性以及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个性化学”,先要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相似文献   

20.
“涵泳”对读书来说很重要,但有不少人不明其义,把它写作“涵咏”。例如: ①二是要沉潜涵咏,重在领悟。 (《语文教学与研究》1995年第9期) ②“腹有诗书”之“有”是占有,必须通过诵读、默读而涵咏、浸淫其中以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