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顺成 《现代语文》2006,(5):106-108
"制定"和"制订"使用情况较为混乱,与现行辞书对二者的界说不无关系."定"、"订"在本义和引申义上都不相同,与"制"结合后,"制定"和"制订"二词的语法功能无异,意义却是泾渭分明.近代,"制订"误用为"制定",二者渐混.应该从意义角度对二者的使用条件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2.
社会发展与需求会催生新的新闻报道形式,"心理新闻"就是一例.而为论述"心理新闻"存在的合理性,可以正式提出"心理事实"这一概念.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但在实际生活中,所谓"事实"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物理事实,二是社会事实,三是心理事实.传统新闻理论和实践过多强调了对前两类"事实"的报道,而对第三种"事实"有所忽略.所谓"心理新闻",就是时近期发生的、积累了一定阶段的"心理事实"的报道.目前,在新闻实践中,这种新闻产品已经出现,但尚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急需理论上的探讨与完善,以期对新闻实践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3.
"离"与"归"作为萧红的固有心结,贯穿其短促的一生.本文试从其对"家"的矛盾出发,分析她对"女儿"和"流浪者"这两种身份的双重态度,剖解其一路走来心理上所经历的痛苦与挣扎,检索其散落在文字中的隐秘情绪,由此对萧红的心理历程能够有一个更完整的把握.  相似文献   

4.
郝文华 《现代语文》2007,(3):29-30,28
我们在《强调"异"的"也"字句》中,论述了在礼貌原则的制约下,"也"字明表类同,实重相异的情况.在本文中,我们继续讨论强调"异"的"也"字句对语境的依赖情况和所处的句法框.根据我们的观察,强调"异"的"也"字句,对语境的依赖有的较强,有的较弱.这与它们所处的句式有关系.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一种"应然"的指向,它体现了一种新的思想理念,寄托了人们对教育的理想,对"三维目标"的涵义认识不足必然会导致实践中的偏差.使"三维目标"由"应然"走向"实然",应在把握其涵义和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寻求"三维目标"与课堂教学目标的整合点,把握"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考查西方哲学理论"白板说"与"天赋说"的起源的基础上,对其内容做了简单介绍和对比,试图探讨两者在语言现象解释方面的优势与不足.洛克与莱布尼茨之间的论争将"白板说"与"天赋说"的对立推向了高潮,本文着重介绍和对比他们有关人类认知的哲学观点及其对西方语言学的影响和对语言现象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7.
王芸华 《文教资料》2008,(11):26-27,45
本文从语用的角度揭示了平时用来询问原因与目的的"怎么"和"为什么"的差异,指出了"怎么"源于说话人对事态发生与预先所想不舍而引起疑问,也就是说"怎么"总是有预设的."为什么"源于说话人由于未知而引发疑问.它们由于不同的原因在一定的语境中都可以表达语用否定和强烈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8.
胡彩敏 《现代语文》2007,(10):38-40
语法学界对介词"从"及相关问题的研究相当多,并且成果丰硕.鉴于介词"从"以及"从"字结构在现代汉语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与"从"相关的介词框架在汉语语法中更是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为了更好地研究与介词"从"相关的问题,本文着重对介词"从"以及"从"字结构的研究成果进行深入细致地梳理.  相似文献   

9.
在新的课程改革下,物理题应该同时具有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方面的训练和考查功能.所以说,"物理新题"就新在对其价值取向、训练和考查功能多元化的体现上,而绝非形式上带一顶"物理新题型"的帽子就了事.  相似文献   

10.
"礼"是儒学中最核心的概念之一.孔子"礼"是在对周礼的扬弃过程中逐渐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荀子"礼"则是在继承孔子"礼"的同时,兼采诸家之长.孔礼与荀礼之间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存在着诸多差异.  相似文献   

11.
"all"与"都"     
文章通过对"ALL"与"都"在词性、词义、语法功能以及它们在句子中的位置等方面的分析和比较,揭示了这两个词在互译时的相同之处和差异之处.这为我们更好的掌握这两个词的用法提供帮助.,同时也为对于"都"字的用法使用有偏误的外国学生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2.
周扬是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在中国的接受者和推行者.本文以"写真实"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周扬文艺思想对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的继承与发展,及其在接受和推行过程中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3.
作为诗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渲染"与"烘托"、"抑扬"与"对比"极易混淆,现做如下区别. 一、"渲染"与"烘托"的区别 渲染,本来是国画的一种画法,指在需要强调的地方,用水墨或浓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显出物象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这种表现手法,用在诗文创作中,也叫渲染.诗文中的渲染手法,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  相似文献   

14.
及先生之所以能够在语文教学领域取得一系列显著成就,与他具有正确的语文教育观是分不开的.在教学改革中,他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继承和发扬传统教育思想的科学成分,突破陈腐落后的教育思想的束缚,从实际出发进行语文教学改革."语文课标"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做了详细的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所说的"工具性",主要指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特点;"人文性"则主要指对学生进行思想感情熏陶的文化功能.在"人文性"与"工具性"关系的把握上,及先生始终坚持文道统一,坚持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权利"与"权力"是以法为核心的两个方面,是现代法治社会的两个轴心,但两者的基本内涵、归属、产生的基础、对应关系及法律后果不同.中国和西方在对"权利"与"权力"的理解、来源及运用上有着明显的差别.因此,只有理清"权利"与"权力"的关系,才能树立正确的"权利"与"权力"观念,才能正确行使权力和享有权利.要根本理清"权利"与"权力"关系,在理论上,研讨与争鸣;在立法上,要求认识要基本统一;在执法上,要有效地制约和合理的运用公共权力.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中的"博通"与"专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中"博通"与"专精"是一对矛盾,如何处理这对矛盾是高等学校制订教育目标中的一个难题.本文从分析一般教育目标出发,从高等教育发展中剖析了实际教育目标时而偏向"博通"、时而偏向"专精"的历史渊源,指出总的趋势倾向于培养"专才".文章还从科学技术发展的分化与综合讨论了"博通"与"专精"的关系;从科技创新的角度分析了对两种带有不同偏向的人才的特点,从而认为社会一般也更垂青于专门人才.根据对高等教育历史、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创新要求的分析,文章得到了关于理解"博通"与"专精"关系的七点结论.鉴于"通才教育"概念容易引起歧义,建议在今后高等教育讨论中不用"通才教育"这一名词.文章最后提出了各种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等学校处理"博通"与"专精"关系的四条原则,特别指出学校定位与国情是具体处理"博通"与"专精"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7.
政府主导并且责任到位,对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至关重要.重视职教就是重视民生;落实教育优先科学发展等,对县域经济和县域教育来说,非常重要.然而,认识与行动往往不尽一致.对待"战略重点"的职业教育,"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是很多地方政府和行政部门的现实写照.因此,对职业教育的"谋政"与"督政"应该衔接配套.谋政需督政,督政促谋政,谋政求发展,形成良性互动循环.职教责任重、谋政空间大.  相似文献   

18.
在对泰国学生的汉语教学中发现,泰国学生在使用基本方位词"里"和"中"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偏误现象.本文以泰国北部清莱皇家大学中文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方位词"里"和"中"的使用和偏误现象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对比分析、统计分析、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方法,归纳出泰国学生使用偏误的种类与特点.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以期对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多"与"一",即社会思想的多样性与社会意识的统一性之间的关系.近年来,笔者所在课题组就当前我国社会思想、道德、文化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和规律问题,进行了大规模调查研究.调查发现,当前我国社会思想呈现出以下"一"与"多"的特点和规律:社会思想的新共识正在形成,在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和判断等方面趋向于"一",而诸社会群体之间在生活感受、对重大社会问题的看法、思想行为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趋向于"多".  相似文献   

20.
"得意忘象"是文艺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对"得意忘象"进行深层次的解析,能够找出它与语文教育的密切联系.通过对语文教育中的基础知识、运用能力和思想教育三个方面的整合,同时以"得意忘象"的美学理论作指导,语文教育将会在原来的基础上实现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