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发挥自然博物馆的社会教育服务功能,本文以浙江自然博物馆面向幼儿园研发自然科学课程活动——“昆虫的模样”为案例,探讨如何挖掘自然博物馆的课程资源配合幼儿园教学的基本策略,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博物馆教育资源最大化和幼儿园如何利用博物馆教育资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背景下,本文以东北师范大学自然博物馆为研究对象,对当地中小学校利用该馆课程资源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尤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和反思,并对有效利用自然博物馆中的课程资源提出参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作为博物馆教育活动实施的重要载体,博物馆课程是影响博物馆教育活动质量的关键要素。基于文献梳理,发现国内博物馆课程研究集中于课程特点及实施意义、课程实施的现实问题、开发模式与优化路径等方面;国外博物馆课程研究主要集中于博物馆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馆校合作开发等领域。国内外关于博物馆课程的研究成果虽然在内容、方法和结论上具有共性特质,但是在研究阶段、主题聚焦程度、分析范式等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此外,国内外博物馆课程研究呈现出研究视角多元化、研究主旨逐渐回归到“以人为本”、研究内容更加注重探索博物馆课程体系构建的发展趋势。鉴于此,建议未来博物馆课程研究要细化研究内容、拓宽研究视野、加强理论深度,依据新时代我国博物馆课程实施的实际情况和高质量博物馆课程开发的迫切性开展本土化的创新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依据表现性评价的理论内涵,结合具体课程活动,探讨了表现性评价在博物馆课程类教育活动中的应用,从教育结果、教育过程、教育活动三方面阐述了表现性评价与博物馆课程类教育活动的关系,并提出表现性评价对于博物馆教育效果评价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自2011年美国颁布《K-12科学教育框架》提出STEM教育以来,越来越多的科技博物馆尝试探索基于本馆资源开展STEM教育。随着2017年1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公布,我国在小学阶段对于STEM教育有了自己的标准与参考。但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科学课程标准与美国科学教育标准从定位到内容都存在现实差异。本文试图从比较中美课程的差异中解读出不同的理念与方向,以寻求更适合在我国科技博物馆开展科学教育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博物馆学校作为馆校合作的新模式,是美国中小学教育校内外融合的新视点。本文对美国博物馆学校联盟(NAMS)推广的一套K-5课程,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NAMS课程具有四个特点:构建系统化的K-5课程体系;对接课标设计博物馆特色课程;精选跨学科领域的课程内容;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式教学模式。基于此,NAMS课程对我国馆校合作工作提供了如下启示:为课程开发与实施建立长期稳固的保障机制;基于课程标准与博物馆资源培养核心素养;设置跨学科领域的馆校合作课程内容;通过基于实物的项目式教学实施课程。  相似文献   

7.
馆校结合中的常见问题,原因在于博物馆对课程标准关注不够、缺少与学校教学内容对接的教育活动、展览资源的科学教育功能未能充分发挥;而目前学校教师对于博物馆教育资源及其特有教育方式不熟悉,也使学生的学习收效不佳。为此,上海自然博物馆以对接《科学课程标准》为突破口,从课程标准和目前学校教学的薄弱环节着手,依托展览资源,自主开发探究型教育活动。实施表明,上述思路和措施不仅使学生增进了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也促进了博物馆教育功能和价值的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8.
杨恩凤 《大观周刊》2011,(20):185-185
课程的开设要依赖课程资源,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取决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更取决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要想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已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博物馆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它具有双向性,同时博物馆教育又是一个具有广泛意义的社会“实验室”。1.博物馆教育是以博物馆藏品为基础的。2.博物馆教育的对象是面向全社会的。3.博物馆教育注重的是美育。4.博物馆为学校教育提供实验基地。5.博物馆教育的多样性。6.博物馆教育是接受终身教育的场所。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STEM教育与博物馆教育的共性、博物馆教育活动现状两方面论述了STEM教育理念应用于博物馆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以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未来航海家STEM系列课程”为例,剖析了博物馆STEM系列课程的设计开发路径,以“渡河的工具”子课程为例探讨了如何将“跨学科”“探究”“实践”三大核心理念有机融入博物馆STEM课程设计中,并对课程实施的难点进行反思,为将STEM教育整合融入我国博物馆课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通识教育成为高校教育理念重点探讨和尝试的教学模式的前提下,高校博物馆也应当积极寻找自身在大学通识教育中的角色和作用。高校博物馆既可以通过成为通识教育第一课堂的课程传播博物馆知识,也可以通过临时展览、近距离接触文物等第二课堂途径对学生的德、智、美等方面素质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科技博物馆学习是最重要的非正式学习方式,基于展品资源的STEM项目化课程是科技博物馆“馆校结合”与“博物馆学习”理念下教育转向的学习载体。本文从STEM教育课程模式、非正式学习特征、项目化学习、基于大概念的课程设计等视角阐述了科技博物馆展品资源STEM项目化课程开发的原则,构建了包含七个核心要素的展品资源STEM项目化课程开发模式。通过对应用这一模式开发的温州科技馆课程案例进行分析和解读,旨在为科技博物馆STEM项目化课程开发提供框架。  相似文献   

13.
博物馆与中小学进行合作,可以创新科学学习的模式。本文在利用博物馆现有的资源,把小学学习课堂搬进博物馆,编排科普剧、讲解生态知识、组织爱鸟周活动等实例的基础上,讨论了博物馆的学习程序和特点,探索实现博物馆教育功能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14.
有什么样的认知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自然博物馆等非正式教育场所是开展生物多样性认知教育的重要阵地,具有资源和教育人员的优势。2015年4月建成开放的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新馆展出的各类生物标本超过1万件,库藏标本28万余件。目前,上海自然博物馆利用展出的标本、实物开发了近100个教育课件,适用于各年龄段的各类人群,使成为生物多样性认知教育的理想场所。文中还以具体课程为例,介绍了上海自然博物馆在生物多样性认知教育中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作为社会文化教育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博物馆,在配合学校教育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把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不仅是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需要。如何使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结合,引导学生上好鲁迅作品的课程,使学生更好地走近鲁迅,学习和弘扬鲁迅崇高的精神,这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信息素养教育的新进展--课程整合图书馆教育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课程整合图书馆教育把图书馆及其资源的利用作为学科专业课程教学目标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图书馆员要和任课教师密切合作设计与图书馆相关的研究性任务,在要求学生完成研究性任务及对他们的成绩进行考评中达到提高学生专业信息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博物馆和学校对社会有着共同的教育使命,两者各具教育特质,却又互补互利。馆校互动合作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历史沿革过程。自然博物馆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策划并提供活动与服务给中小学校,是其发挥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博物馆参观讲解、流动博物馆进校园、实体教育资源利用、开发实践课程、教师培训及数字博物馆教育资源共享等方面的活动项目,将有效推进馆校之间的对接与合作。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诞生了“课程资源”这个重要概念,众多的教育研究者意识到课程资源和课程实施有密切关系,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出来。而学校图书馆是学校教育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课程改革得以实施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我国博物馆数量最大的观众群体是青少年学生。加强对这一群体的调查研究,有利于博物馆承担社会教育职能,促进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是探索构建具有均等性、广覆盖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项目长效发展良性机制的前提。本文通过随机调查问卷的方法,对青少年学生、教师、家长进行博物馆教育需求调查,并根据统计结果分析了博物馆青少年教育项目开发的必要性以及博物馆在馆校结合开发青少年教育项目过程中具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建构主义与博物馆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博物馆应该成为青少年学生的校外课堂,广大群众实施终身教育的开放式学校。近年来,西方博物馆学界为了推动博物馆教育的发展,对于现代教育心理学中建构主义理论如何应用于博物馆实践,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取得丰富的理论成果。本拟对这方面的学术动态加以初步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