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李祎 《科教文汇》2008,(4):185-186
中国古代哲学中已有明确的“气”的概念,两汉时期流衍变化到向艺术审美领域靠近,提出“君形者”(《淮南子》)说,为后来顾恺之的“传神”论之先声;谢赫提出的“气韵生动”这一美学范畴是顾恺之“形神”论的发展和延续。至此,自唐五代历经宋元到明清,对历代绘画理论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历代不同流派画家共同追求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对绘画艺术“风骨”的索原与解读。“风骨”最初用于品藻人物,但其作为美学范畴的充分展示却离不开绘画领域。无论是顾恺之的首次引进、陆探微的创作实践还是谢赫的总结都对“风骨”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对绘画艺术"风骨"的索原与解读。"风骨"最初用于品藻人物,但其作为美学范畴的充分展示却离不开绘画领域。无论是顾恺之的首次引进、陆探微的创作实践还是谢赫的总结都对"风骨"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顾恺之(约348~409),字长康,乳名虎头,晋陵无锡(今属江苏省)人,是我国东晋杰出的大画家,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生于官宦人家,天资聪慧,且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长大后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因其性情矜夸,出语诙谐,才华横溢,故有“三绝”才子之称。所谓“三绝”即“才绝、画绝、痴绝”。“才绝”是说他多才多艺,才华出众。他不但精  相似文献   

5.
陈雄 《知识窗》2008,(12):6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这三绝之中尤以“痴绝”最甚。 史载顾恺之“好谐谑,人多爱狎之”,别人戏弄他,完全是因为顾恺之本人是个“嘻哈派”,他是经得起开玩笑的。  相似文献   

6.
张豫 《科教文汇》2008,(3):193-194
塞尚是现代艺术的拓荒者,是他创造发掘了绘画艺术的新大陆,他的绘画一直影响了西方近百年来的现代美术。塞尚的“色彩造型”、“艺术变形”和“几何构成方式”的创新理论,推动了欧洲的纯绘画观念的流行和形式主义绘画的发展,对现代绘画产生了直接而巨大的影响,因而他不愧被人们称之为“现代绘画之父”。  相似文献   

7.
抽象是西方现代绘画不可忽视的美学特征。本文梳理“抽象”在现代绘画艺术中的表现,并揭示“抽象”包含的艺术精神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卢铭  付昕 《科学中国人》2003,(12):54-55
美育就是美感的教育,是关于美化人类自身及其相关环境的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按照美的规律改造世界的手段,是应用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对人进行形象生动的心灵塑造的重要手段。美育的目的是为不断提高人的审美素质和生活质量而最终实现人生的审美化,使人生更加丰满和充实。蔡元培老先生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并指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情感为目的者也”。  相似文献   

9.
戴继松 《科教文汇》2011,(7):114-116
庄子的美学思想一直是学者们研究庄子的主要内容。庄子很少在他的书中谈到关于美学的观点,但是他的著作中却包含着丰富的美学思想.他把美学和自然、和宇宙、和“身于物化”相联系。处处彰显出庄子的大智慧。本文就是从以上三个方面分析了庄子关于生命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0.
“道”论是章学诚教育思想的理论立足点和归宿点.他在道器合一、官师合一、知行合一的统一中建构了教与学的理论基础.他在强调“教”的必要性同时,指出“学”不是弃己从他,而是明白事物固有的道理.这就贵在知晓为学的方法.他指明了教育的源流,却没一味复古,而是要求教育要不断地开新风气,教育要有所得,有进步.  相似文献   

11.
杨艺媛 《科教文汇》2009,(27):276-276
汉斯立克在《论音乐的美》一书中反对把音乐看作“表现艺术”,否认音乐是情感的表现,反对情感产生音乐观点;但他又承认音乐能在听众中引起情感。汉斯立克这种把情感置于音乐表演之后的音乐美学理论观点,本文称之为后情感式音乐美学,并试图从汉斯立克批判那种把音乐看作是情感表现的音乐美学研究方法、反对把音乐看作表现艺术、承认音乐能在听众中引起情感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义利论思想是古代经济思想中的一个核心思想,强调“利”还是强调“义”还是义利并重,一直是古代经济思想家之间不断争论的一个话题,司马迁的义利思想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同时他的思想也广泛的吸收了前人关于义利思想的精华部分,因而值得关注和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对司马迁的义利思想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思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大阔  王子恩 《科教文汇》2009,(26):111-111
本文在简单介绍“接受美学”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如何从接受美学的视角看待高职语文教学,它包括依据接受美学的“接受主体论”,将学生视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处理好教学内容视野与学生期待视野的差异性;给学生留出思考的余地,使他们有兴趣继续以后的学习。  相似文献   

14.
范·弗拉森在批判科学实在论的论证方式的基础上,以“经验的适当性”为要点阐述了建构经验主义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他认为,接受理论的条件,并不是因为理论是真的,而是因为理论拯救了现象。就科学而言,我们“拥有一种说明”和“理论作出了说明”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前者隐含了一种约定,这种约定并不意味着给出说明的理论一定像实在论者认为的那样是真的,而只是给出理论与事实之间的一种相互关系。科学说明是一个依赖于语境的概念。范·弗拉森的语境论的科学说明观强调了科学发展中建构因素和语境因素,是有启发的。但他对科学成功的说明和关于物理实体的本体论承诺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15.
"格调"是潘天寿美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他绘画理论的三大命题之一这其中的格调与前人的"格"、"逸"、"品"都有着不同的联系。潘天寿追求特殊的风格和高的格调,也是在追求他独特的趣味,而他独特的趣味,意境也都体现在他特殊的风格和画格上  相似文献   

16.
在达尔文出生的那个年代,没有人会接受关于进化和人类起源的自然主义学说,他在那个时代分享了他关于自然、上帝以及历史的观念。在“贝格尔号”航行之后,他提出的“生命始于同一祖先”理论如何能令人信服,是他面临的巨大挑战。自从达尔文开始进化论的研究之后,他对“我的理论”的推广并非一定意在反驳宗教教义,而是作为宗教和科学的进步。达尔文深信的一条教义,就是人类具有共同祖先或者说所有种族皆兄弟——这可作为废除黑奴制度的一个理论根据。英国已于1838年废除了奴隶制,世界的目光于是转向美国——该国奴隶制正如火如荼,并得到一种支持奴隶制、主张人种多元的新特创论的支持。达尔文的跨洋策略自19世纪50年代开始便深深影响着美国反奴隶制的精英博物学家,他们对共同祖先理论的支持将被用来颠覆这一人种多元特创论——比用《圣经》中那不足凭信的人种同一论更为有效。因此,他的理论可作为道德和科学领域的进步而引起美国基督教世界废奴主义者的兴趣。然而,该策略却从未完全发挥自身所有的潜力,这使特创论在20世纪萌生了新的形式。  相似文献   

17.
林语堂翻译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晶晶 《科教文汇》2008,(33):242-243
林语堂的翻译思想主要体现在其论文《论翻译》里。本文分析并评价了其文中所包含的林语堂的主要翻译思想,包括对译者的要求、翻译的三个标准,以及笔者认为其翻译思想的核心——“传神”的翻译原则,并且结合对林语堂的译作评析来分析他是如何把他的翻译思想成功运用于实践的。  相似文献   

18.
稽康不仅文学、音乐美学思想在美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人格魅力更是流芳千古,主要从两个角度分析他的人格美学思想。一是他对真、善、美理想人格的塑造和追求;二是他将道家崇尚自然天性的思想发展为注重养生,特别是注重人的主观精神修养的观点贯穿于人生始末。关于稽康的人格和命运,也做了一点自己的补充论述。  相似文献   

19.
嵇康美学本质上是一种建基于传统的“天人合一”文化理念基础上的和谐论关学观。嵇康美学融合了儒道思想的精髓,以“和”作为关的本质,以生命的和谐与充盈为美,以“至和”作为美的最高境界,强调真、善、美理想人格的塑造,始终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身与心、言与行、内与外、情与理的全面的和谐,是极具民族特色的优秀的传统关学资源。  相似文献   

20.
宋玥 《科教文汇》2009,(14):245-245
本文通过对《文心雕龙》中“圆”内涵的梳理,总结出刘勰《文心雕龙》所体现的“圆美”美学范式。具体表现为:一是文章创作论上以圃和、圆转为美的审美倾向;二是作家修养论上以“圆鉴”、“博观”为作家审美修养所具备的理想素质;三是文学本体论上对儒、道两家思想的圆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