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雪丽 《福建教育》2007,(12):27-27
古诗文语言精练含蓄、跳跃灵动、意趣无穷。常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妙,须“高声朗读,以畅其气;低声漫吟,以玩其味”。一个有智慧的语文教师,教学古诗的最好途径是让古诗自己感染学生,让学生与古诗零距离接触。古诗活跃在学生的诵读里,诵读保护了古诗的存在。因此,我们在古诗教学中应提倡诵读。让古诗在诵读中生动起来,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读正确、读流利”的问题。而是对诗的深刻尊重和理解。古人写诗,往往都是在“诵”的过程中完成的。  相似文献   

2.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在古诗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古诗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品味、剖析古诗的趣味,让古诗教学充满“灵秀”,让学生的心灵在诗意中徜徉。一、诵读,挥洒诗性的魅力叶圣陶把有感情地朗读叫做“美读”。在教学古诗时,也应该安排充裕的时间给学生进行反复诵读,使学生眼观全文,心感其情,身人其境,和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学生在反复咏诵的过程中,能够自行感知和品味古诗的节奏美、音韵美和意境美。  相似文献   

3.
古诗精粹凝练、音韵和美,是华夏文化的精髓,是我国传统文学宝库中的奇丽瑰宝。小学生学好古诗,从这一历史文化积淀中受到熏陶,可以怡情益智。怎样引导学生学好古诗呢?我想:古人在吟诗作赋中十分讲究“诗情画意”,融情于境,以深邃的意境烘托诗人丰富而细腻的情感,情融境,境染情,以达到情境交融的至高境界。教学中不妨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更真切地感悟古诗,提高领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传统的古诗教学中,常常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即重“诗情”而轻“画意”。我们常常在一个“情”字上下功夫,忽略了“境”的渲染,使“诗情”成了飘渺之物…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古典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被喻为中华文化的“芯片”。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选编了大量的中国古典诗词篇目,古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不小的比重。教师想要充分发挥古诗教学的培根铸魂作用,需要回望三个初心:教诗初心、作诗初心、学诗初心。通过古诗这个“芯片”,帮助学生积累、传导、生成生活智慧。古诗教学,不能停留在能背会写上,更重要的是涵养身心、敦励品行,让学生从思想上体认古人的品格,从行动上践行古人的智慧,葆有一颗活泼的心灵。  相似文献   

5.
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使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提高人文修养。古诗的学习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诗的表面含义,更在于让学生感受诗的意境。所以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做到融情于境,晓之以情,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古诗赏析是高考中的亮点,占六分(4%),而且是学生比较头痛的一道题。这就给教师平时的古诗教学提出了一个要求:怎样让古诗教学更有效果。我这里以唐诗为例,粗浅地谈谈“启发式”教学在古诗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动乎心者,莫乎情字。”列宁也曾深刻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这也充分表明:在语文教学中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必须突出一个“情”字,做到动之以“情”,以情导学,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8.
古诗教学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红 《天津教育》2002,(6):42-42
小学语文课本共收入古诗30首,这些古诗有托物言志的写景诗,有气势恢弘的抒情诗,还有寓意深刻的哲理诗。搞好古诗教学,不仅能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更好地吸收民族文化的精华,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学作品的兴趣。一、创设情境,整体感知,变“静听”为“参与”传统的古诗教学以教师解词串句为模式,学生是静听者。我们知道,知识的获得离不开思维与情感的投入,而情感作为一种内在体验是不能强加于学生的,只有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情境中,通过激发引导,学生才能获得某种情感体验,才可以完成移情于理、由情悟理的内化过程。所以,教师…  相似文献   

9.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含各种形式的文化体裁。古诗作为中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诗歌内涵。古有《诗经》,它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可见古人对古诗秉持一种崇敬的态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依旧占据重要地位,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有效性,即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切身体会到诗歌中的景与情,从而培养对古诗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和诗歌感悟能力,是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古诗是中国丰富文化宝藏中璀璨夺目的一颗明珠。诗可言志,诗亦传情。友情、亲情、爱情,山水之情、爱国之情、民族之情,都融人在千古传诵的佳句名篇之中。古诗教学如何批文入境,品味诗情?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从疑处人手,心向疑处生,自然,情也就从疑处来。  相似文献   

11.
古代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以深邃悠长的意境、含蓄凝练的语言、深挚竭诚的情感,成为脍炙人口的一种文学体裁。古诗学习不论是对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还是对其他方面的培养都有积极的意义。古诗不仅能让学生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了解到古代社会的状态及古人的情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收录古诗近60首(平均每册5首),可见其在语文教材中的分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古诗教学要“注重情感体验”,并在各学段目标中提出具体要求:1~2年级“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3~4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5~6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目标的提出给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指明了方向,应尊重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和感受,注重生活与语文的联系,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与表达。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13.
哲理古诗深沉浑厚、含蓄隽永,言近而旨远,它洞悉着世事的奥妙,阐释了人生的哲理,让人们在审美鉴赏的过程中获得了理性的启迪,在冷静的思辨中,体悟出人生的真谛,感知到世界的规律。然而,古诗本身就具有意象的朦胧、模糊、多解与象征等特征,哲理古诗更有其深刻的哲理韵味,这些无疑加大了学生理解哲理古诗的难度。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给他们指出一条终南捷径,帮助他们去阅读、理解、鉴赏哲理古诗,使他们能深刻体味诗中之“理”、“理”中之“情”、“情”中之“趣”,深入“有理趣而无理障”(清·刘熙载《艺概·诗论》)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徐晖 《教学月刊》2005,(8):10-11
中学语文教材中编选了不少古诗、新诗,诗歌的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个难点。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教材中的诗歌作品,不仅文质兼美,而且无不具有真挚的感情。如何“披文入情”,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开启学生的情感闸门,感受作品的美,是教师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诵古诗、学古诗自古以来都是一件雅事。古诗词对儿小学生的熏陶,一直都被语文教师们所重视。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不单单是教学古诗词的全部,学习古诗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能够唤起小学生对古诗情趣的热爱,让学生在品读古诗词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古诗词的独特之美,让古诗词熏陶学生们的情操。  相似文献   

16.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是个难点。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基本上是一个路子教学:教师讲解,学生识记,最后背诵,方法单调枯燥,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兴趣淡薄。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对古诗不再头疼,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诗歌之美、体会到学习诗歌之趣呢?  相似文献   

17.
小学课本中的古诗 ,字字珠玑 ,意境深远 ,其中不乏古今传诵的名篇佳作。但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 :由于古诗所描述的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学生对古诗深刻的意境难以理解 ,学习效果往往不太理想。如何利用古诗的音韵美与形象美 ,从而激发学生的多元智慧来提高古诗教学的课堂效果 ,业已成为广大教师研究的新课题。《尚书·尧典》曰 :“诗言志 ,歌永 (通“咏”)言 ,声依永 ,律和声 ,八音克谐 ,无相本伦 ,神人以和。”《毛诗序》道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 ,永歌之不足 ,不知手之舞之 ,足之道之。”南…  相似文献   

18.
谢阿完 《考试周刊》2012,(75):40-40
古代教育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古诗言志、传情、精炼、含蓄、形象而富有魅力。但因学生阅历尚浅,古诗时空跨度太大。语言风格与现在完全不同,故学生很难领会古诗的意境与情感。而今,《语文课程标准》在不同学段对古诗教学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小学教师应根据新课标,树立新理念,引导学生走进诗作的意境,激发情感的共鸣,体验诗人的情怀。一、了解背景。感悟诗情有人说:“诗不是锁在文句之内,而是进入历史空间里的一种交谈。”诚然.每位诗人都有他独特的生活背景及阅历,诗作便是其在特定环境下情感的喷发。教学时,让学生了解作品的背景,启迪联想.可助其透过特定的历史背景体验蕴涵诗里的境界和情思,与诗人“情同此心,心同此理”。如教学龚自珍的《杂诗》时,先介绍清末王朝昏庸腐败、各国列强侵吞我国、百姓受苦受难、清官能人不被重用的情况,以激发学生的忧愤之情,继而说明:本诗是诗人面对无情现实.满怀悲愤辞官回家途中写下的。学生把握了诗人情愫,真切地感受“九州生气恃风雷”表达的憎恶黑暗现实、渴求社会变革之情。  相似文献   

19.
“古诗开放教学”是与传统的封闭的古诗课堂教学相对的 ,以开放为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 ,以多媒体为手段 ,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古诗教学中课内与课外 ,教师与学生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的生态环境资源 ,为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一、教学目标开放古诗教学目标是指在古诗教学过程中要达到的要求。它包括各年段 ,每课时的目标。但总的目的是使学生初步认识祖国古代社会的习俗、风情 ,了解古代社会状况、历史知识和历史人物 ,接触某些历史阶段的典章制度、名物、掌故及古代文化艺术 ,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等 ,从而开阔学…  相似文献   

20.
怀古诗是一种以历史题材为创作对象的诗歌形式,也是一种诗人寄寓自身遭遇及情感、表达对古人精神的仰慕并委婉倾诉心声的作品形式。组织怀古诗的教学,可采用“四步骤贯通式组织策略”,该组织策略是根据古典文学中系列怀古诗的创作规律,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鉴赏怀古诗的教学组织程序,该程序通过贯通“辨古今、析典故、理情脉、明主旨”这四个步骤,向学生传授鉴赏怀古诗的有效方法。学生习得方法后,即进入教学推进阶段,开展行动学习,通过“欣赏式探询”行动策略、“开放空间”行动策略、“体验沙龙”行动策略以及“复盘汇总”行动策略,做到精准掌握并熟练运用鉴赏怀古诗的方法,直至能自主自如地鉴赏一系列课外怀古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