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负荷时间长短对纵跳能力影响的运动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运动负荷时间后纵跳的运动学特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大强度持续运动约3分钟左右,纵跳的跳起高度、起跳速度等运动学指标显著上升,蹬伸时间及到达最大力值的时间缩短;运动5分钟后,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正好相反;只有在适宜的运动负荷时间后,纵跳的运动学特征才进行有利于运动能力发挥的较好的组合状态。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观察1个疗程(7天)的治疗后PNF牵伸术对患有髌腱腱围炎的运动员Irrgang膝关节功能评定法(适用于运动员)的影响,探讨PNF牵伸术治疗运动员髌腱腱围炎的疗效。方法:60名符合诊断标准的运动员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实验组运用PNF牵伸术进行治疗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针灸结合手法进行治疗1个疗程,收集治疗前、后每个运动员的Irrgang膝关节功能评定法评分,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实际收集25名运动员,对照组实际收集27名运动员。实验组治疗前评分62.32±7.16,治疗后评分77.36±12.97,治疗前后评分上升了14.96±10.25;对照组治疗前评分63.19±8.12,治疗后评分84.89±7.22,治疗前后评分上升了21.70±8.90,经过统计学分析,Z=-2.265,P=0.024<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PNF牵伸术有明确的实用价值,经过治疗可以改善患有髌腱腱围炎运动员的膝关节功能。但从临床意义上讲,PNF牵伸术作为一种独立的治疗技术,目前还无法完全替代针灸、手法等传统优势治疗项目,我们建议治疗时与其他手段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体体能快速恢复装置”对3km负重跑后学员心率、血压、呼吸、主观体力感觉等指标的影响。方法:某军校学员4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20人)和实验组(20人),两组学员进行3km负重跑,实验组应用“人体体能快速恢复装置”恢复,测定两组学员安静时、运动后即刻、5min、10min、15min和30min的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并填写主观体力感觉表。对测试结果采用淌17.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运动后即刻、5min、10min、15min学员的心率、收缩压和呼吸频率较运动前显著升高,舒张压较运动前显著降低,在运动后30min实验组各项指标基本恢复,对照组均未恢复。结论:“人体体能快速恢复装置”能使3km负重跑后学员的心率、血压、呼吸、主观体力感觉等指标在运动后30min内恢复到常态。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以重心法获得的纵跳高度作为参照标准,比较叉腰纵跳和摆臂纵跳情况下不同高度计算方法之间的差异。方法:采集20名男性受试者叉腰纵跳和摆臂纵跳时的运动学和地面反力数据,分别采用重心法、腰点法、腾空时间法、离地速度法、地面反力积分法计算纵跳高度。结果:5种方法所得纵跳高度之间均具有显著差异(P<0.001),与重心法相比,其他4种方法所得结果误差从小到大依次为腰点法、地面反力积分法、腾空时间法和离地速度法,4种方法计算高度与重心法计算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高度相关(0.914≤R≤0.974)。结论:腰点法、腾空时间法、离地速度法、地面反力积分法在计算纵跳高度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系统误差,但在一定程度上几种方法仍可替代重心法,且计算的结果可用于实际纵跳高度的预测。推荐使用腰点法和地面反力积分法计算纵跳高度。  相似文献   

5.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亲身体验易化牵拉,对易化牵伸术的操作原理、练习方式、注意事件、安全措施等方面的理论和操作进行了研究。易化牵伸是PNF牵伸术的衍生,具有简单易学,限制性低,操作性强等特点,将易化牵伸应用于运动训练实践中,能够提高运动员的肌肉力量、改善关节柔韧性、预防运动损伤和伤后康复训练,有利于运动训练朝着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三种放松手段对减轻延迟性肌肉酸痛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2名运动员进行了诱发下肢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的运动实验,测定了三种放松效果方式试验组受试者的主观疼痛感觉、血清CK活性和血清Mb浓度等指标。结果发现,DOMS24小时后,与对比组相比,三个放松组(慢速放松跑、静力性牵拉、按摩)对消除DOMS症状均有显著的效果,其中以静力性牵拉组效果最佳(p>0.01)。三个放松组相比,血清CK活性、血清Mb浓度、主观疼痛感觉对缓解DOMS症状存在差异,以静力牵拉组恢复最快。该研究显示,不同放松手段对DOMS的影响是不同的,采用静力性牵拉的放松手段对减轻DOMS症状、缩短恢复时间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补充亮氨酸对无训练史被试进行抗阻运动所致骨骼肌损伤的影响。方法:16名青年男性大学生据体重随机分为补充亮氨酸组与安慰剂对照组,亮氨酸和安慰剂组被试从测试日深蹲抗阻运动前3周直至运动后4 d分别以每千克体重150 mg剂量摄入150 mL亮氨酸或糊精溶液。测试日各组被试以50% 1RM负荷完成5组深蹲运动,每组20次,组间间歇2 min。深蹲运动前于肘正中静脉采集血样,测量大腿围、纵跳高度、膝关节活动幅度与肌肉酸痛程度,并于运动后即刻、24 h、48 h、72 h和96 h重复测试。ELISA法检测血清CK-MM、Mb与血浆IL-6,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RP。结果:与安慰剂组被试相比,补充亮氨酸显著降低了亮氨酸组被试运动后延迟性肌肉酸痛水平、大腿中段周长及血清CK-MM、Mb、CRP与血浆IL-6含量,而深蹲1-RM值、纵跳高度及膝关节ROM组间差异则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每千克体重150 mg剂量亮氨酸能够削弱抗阻运动所导致的骨骼肌损伤与疼痛,该效应可能与对炎症反应的抑制有关,且推测亮氨酸对骨骼肌蛋白质代谢平衡的调节作用在其中亦有贡献;2)该剂量亮氨酸不能明显促进工作肌机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内质网应激蛋白在运动大鼠骨骼肌损伤中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内质网应激蛋白在运动大鼠骨骼肌损伤中的表达并探讨内质网应激在运动骨骼肌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安静对照组(C)和单纯运动组(E),单纯运动组再平均分为运动即刻组(E1)、运动后24 h组(E2)、运动后48 h组(E3)和运动后6 d组(E4),每组8只,采用离心力竭运动为运动模式,实验后分别测定骨骼肌内质网应激蛋白表达以及血清中反应损伤特征的活性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运动后E1组SOD活性最高,与安静组相比并呈显著性差异(P0.05);E2和E3组的SOD活性比安静时要低,其中与E2组呈显著性差异(P0.05);运动后E2组MDA浓度最高,与安静对照组C比较,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运动后E3组MDA浓度比E1、E2组低,并与E2组呈显著差异(P0.05);血清CK、LDH在运动后24 h后达到峰值,其中E3组血清CK和LDH活性同安静对照组C比较,呈显著性差异(P0.05),E1、E2组血清CK和LDH活性同安静对照组C比较,呈非常显著性(P0.01);运动后E1、E2组骨骼肌中Grp78的表达的显著上升。结论:大鼠离心力竭运动后大鼠骨骼肌发生损伤,运动后骨骼肌内质网应激蛋白的发生是骨骼肌内质网应激一种体现,体现了对骨骼肌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联合筋膜枪对普通男性大学生右侧腿股四头肌延迟性肌肉酸痛(DOMS)的影响。方法:招募某大学非体育专业男性大学生40名,随机分为4组进行干预:筋膜枪组(FG组、频率40Hz、转速为2400转/分钟)、肌内效贴组(KT组)、联合组(JG组)、对照组(CG组)。所有受试者在运动前、运动后即刻、24h、48h、72h进行主观疼痛(VAS量表)、表面肌电(时域、频域指标)、等速肌力(60°/s)的测试。结果:(1) KT组、JG组、FG组对于缓解DOMS有着不同程度的缓解效果,表现为三组的VAS分数、等速肌力、表面肌电时域与频域指标在运动后72h均与CG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2)与KT组、FG组相比,JG组对于DOMS的缓解效果更优,表现为JG组在运动后72h的VAS分数、等速肌力、表面肌电指标优于KT组、FG组。(3) KT组与FG组相比,KT组在缓解DOMS方面更有效,表现为KT组在运动后72h的VAS分数、等速肌力、表面肌电指标优于FG组。结论:筋膜枪与肌内效贴能不同程度缓解DOMS引起的肌肉主观意识酸痛、肌肉力量的下降、表面肌电时域与频域指标的上升与降低;对于DOMS...  相似文献   

10.
跳深练习最佳下落高度的确定在跳深训练负荷的精细化、个性化控制中至关重要。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对最佳下落高度的评价方法进行对比,认为最大下蹲跳高度百分比法适合运动水平较低且测试器材有限的群体,使运动员在不降低跳深运动表现的情况下降低下肢损伤风险;对训练负荷强度的精确性有较高要求的个体,当其训练目标对触地时间与跳起高度有较高要求时,建议使用反应力量指数法;最大输出功率法、最大纵跳高度法可能导致触地时间的延长,降低跳深练习的运动表现。指出,教练员应密切结合专项特点及运动项目技术动作的专项特征选择跳深练习最佳下落高度的评价方法,今后研究应将重点集中于训练研究。  相似文献   

11.
应用跳高中横杆、立柱、垫子等设备的长、高变化来测试受试者的跳高成绩,通过这个实验来分析跳高中视错觉形成的主、客观原因。并提出如何根据运动员的素质、技术、心理状态等特点,合理科学地应用错觉原理进行教学与训练  相似文献   

12.
背越式跳高"双动力"起跳技术理论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法,训练实验法,分析了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起跳过程中身体重心和垂直速度的变化规律,认为背越式跳高起跳身体重心由低向高不断加速上升,垂直速度是由小到大不断加速增大是从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垂直支撑开始到起跳腿蹬离地面结束的“两步”中完成的,起跳垂直速度是摆动腿支撑和起跳腿支撑下的“双动力”起跳中获得。弧线助跑起跳最大的优越性是经济实效地降低和升高身体重心,为身体重心运动方向提早转变和垂直速度提早积累创造有利条件。背越式跳高“双动力”起跳训练的中心是围绕以速度为核心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个结合;四个平衡;五个途径;六个转化”进行起跳训练。  相似文献   

13.
选取国家跆拳道队19名男性一级运动员做为研究对象,分别以蹬功率车30 min和蹬功率车30min后做PNF牵拉训练两种不同的训练方案进行热身,训练结束后测试运动员下肢最大肌力、力量-时间曲线以及肌电图的相关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探讨PNF牵拉训练对跆拳道运动员下肢肌肉力量、力量-时间曲线参数、最大肌力时肌电电压的影响。结果显示:PNF牵拉训练不能促进男子跆拳道运动员下肢最大肌力和力量-时间曲线参数的显著性下降,但股直肌的肌电电压有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4.
PNF牵伸练习对自行车运动员力量及EMG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30名男性自行车运动员为受试对象,通过对其分别进行15 min蹬车和15 min蹬车/PNF拉伸两套不同方案的训练,训练后对其进行最大肌力、力量-时间曲线的主要指标以及下肢肌肉的肌电图测试与对比分析,以期探讨PNF牵伸练习对运动员肌肉力量、力量-时间曲线参数、EMG参数的影响.结果显示:自行车运动员进行下肢FNF牵伸练习不会引起最大肌力和力量-时间曲线的参数(MVC、F100、IRF和TMVC)的显著性下降,股直肌的肌电电压却发生显著性下降.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实验等方法研究本体感受神经肌肉促进法(PNF牵张法)对机体平衡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训练第8周和第16周后,动、静态平衡能力均有较大幅度提高。停训4周后,实验组学生动、静态平衡能力下降。说明运用PNF牵张法有助于改善机体的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动态拉伸、PNF拉伸、PNF+动态组合拉伸对下肢爆发力的急性影响,为运动员在赛前准备活动中选择合理的拉伸方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具有2年以上力量训练经验的17名男性受试者,采用被试内设计,在不同的4天内安排4次分别包含无拉伸、动态拉伸、PNF拉伸和组合拉伸的实验任务。实验流程为受试者慢跑5分钟后进行拉伸干预,结束即刻通过测力台进行CMJ测试获取纵跳高度和起跳功率数据以评价下肢爆发力,通过无线表面肌电测试仪同步记录CMJ过程中下肢肌肉的表面肌电信号,并通过测量不同肌群的最大肌力,结合CMJ指标进一步了解不同拉伸对爆发力的影响特点。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处理上述数据。结果:3种拉伸后即刻CMJ指标无明显变化;动态拉伸后即刻股外侧肌、腓肠肌内侧头和腓肠肌外侧头IEMG显著下降,股内侧肌IEMG显著上升;PNF拉伸后即刻股内侧肌、股外侧肌IEMG显著上升,股二头肌、腓肠肌外侧头IEMG显著下降;组合拉伸后即刻腓肠肌外侧头IEMG显著下降,股内侧肌IEMG显著上升。其余肌电活动均无显著变化。结论:适当拉伸可对下肢神经肌肉功能产生有利影响,具有提高下肢爆发力的潜在可能性,适合在爆发力类运动前进行练习。  相似文献   

17.
采用2004--2010年江苏省制造业29个行业面板数据,分析FDI与制造业环境绩效的关系,并从工资水平门槛和环境规制门槛两个角度检验了FDI对环境绩效影响的门槛效应。分析结果表明:FDI与清洁生产型行业的环境绩效正相关,而与污染密集型行业的环境绩效负相关;清洁生产型行业的环境绩效与FDI的环境规制和工资水平均呈现倒“N”型曲线关系,污染密集型行业的环境绩效与FDI的环境规制和工资水平分别呈现倒“u”和正“u”型曲线关系;绝大部分行业没有同时处在工资水平门槛和环境规制门槛的最优区间,总体上存在工资水平较低、环境规制强度较弱的情况。FDI对制造业行业环境绩效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地方政府应有选择地吸纳能够兼顾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外资投入,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切忌盲目地、一刀切地提高或者降低环境规制强度和行业工资水平,可依据门槛最优区间对不同行业的环境规制和工资水平加以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量PNF训练后45~59岁中年人平衡能力,以及两组受试者平衡能力的变化,确定本体感觉神经易化技术与平衡能力间的关系,提高45~59岁中年人群的平衡能力,降低其衰老后跌倒风险。方法:运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易化技术中的下肢对角线模式与躯干节律性稳定两种方法对20名45~59岁的中年受试者进行训练,训练停止后4周分别测试睁、闭眼平衡能力,比较测试结果。结果:本体感觉神经肌肉易化技术中的下肢训练和躯干训练均对睁、闭眼平衡能力有改善作用。结论:PNF训练后45-59岁中年人平衡能力明显提高(P〈0.05),但两种方法对平衡能力的影响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运动性疲劳对SD大鼠血清肌酸激酶(CK)与糖元含量的影响,探讨中药复方健体I号对运动性疲劳的预防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实验组。模型组及实验组大鼠进行3周每天4 h的游泳训练,实验组游泳前30 min予16.8 g/kg/d剂量健体I号水煎液,模型组予同等量的生理盐水,正常组不作任何处理。于3周后取样测定血清肌酸激酶、血糖、肝糖原、肌糖原及取肝肾组织作病理切片检查。观察运动性疲劳大鼠血清CK、肌糖元、肝糖元的变化及中药复方健体I号水煎液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血清肌酸激酶含量明显偏高(P0.05),糖元含量(P0.01)偏低,实验组能明显降低血清肌酸激酶含量(P0.01),提高糖元含量(P0.01),肝组织细胞水样变性明显减轻。结论:健体I号具有抗运动性疲劳,提高运动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