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综合利用多种色谱分离方法和材料对辐裂锈革菌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并运用波谱学技术( NMR、MS、UV、IR)对所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解析。从辐裂锈革菌甲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1)grifolic acid,(2)4-(2′,5′-dihydroxyphenyl)-(E)-3-buten-2-one,(3)反式-1-(4′-羟基苯基)-丁-1-烯-3-酮,(4)原儿茶醛,(5)对羟基苯甲醛,(6)亚油酸,(7)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8)过氧麦角甾醇。所有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C18反相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和HPLC等方法分离瑞香狼毒的化学成分,采用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共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是:(2R,3S)-3-(3,4-二甲氧基苄基)-2-(3,4-亚甲二氧基苄基)丁内酯(1)、haplomyrfolin(2)、双氢芝麻素(3)、异新狼毒素A(4)和瑞香狼毒素B(5)。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肉果秤锤树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肉果秤锤树(Sinojackia sarcocarpa L.Q)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理化及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肉果秤锤树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熊果酸(Ⅰ)、胡萝卜苷(Ⅱ)、β一谷甾醇(Ⅲ)、齐墩果酸(Ⅳ)、3-β-乙酰基齐墩果酸(Ⅴ)和豆甾-4-烯-6β-醇-3-酮(Ⅵ)Ⅰ、正二十八烷醇(Ⅶ),其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思茅松松塔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溶剂法提取思茅松松塔的化学成分,运用正相硅胶、反相RP-18、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中压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松脂醇(1),罗汉松树脂酚(2),(7S,8R)-3’,4,9,9’-四羟基-3-甲氧基-7,8-二氢苯并呋喃-1’-丙醇基新木脂素(3),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4),二氢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5),3,4-二羟基苯甲酸(6)。结论:6个化合物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浙江金华的佛手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分离化学成分,并采用多种波谱法对其结构进行鉴定.结果:共分离鉴定4种化合物,分别为柠檬油素(Ⅰ)、6,7-二甲氧基香豆素(Ⅱ)、6-羟基-7-甲氧基香豆素(Ⅲ)、β-谷甾醇(Ⅳ).结论:化合物Ⅲ为首次从金佛手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木豆叶的化学成分,为木豆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硅胶、AB.8大孔树脂和重结晶等方法对木豆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析鉴定。结果: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是:硬脂酸(tearicacid,1),正二十二烷(n-docosane,2),B.谷甾醇(β-sitosterol,3),牡剩苷(Vitexin,4),异牡荆苷(isovitexin,5),芹菜素(apigenin,6),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acid,7),木犀草素(1uteolin8),β-胡萝卜苷(β-daucosterol,9)。结论:化合物1,2,7,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木豆叶的化学成分,为木豆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硅胶、AB.8大孔树脂和重结晶等方法对木豆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析鉴定。结果: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是:硬脂酸(tearicacid,1),正二十二烷(n-docosane,2),B.谷甾醇(β-sitosterol,3),牡剩苷(Vitexin,4),异牡荆苷(isovitexin,5),芹菜素(apigenin,6),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acid,7),木犀草素(1uteolin8),β-胡萝卜苷(β-daucosterol,9)。结论:化合物1,2,7,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对锦带花乙酸乙酯提取物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采用醇提法提取锦带花中的化学成分,并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通过柱色谱,薄层制备色谱,凝胶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对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quercetin,I),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II),莨菪亭(Scopoletin,III),6-甲氧基-7-氧代异戊烯基香豆素(6-methoxy-7-oxo isopentenyl coumarin,IV),β-谷甾醇(β-sitosterol,V),以上化合物均首次从该种植物得到。  相似文献   

9.
利用硅胶柱色谱及薄层色谱等进行了分离纯化,并通过^1H—NMR、^13C—NMR、ESI—MS等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对棉铃虫虫生真菌Paecilomyces heliothis(Charles)Brown et Smith的菌丝体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共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为时苯二甲酸二甲酯(1)、甘露醇(2)、十四碳酸(3)、麦角甾醇(4)、麦角甾-7,22-(E)二烯-3β.5α,6β-三醇(5)、过氧麦角甾醇(6)、尿嘧啶(7)、胸腺嘧啶(8)、丁二酸(9)、尿囊素(10).化合物1~10均为首次从该菌种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和10为首次从拟青霉属真菌中分离到。  相似文献   

10.
采用硅胶、大孔树脂、葡聚糖凝胶、MCI树脂以及高效液相半制备色谱等色谱分离方法,从茜草科耳草属的白花蛇舌草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出9个化合物,运用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和文献对比法鉴定了9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毛地黄内酯(1),琥珀酸二甲酯(2),琥珀酸二乙酯(3),5-(羟甲基)-2-糠醛(4),香草醛(5),对羟基苯甲酸乙酯(6),4-甲氧基苯-1, 2-二醇(7),香草酸(8),东莨菪内酯(9).化合物1是降11碳倍半萜,化合物2和3是链状羧酸酯类衍生物,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该实验主要研究球毛壳菌素F对聚肌苷酸胞苷酸Poly(I:C)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 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Poly(I:C)(50μg·mL-1、100μg·mL-1和200μg·mL-1)和球毛壳菌素F(2μg·mL-1)对RAW264.7进行处理,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各浓度的Poly(I:C)与对照组相比均能极显著提高RAW264.7的TNF-α水平(P〈0.001),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球毛壳菌素F能够极显著地降低Poly(I:C)诱导的细胞TNF.O/水平(P〈0.01).结论,球毛壳菌素F可能是通过降低炎症因子TNF-α的分泌而达到抗炎作用的.  相似文献   

12.
该实验主要研究球毛壳菌素F对聚肌苷酸胞苷酸Poly(I:C)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 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不同浓度的Poly(I:C)(50μg·mL-1、100μg·mL-1和200μg·mL-1)和球毛壳菌素F(2μg·mL-1)对RAW264.7进行处理,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各浓度的Poly(I:C)与对照组相比均能极显著提高RAW264.7的TNF-α水平(P〈0.001),并且具有浓度依赖性;球毛壳菌素F能够极显著地降低Poly(I:C)诱导的细胞TNF.O/水平(P〈0.01).结论,球毛壳菌素F可能是通过降低炎症因子TNF-α的分泌而达到抗炎作用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分别复合丙泊酚对患者全麻诱导期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F组(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和R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入室后常规监测心率(HR)、无创血压(SBP、DBP和M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分别记录入室后(T0)、气管插管前即刻(T1)、气管插管后1min(T2)和5min(T3)时患者的HR、SBP、MBP、DBP数值。结果:两组患者基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诱导前后自身比较,在插管后1min时,F组患者的HR、SBP、MBP、DBP各数值均显著上升,同时R组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R组患者T1、T2、L时的HR、SBP、MBP、DBP均显著低于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芬太尼,瑞芬太尼可显著抑制患者全麻诱导期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4.
应用Zalcman引理研究了与导数有单向分担值的全纯函数族的正规族,得到了如下的结论:即:设F是区域D上的全纯函数,若对于任意的f∈F,都有f(z)=0→(z)=z→f''(z)=0且f(0)≠0,则F在D上正规(不再限制零点的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凤仙花科凤仙花属植物凤仙花干燥茎中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及大孔吸附树脂等色谱法分离凤仙透骨草的化学成分,用波谱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凤仙透骨草中分离并鉴定了4种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quercetin,1),2-甲氧基-1,4-萘醌(2-methoxy-1,4-naphthoquinone,2),β-胡萝卜苷(daucosterol,3),槲皮素-3-O-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side,4)。  相似文献   

16.
线纹香茶菜地下部分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线纹香茶菜地下块状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用70%丙酮冷浸提取,相关部位的主要成分通过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依据现代波谱技术及与标准品对照的方式进行结构鉴定。结果:由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3β-乙酰基齐墩果酸(2),3β-乙酰基乌苏酸(3),油酸(4),花柏酚(5),山楂酸(6)。结论:上述成分均为首次从该植物地下块状根茎中分离,其中2-6为首次由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第一类切比雪夫型基本方程Tn(x)=Tm(x)的重根现象,得到Tn(x)=Tm(x)有重根的充要条件、其全体复根均为单根的充要条件和计算重根个数的公式这三个定理以及一些有用的推论.  相似文献   

18.
选取纯种残翅果蝇和纯种小翅果蝇作亲本,分别进行正交和反交,F1自交,观察F2的翅型种类和性别.结果表明:(1)正交组合的F1果蝇无论雌雄皆为长翅,F2果蝇长翅∶小翅∶残翅接近于9∶3∶4,且小翅全为雄蝇.(2)反交组合的F1果蝇中,长翅全为雌蝇,小翅全为雄蝇,而F2果蝇的长翅∶小翅∶残翅接近于6∶6∶4,且各翅型雌雄蝇各占1/2.结论:果蝇翅型基因互作类型为隐性上位,正反交F2比例不同.  相似文献   

19.
桐花树嫩叶浸出液对绿豆下胚轴不定根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研究了桐花树嫩叶浸出液对绿豆下胚轴不定根生长的影响.七个浓度梯度处理分别是:原液(0.078 9 g/mL)、稀释5倍(0.0157 8 g/mL)、稀释10倍(0.007 89 g/mL)、稀释15倍(0.005 26 g/mL)、稀释20倍(0.003 95 g/mL)、稀释30倍(0.002 63 g/mL)、稀释40倍(0.001 97 g/mL),以蒸馏水为对照组.分别简记为T1、T2、T3、T4、T5、T6、T7、CK.结果表明:T1~T6组对绿豆下胚轴不定根数目和生根范围均有显著促进作用,且随浸出液浓度的增大而呈上升趋势,其中T1、T2组的不定根数目和生根范围均显著大于其他组;T4和T5组的不定根根粗为最大,且显著大于其他组;T4组的不定根最长根长、鲜重和干重最大,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14.69%、30.00%和55.56%.试验表明,桐花树嫩叶浸出液对绿豆下胚轴不定根生长具有较明显的化感效应,表现为过高浓度起抑制作用,较高浓度起促进作用,而过低浓度的促进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