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荀子》复音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建文  赵代根 《池州师专学报》2003,17(1):99-102,104
《荀子》相对于以前的经典著作,它的复音词在词汇中所占的比例在增大,并已具备了后代主要的结构方式。本文认真考察了《荀子》中的复音词,提出复音词与词组的区分标准,阐释《荀子》复音词的结构方式,为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晏子春秋》是一部描写齐国丞相晏婴事迹的历史故事集.其成书年代,吴则虞认为既不在毛亨之前,又不在韩婴之后,大约在秦政统一六国后的一段时间内;董治安认为《晏子春秋》成书于战国时期;谭家健认为《晏子春秋》的成书在秦王朝统一六国前后.笔者认为,《晏子春秋》的成书当在战国中期之前,其年代晚于《国语》.早于《墨子》.  相似文献   

3.
从《阅微草堂笔记》中穷尽性地搜集了12 952个双音节复音词,并以此为讨论对象和讨论范围,首先根据构造方式系统地考察了《阅微草堂笔记》中双音节复音词的类别,然后详尽地分析了双音节复音词所呈现出来的特点.《阅微草堂笔记》中双音节复音词的类别和特点,折射出了汉语词汇发展至清代中叶时汉语双音节复音词的发展概貌.  相似文献   

4.
刘勰在《文心雕龙·诸子》中称道《晏子春秋》一书“事核而言练”。《晏子使楚》作为《晏子春秋》里的名篇,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全文仅210字,记叙的却是齐相晏子出使楚国的大事。文章只记叙了核心情节,在环境、情节、心理、语言等方面都留有空白。一、环境空白文章开头,楚王一听说晏子要来,就对群臣说:“吾欲辱之。”晏子作为齐王的使者,代表的是齐国的形象,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齐王,侮辱齐国。楚王为何置外交礼节于不顾,如此骄横狂妄呢?这一点文章并未言明,但作者潜在地预设了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那就是群雄争霸的春秋大势。首先,春秋时期王…  相似文献   

5.
先秦诸子散文中《晏子春秋》别具一格,学界一般认为其成书于战国中后期,书中采用问答对话的形式记录了晏子思想言行和政治主张,是研究先秦历史和语言的重要语料。以《晏子春秋》中的疑问代词为研究对象,对《晏子春秋》中疑问代词的数量和使用频率、指代的表现形式、语法功能及特点进行系统考察。  相似文献   

6.
《搜神后记》是中古时期一部重要的志怪小说。本文对该书中的复音词进行了全面考察和定量分析,并按构词方式对全部复音词进行了分类和阐释,初步总结出《搜神后记》中的复音词构成方面的发展和变化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7.
《录异记》是—部带有典型道教色彩的宗教文献,在本文中,我们主要结合意义和结构两方面来考察《录异记》中的复音词,并对书中的复音词进行穷尽性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归纳出《录异记》复音词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碧岩录》是研究近代汉语特别是唐宋时期词汇的珍贵材料,尤其是复音词,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通过对《碧岩录》中的联合式复音词进行考察,主要从语义、词性、词序三个方面对联合式复音词的结构特点和发展情况进行描写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碧岩录》中的联合式复音词内部结构与前期相比有了很大发展;存在众多的同素异序词;产生了一批新词新义;有些复音词传至现代汉语,词义、词性、词形方面有了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9.
《晏子春秋》是一部描写春秋末年齐国丞相晏婴事迹的历史故事集,其成书年代在战国中期或稍前。《晏子春秋》中有为数不少的方言。虽然它的作者为齐人,但其中的方言并不限于齐语,还有其他地方语,是齐人对其他方言的吸收。《晏子春秋》中名词、形容词方言数量相当,各为7个;而动词则较多,是名词、形容词方言数量之和,即14个。  相似文献   

10.
孔敏 《现代语文》2015,(3):28-31
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词汇是最活跃的要素。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复音词为主。古代汉语的复音化现象丰富了词汇系统,提高了人们的交际手段,对汉语内部的结构也有重大的影响。本文探求复音词的发展脉络及复音词的判断标准,并以《孙子兵法》中的合成复音词为例证。  相似文献   

11.
<公羊传>是解释<春秋>的三传之一,其重在挖掘<春秋>的微言大义,它在儒学中,属于偏重于外王的政治学说.在对<春秋>的注解中,它宣扬儒家思想,强调以尊王为核心的大一统.严君臣上下之分,为强化中央专制集权提供了思想武器,并总结出了"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为中国讳"的"四讳理论".  相似文献   

12.
黄宗羲反对《春秋》一字褒贬说,提出《春秋》取材于列国之史,并不局限于鲁史,并指出其有脱简与错误,从而还《春秋》以史的面目。他对《春秋胡氏传》进行了批判,指出其被义例束缚了,并多处违背经文。他还结合历法研究了一些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先后有两个齐桓公,不能把他们混为一人,两人在齐国历史上,乃至中国历史上都有卓越的贡献。齐桓公姜小白在春秋时期强盛了齐国,首霸中原,为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田午在战国时期创办了稷下学宫,为齐国招纳了大量人才,为齐威王时期的强盛奠定了基础,并把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术繁荣的局面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14.
《礼记.曲礼》成篇于何时,前人较少论及。本文将《曲礼》与《仪礼》、《大戴礼记》、《孝经》、《孟子》、《荀子》、《韩诗外传》、《新书》以及郭店楚简《尊德义》等文献中的相关文字进行对比研究,认为《曲礼》成篇于春秋末战国初,整理编集者可能是曾子或其弟子。  相似文献   

15.
笔者《春秋考论》一书提出“孔子所作《春秋》,非《春秋经》,而是《左传》蓝本,即左丘明编纂《左氏传》时所依据的“孔子史记”。有人却将笔者的观点称为“前人的陈词滥调”,并彻底否定孔子作《春秋》的论点,本文略作申辩。  相似文献   

16.
《春秋繁露》作为研究秦至汉初汉语语法的重要著作,也是上古汉语向中古汉语过渡时期的重要文献,其中值得研究的语法现象很多,尤其是虚词的研究。本文对其中的所有“与”字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探究“与”字的历时演变。  相似文献   

17.
"郑声"在春秋后期出现,实质上是夏商以来娱情音乐在新形势下的复兴.换言之,可以说这种音乐古已有之,不过是春秋时新得名而已.郑声在春秋后期得名并广泛流行,原因是多方面的,其要者有二:一是东周以来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对娱情音乐的禁毁减弱;二是郑、卫等地商业经济发达,娱乐活动兴盛.  相似文献   

18.
春秋时期,一部分贵妇想要冲破性别角色的藩篱,走进政治这一禁区,她们以"乱政"为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愿望与目的,而其中又以齐国贵族妇女居多.齐国贵妇的"乱政"行为,可以归为为爱子争立、为情人争位、为掩盖私通而"乱政"三大类.齐国产生贵妇"乱政"的根本原因是父权制社会下的性别权力结构失衡,春秋时期特殊的时代背景则是其产生契机,而齐文化的特定结构又是其出现的地域因素.  相似文献   

19.
关于《吕氏春秋》命名与主编问题的文献爬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是公元前239年前后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各著所闻编成的一部书,属于私家著作。历来人们对该书所采资料的真实性怀疑较少,但对其书命名含意、吕不韦主编身份却有不少争议。本文通过对这些文献进行梳理、辨析,以期对今后《吕氏春秋》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20.
"孤"和"寡人"二词历来被释为王侯自称的谦词,但学术界对此争论不断。文章结合二词的本义,对《左传》中二词的全部102条用例进行了穷尽性的分析、比较,认为春秋时期诸侯有凶事时自称曰"孤",其余一般情况下自称为"寡人",即"有凶称孤,无凶则称寡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