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小英 《文教资料》2010,(13):137-140
2007年是中国恢复高考30周年,也是新课程背景下的首次高考,这不但是高考改革进程中一次比较深入的探索,而且具有深刻的里程碑意义。广东省作为四个高考实验区之一.对其改革进行总结和评估的探索.无疑会对今后高考改革起到更加理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臧铁军 《中国教师》2008,(23):20-23
<正>自1977年邓小平同志作出恢复高考的历史决定以来,有关高考模式的探索和改革从未停止过,每一次改革都会成为教育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尽管高考改革在积极的探索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并不断向前推进,但这中间也曾道路迂回,也有过一些教训。当前,高考模式保持与教育改革和课程改  相似文献   

3.
40年前恢复高考,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教育与社会。40年来的不断改革与发展,既为高考赢得了社会信任,又为进一步改革赢得了空间。积极评价恢复高考,具有重要意义;但认识高考存在的问题和思考探索改革办法,系统开展理论研究并用理论指导改革实践,加快高考改革的推进,比坐而称颂它的重要地位和功能,更为重要。《高考改革研究丛书》的出版,展现了高考改革中科研先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它也将以其权威性、全面性、理论性受到关注,并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带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4.
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国的高考一直在进行着改革探索。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些改革大部分是招生政策方面的,对高考内容的改革却比较少。高考内容不改革,教育改革就缺乏深度,就很难有大的突破。近几年来,对高考的批评不时见诸报端,要求高考改革的呼声越...  相似文献   

5.
1977年恢复高考后,历史学科命题经历了高考恢复初期、能力考查探索期、标准化考试改革期、综合能力考查期、课程标准改革后的高考5个阶段。40年来,高考历史科命题不断深化考试内容改革和探索能力考查思路,实现了对高校新生的有效选拔,同时对中学历史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至今已30年了。30年来,高考在不断改革,政治学科的高考也在不断改革中发展。政治学科高考最近一次大的改革是从2000年开始的。1999年7月,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这场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意见》既总结了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考试制度改革所取得的成就,也指出目前高考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同时提出了新形势下考试制度必须坚持改革。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恢复高考31周年。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亲自做出了恢复高考招生的决定。31年来,高考招生制度经历了大变革、大发展、大跨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数以亿计的知识青年通过高考改变了命运;高校招生制度也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建设培养了大批所需的人才。河北省的高考招生工作在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探索中改革,在改革中发展,走过了自己独特的历程。本文全面回顾了31年来河北省高考招生工作发展的历程。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是恢复高考制度40周年。回顾高考40年来走过的历程,思考和展望高考发展和改革的未来,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而且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推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本刊拟从2017年第1期开始,在全年12期设置"恢复高考40周年"专栏。内容围绕高考科目改革、考试内  相似文献   

9.
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已三十多年.人们对于高考的态度也在不断变化着,从恢复高考被称作“惊天喜讯”到今天高考制度不断受到来自各方的抨击,高考改革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改革究竟何去伺从?台湾与大陆海峡两岸同根同源,研究台湾高考制度确立及不断改革的历史可以为我们的高考改革提供很多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10.
高考改革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在许多方面都实行了改革。总体来看,与考试技术相关的改革,大部分比较容易取得成功,而制度性的改革往往历经反复,比较曲折。高考改革要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阶段,顺应主流民意,才会得到民众的拥护,具有长远的生命力。选择与社会物质和文明水平相适应的方式与进度,这是目前高考改革应当遵从的现实理性。高考改革的终极目标,并不是改成各高校单独招考,也不见得是以美国高校招考模式为依归,而是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有自身特色的招考制度。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是恢复高考制度40周年。回顾高考40年来走过的历程,思考和展望高考发展和改革的未来,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而且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推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本刊从2017年第1期开始,在全年12期设置"恢复高考40周年"专栏。内容围绕高考科目改革、考试内容和命题思路改革、招生体制和招生方式改革、考试技术及手段改革等展开讨论。现诚征专栏文章,稿件  相似文献   

12.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考俄语科试题的命制工作经历了一个从恢复、探索、改革到发展完善的过程。30余年来,高考的发展是通过不间断地对试题的题型及内容进行改革来实现的,考察的重点从考查考生的基本知识逐步向考查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转变。这是一个渐进的、非常慎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广东高考科目设置实行“3+X”的由来及其内涵与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X”高考科目改革是教育部交给我省又一项重要的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任务,是我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深化改革,不断完善,探索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重要内容。一、近20年我国高考科目的变革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等学校招生入学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其考试科目的设置一直在争论和探索之中。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设置文、理两类科目,即文史类专业考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地理、外语;理工类专业考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外语。1983年,为科学地区别中学的水平考试和高考的选拔性…  相似文献   

14.
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在高等教育人才选拔、为青年人提供成才通道、营造尊重知识和人才的社会氛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高考改革一直在不断进行,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开启了新一轮高考改革。为总结历史经验,更好地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谈松华研究员围绕恢复高考制度40年来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的经验总结、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评价、高考改革发展方向的预期等问题进行详细阐释。  相似文献   

15.
恢复高考作为拨乱反正与发展我国教育的重大举措,其意义深远,其功绩有目共睹。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高考制度的弊端也越来越多。因此,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关于高考改革的呼声与改革的尝试直不断。本文将对高考改革的历程进行回顾与反思,进而提出新的构想。一、关于高考改革的回顾与反思恢复高考的最初几年,广大青少年学生精神振奋,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国教育开始呈现出蓬勃的生机  相似文献   

16.
自恢复高考以来,高考化学科考试经历了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用测量理论指导命题、系统研究考试命题、尝试综合能力考查、探索多元能力考查五个时期。40年来,高考化学不断深化内容改革和探索能力考查思路,实现了对高校新生的选拔,同时对中学化学教学产生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考制度改革是我国教育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 ,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高考改革的主要内容有高考科目设置、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录取手段的改革 ,其中高考科目设置就是现在国家推行的“3 +X”方案。一、设置“3 +X”考试科目的起因自 1 977年恢复高考以来 ,高等学校招生入学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 ,其考试科目的设置一直在探索之中。1 977年恢复高考后 ,设置文、理两类科目 ,即文史类专业考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 ;理工专业考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 1 983年 ,为科学地区别中学的水平考试和高考…  相似文献   

18.
1977年的高考,不仅是许多人命运的转折点,而且成为一个国家与时代的拐点。该年8月科教工作座谈会上一些专家提出恢复高考的建议,只是邓小平决意恢复高考的诱因。恢复高考最主要的因素是邓小平高瞻远瞩,力挽狂澜。1977年的高考是中国历史上最特别、最壮观的一次高考,也是是空前的。恢复高考意义重大而深远,中国的现代化征程,中国教育的复苏,当代中国的崛起,几乎都以恢复高考为出发的原点,由此中国社会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9.
2007年是邓小平1977年拨乱反正、英明决策、恢复高考30周年纪念。在简要回顾小平同志以战略眼光恢复高考的决策经历及其战略影响与社会价值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当代高考改革的十四种走向。  相似文献   

20.
1977年的高考,不仅是许多人命运的转折点,而且成为一个国家与时代的拐点.该年8月科教工作座谈会上一些专家提出恢复高考的建议,只是邓小平决意恢复高考的诱因.恢复高考最主要的因素是邓小平高瞻远瞩,力挽狂澜.1977年的高考是中国历史上最特别、最壮观的一次高考,也是是空前的.恢复高考意义重大而深远,中国的现代化征程,中国教育的复苏,当代中国的崛起,几乎都以恢复高考为出发的原点,由此中国社会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