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阅读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学生从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不是很具体和容易理解,可将自己从课内学到的知识融汇到从课外书籍中所获取的知识中去,相得益彰,形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体系。而科  相似文献   

2.
孟凡华 《文教资料》2011,(30):70-71
阅读是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促使学生将自己从课内学到的知识,融汇到从课外书籍中所获取的知识中去,相得益彰,形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体系.直至形成能力。要培养成学生的读书习惯.教师就要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在课堂上设立恰当的目标.延展教材激励阅读,课外鼓励学生接近生活阅读,学生通过阅读体验成功,激发阅读热情,阅读习惯就会在阅读中自然形成.  相似文献   

3.
李丽 《考试周刊》2012,(1):111-112
《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教学的阅读目的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在听、说、读、写四项能力的培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不但能获得更多的语言输入,而且能通过阅读学到更多的课外知识,获取大量信息,从中获得成就感,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4.
我们都知道,语能力的提高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如果学生仅靠语教材上每学期的二十几篇课,虽然也能学到一些语知识和阅读写作方法,但由于阅读量的不足,训练时间的不足,语水平提高得就比较缓慢。因此,我们不应该只把精力放在课堂教学上,而忽视学生的课外阅读。  相似文献   

5.
刘秀丽 《小学生》2010,(8):52-53
课外延伸阅读,是指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自觉地在课外选择与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相应、由课堂教学的诸多层面而生发延伸开去的相关读物,并根据个体实际情况、发挥个人主观能动、采取适应的形式,从中获取有益信息、形成自身知识积累阅读。  相似文献   

6.
所谓语文教学上的课外延伸阅读,就是指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自觉、愉快地在课外选择与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相应的、由课堂教学的诸多层面而生发延伸开去的相关读物,并根据个体实际情况、发挥学生的个人主观能动、采取适应的形式,从中获取有益信息、形成自身知识积累。课外阅读不是就阅读而阅读,在开展课外延伸阅读的时候,也应当注意一些问题,以确保阅读教学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7.
<正>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能增长知识,能让我们弥补自己的不足。读书不仅仅能够使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潜质和阅读潜质,还能够进一步巩固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提高我们的认读水平和作文潜质,乃至对于各科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我们的知识体系是透过课内外的自主学习而逐渐建立起来的。读书是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从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不是很具体和容易明白的,需要再消化才会吸收。超多的阅读,能够将自己从课内学到的知识,融会到从课外书籍中所获取的知识中去,相得益彰,构成"立体"的,牢固的知识体系,直至构成潜质。  相似文献   

8.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可见,语文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任务便是提高学生读书的能力,也就是阅读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主阵地,但课外的学习能够拓宽知识面,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相似文献   

9.
当前的课外阅读主要表现了四个特点:1.课内外相结合。一是“扩练”,即“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利用课文、各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作为例子,将课内学到的方法延伸到课外,利用课外资料进行再训练以达到对课内知识进行复习、巩固的目的。二是“联读”,即学生广泛阅读与课文相关、相似、相对甚至相反的课外资料,拓宽、加深自己的知识领域。2.主导和主体相结合。以前的课外阅读常常存在一些弊端,就是缺乏老师的组织、指导,这样学生的课外读书就呈现一种无目的、随意、杂乱、肤浅的状态,学生只凭自己的嗜好选择,很多学生追求故事情节,一味阅读武…  相似文献   

10.
课外书籍是小学生增长知识,拓展视野的重要途径。在对书籍的阅读中,孩子可以学到很多做人做事的方法,培养其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面对困难的勇气。阅读对孩子性格的培养和意志的磨炼是很重要的,但现在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1.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即是英语泛读教学课的内容之一,也是教学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背景知识和文体知识的介绍,配合阅读技巧的训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同时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2.
化学阅读能力是指学生通过阅读化学资料,获取化学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据专家研究测定,一个人80%的知识是靠阅读得来的.阅读是学生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阅读能力是个体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学生而言,无论是课内知识的学习,还是课外信息的获取,无论是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还是自身素养的提高,都离不开阅读。  相似文献   

13.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提倡小学语文学习不仅是要学习课本知识,还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去获得更多语文知识的资源——阅读整本书。这样可以使课内学到的知识和课外获取的知识进行互补,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还可以夯实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科学地引导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读书两题     
一培养读书好习惯 运用好"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把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拓展到课外去求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可见,语文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任务便是提高学生读书的能力,也就是阅读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主阵地,但课外的学习能够拓宽知识面,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那么,如何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这两个阵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  相似文献   

16.
赵晓华 《考试周刊》2010,(35):104-104
一、引言英语阅读是掌握语言知识、获取信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课外自主泛读作为自主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引起学者们的高度重视。课外自主阅读能够提高学习者的词汇量,但阅读能够提高词汇量的内部机理是什么,阅读动机与词汇量的相关性如何?  相似文献   

17.
课外阅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喜爱,增强他们的自主能动性和自学能力,并全面提高他们的发现能力、探究能力、习作能力、思考能力等技能,从而让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变得更加全面。在课外阅读中,我们引导学生明确目标,把握阅读主旨;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质量。以此正确阅读课外书籍,积累知识。  相似文献   

18.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教育学家吕淑湘在回答别人问他是怎样成功时说过,他的成功,课内知识占30%,课外知识占70%。这说明语文学习的全过程应包括两个方面,即课内和课外。局限在课堂的语文学习是不完备的,因而也不可能是高效的。  相似文献   

19.
据统计,个人所学到的知识有80%都来自于非正式学习,学习者随时随地都会无意识的学到多种知识,如果不适时进行知识管理就有可能将刚学到的知识忘记浪费甚至可能还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再学习。本文构建了基于非正式学习理论的非正式学习环境,并分析研究了有效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策略,帮助学习者认真管理所学知识,提升个人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耿益松 《教师》2012,(29):82-82
阅读是学习之母,它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课内的功效占30%,课外功效占70%,这几乎是有识之士的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