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幼儿教育不只是幼儿园教育,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幼儿园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应主动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充分发挥幼儿家长这一重要的教育资源,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向家长开放。一、举行家园同乐活动每逢节日,我们都邀请家长来园参加活动。如:“三八”节组织孩子和妈妈同乐活动,“六一”儿童节组织全体家长来园和孩子同乐活动,还有“元旦”家园迎新活动和春游、秋游活动等。当然家长们也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孩子们表演了魔术、故事、小品等精彩的节目,把我们的同乐活动推向了高潮。在活动中家长和老师,家长和幼儿,老师和幼儿…  相似文献   

2.
开展“六一”活动几乎已成为每个幼儿园的传统项目,其目的在于让幼儿感受节日的气氛,体验过节的快乐,并获得发展。但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笔者每年都参与“六一”活动,感触很多,也深感担忧。功能:重“评比”“六一”节日活动本应突出娱乐功能,可如今以组织各项比赛来代替庆祝活动的屡见不鲜,如“团体操比赛”“文艺节目汇演”“书画、手工作品评选”等。这些评比活动有的由主管部门组织,有的由幼儿园组织,看似热热闹闹,其实牺牲了幼儿的利益。一所幼儿园在接到参加团体操比赛的通知后是这样操作的:首先,园领导将本园的“精兵强将”集中起来,…  相似文献   

3.
“六一”儿童节是孩子们的节日,但是在准备工作中,常有不尽人意处:有的教师打乱幼儿一日生活制度赶排节目,有的教师忙于环境布置让孩子长时间自由活动,还有的只让少数能力强的孩子参加节目排练而大多数孩子无所事事。那么——  相似文献   

4.
“六一”节那天,不少幼儿园都组织家长来园参加节日游艺活动。但由于参加活动的人太多,秩序难维持。通过观察,我发现秩序乱的主要原因一是家长、幼儿不熟悉游戏玩法。家长带孩子进入游戏室并不是先排队等候,而是先挤在  相似文献   

5.
刚入园的小班孩子年龄偏小,自我意识强,对老师提出的规则不能很好的接受。本学期我尝试了幼儿喜欢的一些形象、角色和生活游戏来协助幼儿规则意识的萌发,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以“妈妈”的形象,引起孩子的亲近感。小班孩子对自己的妈妈有种特别的依恋感和亲近感,所以老师也可以抓住这个特征,用妈妈的口吻与孩子进行交流互动。如谈话时:“我们每个小朋友家里都有自己的妈妈,范老师是小朋友幼儿园里的妈妈,我也会向你们的妈妈一样爱护你们,关心你们,范妈妈有很多好听的故事,有好多好玩的游戏呢,还有好多好多的新本领呢,你们想跟妈妈学本领吗…  相似文献   

6.
顺着说     
有些新入园的幼儿,每当送他们的亲人离园时,往往会大哭大叫:“我不要老师,我要妈妈。”这时要稳定幼儿的情绪,老师说话就要讲究方式方法,千万别和孩子对着说。如幼儿说“要妈妈”,老师可不能说:“不要妈妈,妈妈上班去了,老师喜欢你。”幼儿听到这样的话,反而会哭叫得更厉害,更不愿意接近老师。其原因就在于此话满足不了孩子此时此刻的心理需要,孩子“要妈妈”,你却要孩子“不要妈妈”,孩子怎么听得进“老师喜吹你”呢!此时老师应用一种关心和同情的口气顺着孩子说。如孩子要妈妈,  相似文献   

7.
每年“六一”节,我园都要表彰一批“好孩子”。我想,往年的“好孩子”都是老师指定的,现在大班的孩子已进入第二学期,马上就要上小学,应该适当锻炼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于是,我决定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评选。出乎我的意料,幼儿评选时一个个都很认真,也很有见地:“缪丽丽上课很爱动脑筋,出勤又好。”“华强也很好。”……这样先评选了几个大家都认为好的,接着,有的幼儿提出:“一青也很好!”我愣了一下,这孩子平时表现并不怎么样,过去经常因为上课不专心而被老师批评。“他有进步!”“他上课很认  相似文献   

8.
辛琪小朋友的父母都很忙,连早晨为辛琪梳小辫子的功夫都没有,所以拿来一袋皮筋,请老师给她梳小辫。每天早餐前我都很认真地为辛琪梳小辫,有时辫麻花辫,有时梳羊角辫,又整齐又漂亮。我为自己体验到当妈妈的角色而感到喜悦。   一天幼儿离园时,辛琪的爸爸感激地说:“老师,真麻烦你了,天天为孩子梳小辫。”并转身对辛琪说:“老师梳的小辫真好看,连妈妈也梳不了这么漂亮。”辛琪忙说:“妈妈和老师梳得一样好。”从她稚嫩的言语中流露出对妈妈的爱和维护。我想,母爱是谁也无法替代的。“谁说的,我看老师扎得更好。”爸爸说。辛…  相似文献   

9.
设计意图: 遵循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原则,引导幼儿自己动手,过好自己的节日。通过师生共同打扫环境,布置园舍,准备演出服饰等,活跃节日气氛,增强幼儿的主人翁意识。本设计由迎“六一”、找“六一”、庆“六一”、忆“六一”等一系列活动组成,把幼儿带向社会,通过参观访问,请成人讲话等形式,让幼儿从小感受到社会各方面对自己的关怀和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并通过新、旧社会儿童不同生活的对照,使幼儿感知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相似文献   

10.
刘艳 《早期教育》2009,(12):47-47
【案例一】刚入园不久的孩子,进入角色游戏区就表现得很会玩,他们“炒菜”“吃饭”“抱娃娃”.忙得不亦乐乎。有的孩子装模作样地拿个筐子去买菜,空抓两把“菜”就回来了:有的煞有介事地给“娃娃”喂东西,一口又一口.自言自语地哄娃娃。虽然老师们希望孩子明确自己的角色身份,但是,孩子们玩的时候一点也不考虑自己扮的是爸爸还是妈妈.他们既做爸爸的事.  相似文献   

11.
爱的回报     
记得一批新生刚入园时,我曾教小朋友念过一首《幼儿园像我家》的儿歌,其中有两句是:“老师说我好娃娃,我说老师像妈妈。”刚刚入园的孩子很不理解,他们会好奇地问我:“老师怎么会是妈妈呢?”看来要想让幼儿把教师当妈妈,首先教师要把幼儿当自己的娃娃。又有一回,我教小朋友一首歌曲《小板凳》。歌词大意是:“小板凳,真听话,跟我一起等妈妈,妈妈下班回到家,我请妈妈快坐下。”这首歌曲的歌词单调、重复,曲调中的拖拍太长,孩子不太好掌握。我反复教唱  相似文献   

12.
在幼儿心目中,老师是最神圣的。因此,教师的话,对幼儿的行为、习惯、志向甚至性格的形成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我由于一句话的疏忽,差点影响一个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前年“六一”前夕,我园排练了童话剧“小天鹅学本领”,活泼天真的小申申扮演主角“佳佳”。排练一开始,她就进入了角色,当凶狠的黑老雕向她扑来,她倒在地上,浑身颤抖,眼泪夺眶而出,演得逼真。其他的小朋友窃窃私语:“哈哈,真哭了!”有的还用小手羞她。我怕影响她的演出情绪,不加思索地说:  相似文献   

13.
从家庭到幼儿园,是幼儿在社会化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在这一转折的重要时刻,家长该为幼儿顺利地度过入园关、愉快地适应幼儿的集体生活做好以下准备工作:一、让幼儿学会生活自理技能当孩子具有独立行步的能力以后,就对自己的事情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家长应尽早的让幼儿做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持之以恒,初步培养起孩子“自立”的良好道德品质。提前学会生活自理技能,这远比会写自己的名字、识几个数更重要。二、培养幼儿入园自豪感幼儿入园前应与孩子多谈幼儿园的事情,向幼儿讲一些关于幼儿园的信息,与孩子一…  相似文献   

14.
今年“六一”前夕,江苏省南通市城中幼儿园举行了一个特殊的赠送节日礼物仪式。该园老师给五个残缺家庭的孩子穿上了自己亲手编织的毛衣,为孩子奉献了一颗爱心。该园的这一做法是1989年从一件小事中受到启发而开始的。当时有一位名叫天天的小朋友,衣服常常很脏而不换,老师问他为何不叫妈妈洗,孩子含泪回答:妈妈和爸爸离婚了。老师送他回家时,他爷爷正戴着老花镜,抖抖索索一针一线地给天天补衣服。见  相似文献   

15.
幼儿常在扮演多重角色,并积极地学习社会知识,如果教师能抓住幼儿多重角色扮演与转换的机会,发挥引导作用,将会使幼儿在实践角色行为的时候更有意识性。 “宝宝”与“学生”角色 幼儿入园初期,许多教师忽略此时孩子  相似文献   

16.
往常“六一”庆祝活动从内容到形式,基本都是由幼儿园确定的,忙了园长和老师,而孩子并不个个都高兴。如上台表演的幼儿和家长兴高彩烈,没有上台机会的幼儿和家长闷闷不乐,有的责怪孩子没出息,有的埋怨老师太偏心,有的为了孩子心理平衡,不得不给孩子买点东西。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近年来,“六一”前夕,我们就及时召开家长会,组织家长和教师一起讨论“六一”庆祝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大家认为“六一”是孩子们  相似文献   

17.
王莉 《幼儿教育》2000,(5):26-26
过一个快快乐乐的“六一”是每个孩子的心愿。为了庆祝孩子们的盛大节日,我园每年都要组织大型幼儿舞蹈表演。操场上悬挂气球、彩旗,布置舞台,烘托出一派节日的气氛。表演节目的幼儿身着艳丽的演出服,喜气洋洋,载歌载舞。大多数幼儿作为观众不  相似文献   

18.
设计意图:本设计意在让幼儿走出幼儿园,与父母一起到大自然中去欢度“六一”佳节,使幼儿感受到节日的欢乐和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目的:1.体验欢快的情绪,增进亲子间的感情。2.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并能以积极的态度参加各项活动。准备:1.事先约请每个幼儿的家长务必抽出时间与孩子共度“六一”;准备好活动当天的午餐,并为孩子准备一只背包。  相似文献   

19.
每年九月初都是幼儿集中入托(园)的时段。人们经常发现类似这样的现象:清晨,妈妈(或爸爸)拉着或抱着孩子上幼儿园。幼儿很不情愿,不住地喊:“妈妈,我不去幼儿园……”此时,为了安抚孩子的情绪,有些家长会说“我们不去幼儿园……”,可家长迈向幼儿园的步伐却丝毫未减慢。孩子生病需要打针,他(她)不停地哭闹着:“我不要打针!打针很痛……”一些父母会安慰说:“不怕,我们不打针。打针一点都不痛……”当孩子被父母带到护士面前,当他感到针刺到的疼痛时,他就会发现父母刚才在骗自己。  相似文献   

20.
“六一”儿童节到了,在这个孩子们特有的节日里,妈妈们心里想的都是如何让孩子幸福、快乐。这不,扬扬妈妈早早地准备好了礼物——一辆玩具小汽车,可没想到,扬扬很快就玩厌了,他撅着嘴巴不满意地说:“妈妈,我要买变形金刚,明明都买了!”奶奶给扬扬买了很多他喜欢的零食,爸爸妈妈也想尝一尝,可是不管奶奶怎样劝说,扬扬就是不肯,还理直气壮地说:“你们大人有钱自己去买!”令人哭笑不得。扬扬妈妈很苦恼:我们为孩子付出了这么多,他为什么感受不到快乐?到底怎么样才能让孩子过一个愉快而又有意义的节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