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2 毫秒
1.
传统武术是我国勤劳智慧的古代人民在农耕文明下创造的文化瑰宝。峨嵋盘破门武术集儒道佛学、哲学、中医学、伦理学、兵学、关学、气功等多种传统文化思想和文化观念,具有传统思想性、实战技击性、强身健体性、怡情铸志性等文化特征,峨嵋盘破门武术文化也是峨嵋派武术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以传统的、优秀的、独特的民族文化形式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
峨嵋武术门派分类中五花八叶是一种流传很广的,也被很多峨嵋派武术文化研究者习惯采用的分类方法。本文从五花八叶的具体内容,产生的历史原因,峨嵋佛教文化史考证,峨嵋武术历史记载,明清时候四川哥老会的历史等方面对此种分类方法的正确性进行考证,说明将峨嵋武术门派分为五花八叶的分类方法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3.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资中,自汉武年间建县,迄今已两千年,在这座古老的城市,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孕育了二千多年却历久常新的文化。四川省级非物质遗产盘破门武术就是扎根在这块土地上的"土著"门派,三百年来盘破门各代第子在自身的丰富发展盘破门武术过程中,海纳百川,博采众家之长,已形成现在的独特的盘破门武术和盘破门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4.
蔡李佛拳是广东人陈享融和他的师父蔡、李、佛(陈)三家拳法之长创立的武术流派,因为博采众家之长,所以拳法中既有南派拳法的稳健刚强,也蕴含北派拳法开合舒展,具有刚柔相济,攻防兼备的特点。蔡李佛拳发源于江门新会,创立百年以来,风行岭南,弟子遍及世界五大洲。  相似文献   

5.
峨眉玉女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建波 《精武》2005,(5):36-36
是时,师善击技,喜研各家拳法,虑各家拳法繁杂、莫衷一是,女子御侮,另有不同。遂探各拳意,另僻蹊径、创不接手之拳法,独树一帜。从慈悲法力,喜龙女化身,积十三年,始臻大成。身傍弟子习之,呼之玉女拳法,同道相誉,称蛾眉拳。后弟子至峨嵋山,偶偕其音,始称峨嵋,此拳名之始末也,恐汝不识,为汝志之,因此我们把她称为峨眉玉女拳。  相似文献   

6.
引言峨眉盘破门到现在已有九代,其间名师辈出,取得全国各地各种擂台赛、套路比赛金章不计其数,各代第子在自身的丰富发展峨眉盘破门武术过程中,博采众家之长,融会贯通,取长补短,形成现在的独特的峨眉盘破门武术。1.起源于乾隆年间峨眉盘破门源出四川省资中县罗泉镇,罗泉古镇地处资中县境内,与仁寿县、井研县相邻。  相似文献   

7.
冷冷 《精武》2009,(12):20-22
发源于天津市静海县独流镇的太祖门独流通背拳,可谓是静海县的“土特产”,也是天津市土生土长的地方拳种。其起源是清朝乾隆年间一僧一道两位太祖拳师云游至独流,将太祖门拳法传至独流。在长期的流传中吸取了当地流传的通背拳还有少林拳以及其他拳派的精华而形成的一门风格独特的拳法,有“太祖拳通背劲”之说。  相似文献   

8.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实地调查中获得的录音材料和内部资料进行整理、整合,去伪存真、互证互补,从时间历史维度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峨眉盘破门武术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科学研究.认为盘破门武术运动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萌芽期、形成期、发展期和机遇期等四个阶段,并在此研究基础上探究总结了峨眉盘破门这一武术流派形成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特点和影响其传承与变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峨嵋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成体系,与武当、少林鼎立而三.然而今天峨嵋武术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少林、武当,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在了解峨嵋武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峨嵋武术旅游开发的可托性,并针对以往峨嵋武术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旅游开发对策,从旅游开发的角度对峨嵋武术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武宣 《武当》2009,(11):5-5
9月24日,四川省武术协会副主席肖家泽透露,经过25年追本溯源,四川省武协挖掘出峨眉武术三大发源地,第一次为正宗峨眉武术正本清源。分别为川西一带的黄林门、峨眉山本土的拳种、内江资中的盘破门。  相似文献   

11.
站少林望峨嵋——对峨嵋武术产业化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峨嵋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历史的洗礼,不断完善发展至今,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起着越来越明显。峨嵋武术的发展要与社会的进步紧密结合,武术产业化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大势所趋,也是必由之路。本文通过横向比较少林武术产业化历程,借鉴吸收少林武术产业化发展的有利经验,站在少林武术发展的角度,通过采用文献资料、走访调研、类比分析、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峨嵋武术产业化的必然性进行分析,结合峨嵋武术自身实际,对峨嵋武术产业化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峨眉武术是中国著名的地域性武术流派之一.历史上的峨眉武术曾受到来自中原的少林武术的深远影响。本文试图从各种文史记载和武术典籍中寻找在峨眉山武术发展中的少林武术的影子,证明历史上来自中原的少林武术对峨眉武术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峨眉武术也正是通过学习和吸收少林武术,并在巴蜀地域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13.
峨嵋武术是“峨嵋山、乐山大佛”——这一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峨嵋文化也是中国武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少林、武当、太极齐名,在武术大家族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峨嵋武术文化在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滋润下而成长,承载着中华文化的结晶。在中西文化相互冲撞与融合的今天,如何构建峨嵋武术文化,怎样看待峨嵋武术文化在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将是本文探讨的重点。文章通过文献资料研究法,对峨嵋武术文化在发展道路上关于特色文化的构建、现今峨嵋武术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与对策、语言的弊病、武术氛围的制造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对少林实战桩法及应用进行了研究,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焦点访谈法,数据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本研究综合分析研究少林实战桩法及应用,得出以下6个结论:一是少林桩法姿势分为三架、四势和五桩3种姿势;二是少林桩步变位分为夺位、让位和换位3种变位方法;三是少林桩架防御分为上盘、中盘和下盘3种防御方法;四是坐山桩实战操手应用杨维桩架变位论,变化出基础技法24种;五是阴阳桩实战操手应用杨维桩架变位论,变化出基础技法24种;六是骑龙桩实战操手应用杨维桩架变位论,变化出基础技法24种。从而为深入研究少林鹰派武术系统提供理论支撑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少林鹰派武术的源流、基本特点、基本内容、练气发劲、基本作用的考证,认定少林鹰派武术是一个独具风格的少林武术大支系,对少林鹰派武术的挖掘整理,将会为中华武术宝库增添新的内容,丰富少林武术体系,为少林武术的普及与发展作出贡献。尤其是少林鹰派武术的练气发劲,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研究价值,同时也会澄清武术上力与劲的概念,为武术学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峨眉武术的特点及发展前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从峨眉武术的历史、内涵的界定、峨眉武术的自然环境和川人身体条件特点、自身技术特点、峨眉武术的发扬光大等几个方面对峨嵋武术的特点及前景加以阐述。认为峨眉武术是一派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内容丰富、内外兼修、健身与养生俱佳、表演与技击并重的功夫,发展潜力雄厚、前景美好。以期为峨眉武术的深入研究、进一步挖掘、整理、保护和弘扬,早日赶超少林、武当走向世界,恩泽大众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随着少林功夫不断地向国内外传播和推广,少林功夫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对其传播方式的研究,必然会为进一步的弘扬少林功夫、展示少林魅力提供更好的借鉴。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探讨了少林功夫传播的五种形式即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相似文献   

18.
峨嵋武术对外推广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分析法等,从文化学的视角,对峨嵋武术对外推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和研究,认为: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峨嵋武术作为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国武术的一大流派,她具有独特的巴蜀文化内涵和拳理技法特点,以及峨嵋山佛教旅游胜地、自然和人文景观等优势,应与文化旅游联姻积极地向外推广;近年来,峨嵋武术随着巴蜀传统文化及武术的传播已频繁地出现于国际文化交流舞台,走向了世界,并深受中外人民的喜爱。因此,伴随巴蜀地区的经济腾飞,峨嵋武术应不断完善和发展,并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外推广,以便更好的推动整个武术运动的发展,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9.
文章根据当今大众文化、娱乐消费的时代背景,提出少林禅武文化的娱乐式传播方式。即相对于传统学校教学师徒传授等正统方式而言,通过大众媒介、有组织的娱乐活动等方式,以娱乐休闲、审美性内容为主的传播方式。其具体传播方式包括以大众媒介为渠道、舞台表演和文化旅游参与体验三种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