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课堂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学情等设计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教学形式,是实施教学步骤的基本手段。人们认为它是课堂教学的"常规武器",主要包括课前精心预设的问题和课中主动生成的追问。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是实现师生平等对话的重要途径之一。有效的课堂提问能积极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思维水平,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  相似文献   

2.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也是常见的教学策略,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扮]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教师课堂提问的话语、形式、内容、质量都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这次,我们到一所学校听了两节推门课,这是两节真实的常规课,我们对这两节课的课堂提问进行了观察、记录并进行了如下分析:一、教师课堂提问的作用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授课方式,代之以教师边讲边问,应当说是一种进步,但提问的数量和质量受课型、教师自身的素质和学生学情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下面是两节不同学科的教师课堂提问的观察统计:学科课型教师提问学生提问其它教学活动次数百分比次数…  相似文献   

3.
课堂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进行思维,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课堂提问是教学环节中的主要构成部分。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就小学数学而言,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目的性课堂提问不是随意的,是在一定的目的支配下进行的,如温故知新的复习性提问、新知理解的启发性提问、触类旁通的迁移性提问、归纳总结的概括性提问、了解学情的检测  相似文献   

4.
课堂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进行思维,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课堂提问是教学环节中的主要构成部分。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就小学数学而言,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目的性课堂提问不是随意的,是在一定的目的支配下进行的,如温故知新的复习性提问、新知理解的启发性提问、触类旁通的迁移性提问、归纳总结的概括性提问、了解学情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激疑,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及学生的学情特点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形式,即课堂提问.叶圣陶曾说过"可否自始即不多讲,而以提问与指点代替多讲."它是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推进教学过程而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是教师教学经验与技巧的公开展示,又是对参差不齐、瞬息变幻的学情的成功驾驭.课堂教学中设疑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一、激疑艺术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常用手段,通过师生在课堂上的提问与回答的互动,让学生获得普遍进步,实现个体的充分发展。有效的提问能让教师适时把握学情动态,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有所悟、有所获,从而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常规武器",是小学英语知识训练中最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之一,它不仅可以及时检查学情,开拓学生思路,启迪思维,还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节教学进程,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一个有提问习惯的老师一定可以成就更多爱提问的好学生。苏联教育界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就叫问题教学法。然而,现在课堂提问已被"师问生答""一问一答""分组问答"的陈旧模式所垄断,形成了千人一面、约定俗成的固定模式,变成了单调乏味的催眠曲,使课堂提问失去了它应有的魅力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充分重视课堂提问,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在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教师要应用一定的技巧、策略,使课堂提问对学生来说不再枯燥乏味、晦涩难懂而成为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一、课堂提问要有艺术性很多教师的课堂提问缺乏艺术性。有些教师的课堂提问过于简单,只会用"对不对"、"好不好"、"是不是"等来提问,这既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会损害学生的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9.
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并且是教学中用得最多而又很难用精、用巧的艺术。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中小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易成功的。”事实上,课堂提问是教师业务功底、教学经验的公开亮相,是对参差不齐、瞬息万变的学情的驾驭。因此,在语言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第一,课堂提问要难易适中。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过大、过深、过难的问题,全班站起来一大片,谁也回答不了,最后只好由教师自答,这虽然完成了提问的形式过程,但只是在学生的陪衬下表演…  相似文献   

10.
一、课堂提问要紧扣文本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是凭借文本、凭借语言文字来进行的。课堂提问应该紧扣教材,有一定的探究性,能推动学生对文本的深入阅读和积极感受,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完美沟通。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要少问"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这些只需作判断的简单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李桂华 《考试周刊》2011,(87):77-78
提问是教师最重要的语言活动,是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有人把教师称为"职业提问家"。形象地说,教师精准的课堂提问往往就像投入水池中的一颗石子,能使课堂这片水池波澜起伏、有声有色,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和心灵的浪花,令学生入情入境,欲罢不能。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提问上多下工夫,课堂教学的水平必将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2.
杨建 《辅导员》2011,(12):70-71
陶行知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随着教育的深入发展,课堂活动的"生成性"和"随机性"使得课堂提问表现出很多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因此掌握课堂提问的艺术,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也就迫在眉睫。一、课堂提问的概念及作用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学情等设计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教学形式"。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为完成教学目  相似文献   

13.
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了解学情,才能有的放矢,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课堂上,要时刻关注动态的学情,及时调整教学预设,才能让"生成"精彩不断。课后,教师仍然要根据学情,反思课堂教学存在问题,方能不断改进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根据学生的学情需要确立重点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课堂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李雅丽 《新疆教育》2013,(9X):135-135
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并且是教学中用得最多而又很难用精、很难用巧的艺术。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小学教师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容易成功的。”事实上,课堂提问是教师整个业务功底,全部教学经验的公开亮相,又是对参差不齐、瞬息万变的学情的驾驭。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自然而然地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仅就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能显著提升教学效果。课堂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难以照顾到各类学生;教师对课堂提问的理解比较狭隘;课堂提问目的重在"助讲",不在"促思";设计问题时更关注知识和应试,对学生的差异性、层次性重视不够;所提问题中综合性、评价性问题偏少;提问时重结果,轻过程。  相似文献   

16.
<正>教师的课堂提问是通过师生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理解知识,巩固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课堂提问在每天的教学中是离不开的,课堂提问要把握好度,要问得适时,问得有价值,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点拨作用。教师的教学行为可划分为组织、讲授、提问、反馈和评价等部分。提问是教师了解学情、激活思维、引发互动、推进教学的重要手段。所以,有效提问是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提问离不开对有效问题的认识。《有效教学方  相似文献   

17.
许多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共识: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的课堂提问将制约着学生思维训练的发展;课堂提问也是教师整个业务功能,全部教学经验的公开亮相,是对参差不齐、瞬息万变的学情的驾驭。在语文教学中重视课堂提问,掌握课堂提问的技巧,自然而然地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提问是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当中比较常用的教学手段。提问本身可以发挥多种功能和作用,好的课堂提问,需要教师提前进行精心的设计。教学中要注意避免课堂提问的误区,结合学生学情的不同,将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设计和实施,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提问变得更有效,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19.
<正>"主干性课堂提问"是指由教师课前设计好整堂课的一个中心问题,由围绕这个主干问题,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学情,因势利导,层层深入,设计一系列枝干问题的一种新的课堂提问方式。这种教学,能够充分地让教师成为课堂的引领者,形成"教师引路——学生行动"的模式,  相似文献   

20.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门艺术。苏联教育界倡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就叫问题教学法,已成为有世界影响的教学方法之一。提问,它不仅可以及时检查学情,开拓学生思路,启迪学生思维,还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节教学进程,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然而,现在课堂提问已被"师问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