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韦莉  谢志林 《中学教研》2007,(12):30-32
信息迁移题是指以考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并给出一定容量的新的定义信息,通过阅读获取有关信息,捕捉解题资料,发现问题的规律,找出解决方法,并应用于新问题解答的一类题目.信息迁移题在近几年的高考中较为活跃,往往与开放性、探索性问题整合在一起,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探究类比能力.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和推进,2007年全国各地的高考数学试题也推出了一批新颖而又别致的信息迁移题,体现出高考支持课改并服务于课改的指导思想.下面以2007年各地高考试题  相似文献   

2.
张九铸 《物理教师》2004,25(9):52-53
2004年高考理科综合试题第25题是一道综合性力学试题.该题与1991、1992年全国高考试题和1989年广东高考试题中力学综合题有相似之处,都属于两体问题.但因为这次试题增加了能量变化的计算,使题目的知识考查点增多,创新性增强,给考生提供了更多方法上的选择机会,是能够全面检验学生力学知识和方法掌握程度的好题,以下是该题的4种不同解法。  相似文献   

3.
《2005 年高考考试大纲》化学部分对自学能力的要求是:(1)敏锐地接受试题所给出的新信息的能力。(2)将试题所给的新信息,与课内已学过的有关知识结合起来,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应用新信息的能力。高考试题中的信息迁移题(又叫做新情景题),是高考考查上述能力的重要题型。下面,就如何解有机化学信息迁移题进行探讨。 一、获取试题信息 有机化学信息迁移题常常给我们一种高深莫测且与所学的知识沾不上边的感觉。凡是脱离开化学教材的知识,试题都会给出信息。 有机化学推断题主要有三类信息要注意获取:第一类是结构信息,就是…  相似文献   

4.
信息迁移题是近几年高考中出现的新题型.它突破了常见题型的形式.由于信息迁移题背景新颖、构思巧妙,且又能有效地甄别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潜力,所以备受高考命题专家的青睐.解答信息迁移题通常分三大步骤:(1)信息的提取,并确定迁移的方向;(2)信息的加工,并探求解决的方法;(3)信息的转换,并有效地输出.其中,对信息的提取和迁移是解题的关键,也是解题的难点.  相似文献   

5.
林起汛 《中学文科》2006,(12):70-71
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图片型试题频频出现在高考历史试卷和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上。如全国卷Ⅰ历史试题,涉及图片的有2幅。在这方面,上海试题的步子迈得更大。以上海2005年历史卷为例。选择第2题有图片1幅、第9题有图片2幅、第13题有图片1幅、第25和32题各有图片4幅、33题有图片2幅。如果说文字型试题带给学生的是平面的感觉,那么图片题则充分地展现了历史学科本身特有的丰富广博、色彩绚丽的特征,使学生在答题中体味空间运转变迁的美妙意境。这不仅丰富了试题的表现形式,使卷面变得生动活泼,而且更能较好地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处理信息能力、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6.
李志坚 《物理教师》2006,27(11):50-52
近年高考试题中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常规题、传统题,这些试题难度平和,不偏,不怪,区分度较好,大多是一些对教材上的习题、例题,历届高考试题,全国竞赛中的中低档题,科研测试题或经典试题的翻新、改进型试题.这些试题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易于高考对学生的选拔,使能  相似文献   

7.
物理是实验科学,在高考中实验题占15分左右。命制实验题的素材基本来源于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科技前沿、课外探究和生活现象。高考物理实验题通过笔试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理解分析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高考物理实验题多种多样,但考查的知识点都在大纲的要求之内,物理模型也是常见的。文章以近五年高考力学实验题为例,浅析物理实验试题的立意与创新,剖析物理力学实验题。  相似文献   

8.
解答高考文言文翻译类试题,学生往往失分较多,主要是学生在答题技巧和方法上存在问题。要解答好文言文翻译题,应该着重强化知识迁移等四个意识。  相似文献   

9.
黄明娜 《物理教师》2010,31(8):49-50
从2000年开始推行“理科综合”考试,至今已有11年的时间.面对新课程、新理念,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理科综合试题更贴近生产、生活实际,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文化素质和进一步学习的潜能,强调知识的灵活应用与迁移能力.近年来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新题或信息迁移题,这种试题的特点是其中涉及的知识和方法是学生已经学过或试题本身告诉考生的;但涉及的过程、情境或问题是新颖的,要求考生根据所学知识和试题所给的信息,构建出理想的物理模型,并运用相应的物理规律解题.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标准下高考内容的改革是高考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阐述了新课程高考化学试题设计的新思路:重视试题的真实性与情境性;联系生活、社会和科学发展,体现实践性;加强对科学思维方法的考查;改进信息迁移题,考查学生学科素质;增加高考实验设计型试题;探索化学探究性和开放性试题;提高选做题"等值"的编制技术;对试题内容进行人性化处理等。要从新课程评价的高度认识试题内容和题型设计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信息迁移题是一类以文字资料、曲线、图示、表格等材料为载体的试题,可考查考生将图表转换成文字表达,或把文字转换成图表表达,或图表间的转换等能力。这类试题不仅有情境新颖、立意独特、形式灵活、条件隐蔽等特点,而且在课本上也找不到问题的现成答案。在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今天,这种题型已成为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主力题型之一,因而在近年来高考命题中日渐增多。如2006年广东高考生物试题中,信息迁移题共有13题,约占试卷分数的38%,并且这一命题趋势将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2.
设置陷阱来考查学生的知识辨析、迁移、综合运用等能力是高考试题的一种重要特征。2003年全国高考江苏生物卷的第41题就是这样的一道典型试题,此题在高考中得分率很低。如何看待陷阱的设置、使学生学会避陷阱以及提高他们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呢?本文以此题为例谈一谈认识,望能对教学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新课程高考化学试题设计的新思路:重视试题的真实性与情境性;联系生活、社会和科学发展,体现实践性;加强对科学思维方法的考查;改进信息迁移题,考查学生学科素质;增加高考实验设计型试题;探索化学探究性和开放性试题;提高选做题"等值"的编制技术;对试题内容进行人性化处理等。要从新课程评价的高度认识试题内容和题型设计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4.
步国平 《物理教师》2007,28(12):63-64
高考试题都是经过命题专家精心设计的,在考查学生的能力方面是一般试题所不能代替的.有些教师认为往年高考考过的试题不会再考,这是错误的观点.因为高考命题是不避陈题的,往年高考考过的试题经过“变脸”同样可以再考.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不难发现有不少考题都是90年代的  相似文献   

15.
纵观2004年的高考生物试题,无论是单科试题,还是综合试题,在设计上正在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信息题、综合题、设计性实验题等考查学生诸多能力的题型已经成为了生物高考试题的命题取向,成为了高校选拔人才的主要参考.推理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是高考能力要求的三个方面.本文结合2004年高考试题,对高考中推理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的考查要求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信息迁移题作为现代考试中发展起来的一种题型。对于在高考中考查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等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纵观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一方面这种题型自身在高考中发展得更加完善,另一方面对学生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相似文献   

17.
1 试题评析顺应素质教育和高考改革的需要 ,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不断优化 .2 0 0 1年高考数学试题可以说是一套在命题立意、题型创新、情景设置、控制难度、突出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应用及考查素质与能力上更臻成熟的试题 .1.1 注重“三基”突出重点以高考理科试题为例 .试题立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 ,以“三基”知识为载体全方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系统掌握其内在联系并运用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既有很大数量课本原题或其变式题 ,又有源于课本并适度延拓的发展题 .如 ,第 1题是高中《代数》课本 (上册 ) …  相似文献   

18.
信息迁移题通常指通过所给出的一些不为学生熟悉的信息,设置一个新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内化这些信息,并与原有知识能力相结合,向问题情境迁移,进而解决问题的题型.90年代起,信息迁移题开始出现于数学高考卷,并在最近几年的试卷中占据着一定比例.由于信息迁移题能有效地考察学生的自学水平和思维能力,因而一直受到广大考生、中学  相似文献   

19.
马启元 《化学教学》2007,(10):74-76
高考试题对我们教师的日常教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2007年江苏高考化学第18题(以下简称18题)是综合考查学生实验能力的试题,通过该题可以看出高考对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基本要求,对化学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20.
当下高考注重能力立意,突出"信息获取—知识迁移—阐释—论证—升华"的思维过程。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有效解题,探究解读题干信息,搜集和整理资料,自主建构知识。同时,对试题所呈现问题进行论证及探讨,通过试题的变式、迁移,培育学生解题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