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留学生群体是近代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开创者和教育史学术研究的奠基人。在理论层面,他们着重对学科基本范畴进行厘定,努力构建中国教育史研究的新范式。一方面,受留学经历的影响,他们的学科意识明显增强,更多地关注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通过对学科概念及研究对象的探析,夯实了中国教育史学科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他们还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教育史观,尤其是实证主义教育史观和相对主义教育史观的提出,为探究中国教育发展的阶段性、规律性,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思路。在实践层面,他们躬耕教坛,着力完善“中国教育史”课程体系,丰富课程内容,培养研究人才,为学科发展提供新生力量。总之,从事中国教育史研究的留学生群体,立足中外文化交流与碰撞,追赶时代潮流去把握中国教育史研究的趋向,推动了近代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创建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21世纪以来,加拿大教育史协会通过设置学术奖项、定期开展学术会议、发行专业的《教育中的历史研究》期刊以及在各大学教育系中进行教育史课程授课及研究等工作,推动加拿大教育史学科的发展。21世纪以来,加拿大教育史学科发展呈现以下新特点:研究主题广泛而有时代特色;注重对本土教育史学、传记研究;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趋势日益明显;关注大学史研究以及对女性主义教育史研究的创新;注重加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受"一点四方"与"汉族中心主义"的传统史观影响,少数民族教育史研究长期以来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少数民族教育史的研究,有着促进中国教育全面和整体发展的现实功能,和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更为深刻的表征,而具有研究的必要性。加强对少数民族教育的研究,将会对构建"多元一体"教育史观,焕发教育史学科活力与促进教育史学科学术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教育史学科是中国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经走过了120余年发展历程。本文立足时代高度,从全球视野和中国发展两个大局,对21世纪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发展做了前瞻性思考。在新世纪,为更加有力地发挥教育史学科的作用,使之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为学术和社会做出新贡献,第一,教育史学研究者应更加自觉地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研究宗旨——充分体现研究中国古代教育史是为了给当今教育改革提供经验和动力,突出研究外国教育史是为了给中国教育发展提供借鉴和方法;第二,教育史学研究者应明确存史求真传承积累与鉴往知来资政育人的双重使命,充分发挥教育史学科在指导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践和预测未来教育发展趋势方面的作用;第三,教育史学研究者应推动教育史学在与时俱进中追求多样性发展,大力开展跨学科研究与交叉学科研究;第四,教育史学研究者应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教育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在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教育史学中国学术话语体系中,教育史学研究者可以在五个方面努力:批判地继承中国学术传统价值取向的合理因素;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史学的思维方式;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学术理论范畴;批判地继承中国史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长期的专业生涯中,教育史学家张瑞璠先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学经验和教学风格。他以严谨务实的态度致力于教育史学科的基础研究,勇于开辟教育史学科的前沿领域,善于引领该学科的发展方向,精心创构中外教育比较史研究的学术范式,为教育史学科建设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教育创新功能是教育史学科的基本功能之一。21世纪中国教育发展对教育史学科教育创新功能提出了迫切要求。其教育创新功能发挥的主要途径是:培养研究型、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推动教育理论的革新;对现实中国教育创新和教育改革进行论证,并提供意见和建议。教育史学科有义务不断提高学术水平为教育改革服务,在中国教育改革中承担更大的责任。教育史学科教育创新功能的发挥将有助于中国教育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所谓中国教育史研究中的视角下移,是指在研究中从更多地关注教育制度、教育思想等宏观层面的内容,转而为更多地关注教育的具体实施层面的内容,自20世纪初教育史学科在中国诞生的百十年来,中国教育史研究中出现过三次这样的视角下移,构成了学术研究的矛盾运动,促进了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发展,也折射出中国教育学科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学校教育史是教育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教育史研究有自己的特点和研究领域.开展学校教育史研究不仅有利于教育史研究,也有利于学校教育改革的进行.学校教育史研究要建立起研究和解释的新框架,打破单纯就学校研究学校的局限.  相似文献   

9.
近三十多年来探讨教育史学科重建的成效不彰,其关键原因在于忽视对教育史学科本体问题的思考.本文通过梳理部分教育史教材和专题研究成果发现,受正统教育理论和线性历史观的双重影响,教育史学科将视野局限于正规学校教育的变迁,导致研究领域狭窄和对教育史本质的曲解,从而使教育史学科陷于困境;主张更新对教育史本质的认识,强调作为教育史学科研究对象的教育史是过去一切时代人类所开展的社会化活动及其共时性和历时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围绕"社会大变革下的教育史研究"这一主题展开研讨.主要议题有:社会变革 期教育史研究的困境与出路;视野下移、教育活动史研究;全球视野下的中外教育史研究;教育发展与教育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历史上的社会变革与教育应对等.与会代 表通过热烈地研讨,对社会大变革下的教育史研究达成了共识:教育史研究不仅要主动适应社 会变革,更要以积极的心态和行动去影响社会变革;教育史学者要以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拓展 教育史研究的领域,以提升教育史学科地位,掀起教育史研究高潮,为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教育史学具有社会科学的一般发展规律:教育史学适应教育社会实践的需要而产生发展;深受政治的影响而具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与社会文化的更迭兴衰遥相呼应。教育史学作为历史学的分支,又有史学的演进规律:教育史学发展史就是教育历史被不断重写的过程;研究队伍的整体素养与教育史学发展水平成正比;教育史学研究中史料、方法与理论三者密切配合、协调发展;描述叙事性的教育历史与解释分析性的教育历史相互依存、互相促进;宏观教育史研究与微观教育史研究取长补短、相辅相成。教育史学自身的特殊的演变规律表现为: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活动的历史研究齐头并进,且维持动态平衡;教育史学与教育学的其他分支学科相互依赖、互相借鉴。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是指中小学科学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的发展的作用与意义,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指中小学科学教育价值活动的方向。当前,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应在教育目的上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在教育目标上追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课程设计上彰显人本化、个性化,在课程文化上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在课程内容上实现现代化、综合化、生活化,在课程实施上以科学探究为核心,在课程评价上体现多元化。  相似文献   

13.
我国小学科学教师职前培养已形成了四种主要模式。不同模式的小学科学教师教育在科学类专业课程、教育类专业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上差异较大,在小学科学教师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方面也存在多种多样的方式。当前我国小学科学教师教育存在的五个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者提出了改进小学科学教师教育及其专业的五条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戴伟芬 《教育研究》2012,(5):147-153
学术取向、专业取向、社会(公正)取向共同构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教师教育课程思想的三大价值取向。专业取向教师教育课程思想以教育学科为中心,相信教育科学研究和教学知识基础的作用,在教育研究和专业评判的基础上,致力于建立专业教师队伍。学术取向教师教育课程思想以通识教育、任教科目为中心,通过教师掌握其知识结构,并把其注入教师教育课程中,完善教师的知识体系,促使教师形成良好的教育判断力。社会取向教师教育课程思想是在美国面对日益多元化的教学环境下,把教师当做转化型知识分子,赋权增能,以社会重建、改造为中心,实现教育和社会公平。三大价值取向的思想体现出了融合与多元模式的思想特征和发展趋势,构成了当代美国教师教育课程思想的基本图景。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draws on the experience of the Pan-Canadian scienc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process as an instance of the more general problem of integrating science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t problematizes the issue of incorporation of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dimensions within the science curriculum in terms of both policy and practice. The agenda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s eco-philosophical and eco-political, provides a radically different base from which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change on science teachers and schools. Thus, the very idea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as an educational policy goal must be examined in light of conflicting agendas of science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ransforming structures and processes of school science to enable different teacher and student roles involves closing the gap between curriculum (policy) development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s well as reconceptualizing science education, but from more overtly open moral value and political perspectives than have been considered in the literature of science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6.
科学课程的性质与科学课程研究、科学教育活动、教育进步等关系密切,所以探讨科学课程的性质问题,既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又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科学课程是由社会建构的,科学课程具有“社会性”、“价值性”、“角度性”或“偏见性”。认识科学课程的社会建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已经出版的教育史著作大都没有对数理教育的历史给予与历史全貌相一致的表述,其中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忽视令人震惊。产生这一问题的表面原因是:一方面从事理科教育的人不注重历史叙述;另一方面.教育史研究者大都缺乏理科知识,对理科教育的变化与进步没有感知,难以写史。更深层的原因是缺少充分的社会条件和文理兼修不为稻粱谋的学者;从学科建设方面分析,教育史学界所使用的“教育”概念是不完整不深刻的。教育史中的“教育”应该是聚焦于人的成长发展的活动,教育史也应当从人的成长发展过程出发,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明确将成长发展中的人作为教育史的服务对象,把写出能反映全貌的教育史作为教育史学界努力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这需要文理组合的团队,以开放的方式整体评估各类教育史实在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综合性教育史著作和教科书的篇章节构,编写出文理平衡、以人为本的完整教育史。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校的教师教育课程归纳为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科学课程.各层面的教师教育院校在课程教学设计的理念上是有差异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所取得的经验体现在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善课程结构、实施多样化的课程模式等方面.教师教育课程管理仍存在学科本位、教育类课程地位相对较低、课程设置针对性滞后等问题.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和走向将更加关注社会发展对教师教育变革的影响、教师专业化的时代要求和课程实施方式创新.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应当从利用化学史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本质这一角度,重新定位和认识化学史教育的价值.这些价值包括: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具有暂定性和发展性;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是观察和推理的结合体;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一个科学观点的提出会受到科学家的个人经验和社会历史背景的影响;使学生认识真实的科学家等.  相似文献   

20.
薛琦 《丽水学院学报》2005,27(1):121-123
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种潮流,也是今后基础教育课程发展的一种基本取向。中学历史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能够弥补中学历史学科国家课程的不足,全文阐述了中学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并从中学历史的学科角度探讨了中学历史学科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